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养成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影响。文章分别从学生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师自身、家庭和学校几方面论述了怎样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良好 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品质犹如天性一样不可摧。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如果自幼养成了不良习惯,则会终身受挫。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幸福之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幸福就在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从行为习惯入手。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究竟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从小事中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源于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形成。一但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很难改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注意观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参与学生活动,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倾向时及时地进行纠正,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教育,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向学生讲解可能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或者将来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等厉害关系告诉学生,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不让这种行为在学生的心底滋生、蔓延,甚至形成习惯。将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就不会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
  二、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全面渗透
  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要对学生如何养成良好习惯进行全面渗透。成功决定习惯,大凡成功人士都是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础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自幼就养成了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在这个习惯之上,勤学好问,不断探索,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好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不会有万有定律的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伟大人物、成功人士的事迹进行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比如,爱迪生能成为一千多项发明的发明大王,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良好习惯;童第周能成为轰动欧洲的生物学家,也是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陈景润能成为轰动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也是缘于他養成了勤奋好学、敢于尝试和勇于攀登的良好习惯......。其次,还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上、学生身边、现实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差的人物的事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侧面熏陶,让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性地接受教育,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示范引领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受老师的影响。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话语:“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是这么做的……”。可见老师的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跟着老师学。比如,当我们要求学生在书写作业必须工整时,教师上课时的板书就要工整,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当我们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见到校园游垃圾主动捡回垃圾桶内;要求学生文明用语,不讲脏话、粗话......。这些我们应该首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家校配合 形成合力 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学生的生活除了在学校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因此除了学校进行培养外,还必须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在学校,部分学生碍于老师的威严,表现很好,但走出校园却另是一套,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督促家长严格加以监管,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应经常进行家访,随时和家长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校外表现情况,做到家校配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教育引导,不给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它能让一个人的发展不走弯路,也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生活,奔向美好前程的奠基石。只要我们平时多关注学生生活,从小事做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全面渗透、耐心引导,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够形成。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中心校小学校)
其他文献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发现了10种小学音乐教学方
期刊
[摘要]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的学好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创设 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 激励性评价 体
期刊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爱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尤其是对有趣的游戏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体验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现行教材里融入了大量的鲜明彩色画面、可爱的小动物和儿童的形象,这为教师运用多种游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游戏入课  游戏是儿童认识、理解和掌握世界的独特
期刊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又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比身体健康还可怕,可是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觉得农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农村 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  一、加强农村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儿童
期刊
[摘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文章,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字]理解感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好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从小教育孩子要热爱阅读,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
期刊
[摘要]从教数年,每年期末复习问及学生的难点在何处时,其中一个必不会少的知识点便是方程。从学生平时的练习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学生在方程这一块碰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认为方程难学,害怕学方程,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分析,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并试图找到了突破方程的方法。方程是一种等量表现形式,而数字符号x的引入是这个难理解的一点。从特殊的数到一个字母来代表数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  [关键词]培养 养成 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期刊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存在于学校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包括校园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以及师生的直接参与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总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水平更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
期刊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事事做得好;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人人要进步。文章从做好思想保障工作、建立和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在班级中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做法,使班风学风根本好转。  [关键词]精细化 班级管理 实践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对于注意力及认知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