聚焦小学数学“图形和几何”的教学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形和几何教学因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够、生活经验不足等因素,需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深度发掘教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图形和几何 教学感悟
  《平行与垂直》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内容之一。从教多年,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有太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现结合我教学这节课及多次听课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这节课教学的感悟。
  一、立足于学情
  在学习《平行与垂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学会了角的度量,对部分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有了简单的认识。虽说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平行和垂直》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深度分析教材,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进而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这短短的一句话,困扰着很多教师,学生对“不相交”“同一平面”这两个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的困惑正是我们教学中应突破的难点。
  (一)聚焦“相交”
  在数次的听课中,验证两直线“相交”时,教师均会出示“快要相交”这两种情况:
  在验证图①两条直线相交,基于学生之前学习直线的知识,教师或学生会动手操作,通过延长两条直线,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学生对此结论深信不疑。在验证图②两直线相交,发现老师都是让学生以想象为主,让学生想象,若是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它们必定在某一个点相交。此处,受困于操作的平面是有限的,又担心学生无法准确地延长两条直线,只能基于学生之前学习直线的经验,让学生想象。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想象的结果能作为数学的结论吗?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我发现很多学生无法想象出这两条直线会相交。那学生在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他们的判断会不会还有其他的依据呢?带着种种疑问,我随机访谈了几位学生。
  生1:图②中两直线左边的开口会越来越小,最后一定相交;生2:图②中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因为两直线左边的间距会越来越小。学生能根据图说出“开口”“间距”这类比较形象的词语,在教学中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可否根据两直线的“开口”“间距”这类较为形象的特征进行教学。
  (二)聚焦“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作平行线。在教学中如何验证两直线是平行的?若是延长两条直线,同样受限于操作的有限性,无法直接操作。在教材第61面练习十第4题第1问中,让学生在点子图中画出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教材这样编写的意图是在暗示我们的教学应考虑平行线的本质特征。鉴于学生能说出“开口”“间距”等词语,教学中可否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中观察两条直线的“方向”“开口”及“间距”,两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伸,从图中可以看出,左端的间距是等于右边的间距,它们的开口始终一样大,所以不可能相交。进而得出两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图示如下:
  个人认为,借助于此图更能让学生摆脱漫无目的的想象,能让他们明白平行线的本质特征,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是有渗透作用的。
  (三)聚焦“同一平面”
  怎么理解“在同一个平面”?我们都知道平面是没有厚度的,也可以无限延展,但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理解了。这句话也困扰着众多一线教师,我该怎么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这一点到底要不要深入探究?笔者认为此处的教学必须有效落实,因为离开“同一个平面”这几个字,学生的空间观念谈何培养,我们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达成?此处是学生们首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有关空间的概念,对他们今后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编写者将这几个字放在课本中,也是在有意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进行了如下地思考:
  1.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线
  由于四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空间观念尚未形成,之前也没有多少空间概念的学习经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一定要尊重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例:我们在教室内找到黑板上的一条边,抽象出直线,再在课桌上找到一条边,抽象出直线。可以发现: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这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原来两条直线还有这种关系!学生明白,讨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但是,这类探究还是主要依赖学生的想象,不够直观,对想象力欠缺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
  2.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突破“同一平面”
  学生们在之前已接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这三类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也是学生们难得的空间学习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6个面。可演示下图:
  借助于长方体,上面一条线,底面一条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探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虽然此教学过程能有效地突破“同一平面”,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那就是两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既不相交也不平行。但笔者认为,一节数学课不能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授予学生,应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这里的重难点是“同一平面”,能让学生理解必须有这个前提就好,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行。至于异面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待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发展的时候,再进行教学。
  (四)聚焦“垂直”
  “两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两直线互相垂直”。这是教材中给出两直线垂直的定义。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有两种疑问。①为什么两直线垂直的关系不再提及“同一平面”?②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会说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那么“特殊”在哪里?带着学生的问题我深挖教材,发现两直线垂直的关键因素是需要相交成直角,只要相交成直角那就是互相垂直,所以不考虑两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也不考虑两直线的方向。其“特殊”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直角是90°的角,是有着具体的角度,而锐角、钝角都是指某一范围内的角。所以两直线相交成锐角或钝角并不特殊,特殊的是两直线相交成直角。在教学垂直时,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垂足”,学生对这个概念会感到新鲜,往往忽略了垂足的数学含义。在教学时应强调,垂足是一个点,且是两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交点。
  三、注意对细节的处理
  (一)教学时应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
  教材对平行线及垂直出示了以下图片:
  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两直线的位置關系,避免学生对平行及垂直认知产生思维定式。教学平行和垂直时,我们应抓住其本质特征进行教学,可通过辨一辨、比一比等教学活动,突出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
  (二)教学展示实例应具有“生活味”
  本节课虽是一节概念课,但是在生活中也能找到许多关于平行和垂直的事物。可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却又远远的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都会展示生活中有关平行和垂直的事例,但我觉得更应该在实物中抽象出线,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并不缺乏数学知识,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心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尝试简单赏析与创作现代诗;通过引导小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充分展示其能力,引领学生迈入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现代诗特点 赏析与创作 书面与口头展示  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有唐诗宋词,近有现代诗,同时诞生了灿若星辰的诗人,从古代大家李白、杜甫到现代的冰心、艾青,他们薪火相传,把灿烂的诗歌文化一代代传承,成就了我
期刊
摘要: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新型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向心力》一节为例,探讨智慧课堂平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 高中物理 教学实践  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国家政策和科技企
期刊
摘要:选修课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体现对必修课的补充、深入和拓展。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谈选修课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朱诵玉老师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选修课的教学必须体现对必修课的补充、深入和拓展;选修课的教学应当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突出
期刊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就像给学生创造了一扇新知的大门,但房里最重要的保险柜也就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该如何打开?作为执教者,我们不能把钥匙直接交到学生的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打开。那么究竟什么是开启教学重点的金钥匙呢?如何利用关键问题来引出教学重点,从而突出教学重点?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 金钥匙  根据合肥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平面解析几何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阶段性难点,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也比较高。解析几何的特点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学生可以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亦可以将代数问题几何化,其中解题思路的拓展是解题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思路,通过点的产生、点的变化、线的移动等来分析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  关键词:平面解析几何 解题思路拓展 几何元素 解题素养  伟大的数学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方式。本文在案例的基础上,展示学生思维引导、探究环节设置等方面的设计,以开展高品质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性质 教学案例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解释与结论等,而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则贯穿各要素中。如何开展高品质的科学探究活动?初中学生由于刚接触
期刊
摘要: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1]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我用心研读何老的《从教育原点出发》這本著作,边学习边践行“引导自学”课型教学模式,收获颇深。  关键词:课改 引导自学 交流 汇报 点拨 巩固  很幸运,我被聘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于是我带着任务、信心和希望,走上了教研之路。随机听课让我收获较大,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多年,我们身边的老师依然满堂灌,学堂变讲
期刊
摘要:白话文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从学生对于两者的学习程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一个是简单易懂的“白话语言”,一个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两者融合共同教学也是当下语文教学中并不常见的教学方式。而本文笔者主要从白话文与文言文融合出发,提出融合的三个关键要素分别为朗读和感悟的融合、古文和白话的融合、传承和表达的融合,通过三个融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更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关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语文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借鉴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素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以期达到提升其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积累素材 借鉴写法 内化吸收 仿写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拿起笔来,即使搜肠刮
期刊
摘要:前置性学习资源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前置性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前置性学习资源的使用,要能推进和丰富教学内容,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前置性学习资源的使用不是对资源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深刻剖析,启思导行。  关鍵词:前置性学习 资源 道德与法治  前置性学习,通常又称为前置性自主研究,指教师讲授新知识、新内容前,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