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们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上语文课。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采用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激疑设问,启发思考。如教学《凡尔赛宫》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学习历史和阅读有关的书籍,你知道法国有哪些风景名胜吗?(学生回答)大家想知道凡尔赛宫这座驰名中外的宫殿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到凡尔赛宫去走一走,看一看。
  2.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如学习《春》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目新绿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色,大家想一想,有哪些古诗也是描绘春色的呢?(学生兴趣盎然地回答)
  3.变换刺激,引起兴趣。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教师可以先把十幅浮雕的教学挂图挂在教师里,并且遮去图下的标题,颠倒次序。一上课便让学生猜标题,排次序,并说说理由。(此时学生都想一展才华)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边展示画面,边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来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记得爱因斯坦有句经验之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姿态。
  二、利用教师的课堂用语来激发兴趣
  (一)形象性的用语
  形象化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深刻感知教材,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父母的心》一文时,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你每次从家里出来准备到学校时,经常会听到的话语是什么?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答道:“学习用心点。”当时我感到很诧异,我精心准备的导入,就这样结束了?于是到另外一个班上上课时我没有这样导入。而是改成了“同学们,每个周日的下午,当你整理完行李,背上书包,推出自行车,准备出发时,耳旁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声音……”这回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路上骑车要小心,不要太快。”有的说:“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学习要用功些。”有的说:“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当心着凉了。”等等。于是我说道:“从这些话语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答道:“父母对我们的爱。”就这样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引起了许多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想,第二次学生之所以说的这样具体完全是因为我的语言比较形象,把他们带入了那种境界中了,因此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触了。由此看来,形象的语言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情感性的用语
  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能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心灵、确定人生目标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
  激情铸语语意浓,话语句句传深情。而这样的语言可以借助高亢的语调或变化的节奏等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教师自己得满含真情,这样才能表达的出来。
  其次,重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苏联列·符·赞科夫曾说过,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这种因果联系是重要的,这里面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被决定性。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很重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也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它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得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例如:教学诗歌和优美的散文时可以用朗读来贯穿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丰富的情感。朗读时可采用多种方法交替,诸如自由朗读、齐声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小组朗读以及朗读比赛等。当然,优化课堂结构得认真地备好课,既要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但是面对目前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只有从自己的课堂着手,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来喜欢这一门功课,才能逐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才能逐步提高语文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解疑合探”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解疑合探”的主要特征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为主,通过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方式探究“设疑自探”中共同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探究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
期刊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偏差。什么是作文?学生为什么作文?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把作文教学当成纯技巧的训练,空洞的讲解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这种没有任何真情实感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方法,是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的。教师徒费口舌,学生雾里看花如同嚼蜡。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内
期刊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发展想象力,启迪智慧,加强各学科的纵横联系与相互渗透,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备而高尚的人格。  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常常忽视甚至忽略了它的审美功能,其结果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大量美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重视和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
期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所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思维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
期刊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
期刊
一、在整体感知中提高学生自探能力  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文,获得事物的表象。大纲所说的“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提倡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以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叶圣陶先生就特别主张在预习中要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貌,之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
期刊
上周三,我校组织了听讲公开课活动。青年教师杨丽娜执教《麦琪的礼物》的情形给了我灵感,我想到了十几年来读写训练中的点滴心得。  杨丽娜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动漫,当剧中男女主人公都捧出各自为对方准备的圣诞礼物时,在场的师生都屏息而视,为他们对爱人的真挚情感打动了,虽然不是“实用”的礼物!由此我想:写文章,也要以情动人。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它们让你有了要表达的冲动,有了自己的感情融合其中,就能促使你
期刊
第一步: 勤于动笔 坚持不懈  每次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我总是或课上,或课下,或之前,或之后,跟学生一样动笔,同甘共苦,并着意于以自己的“下水”,细心探索,借以指导学生“顺利过河”。学生写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先凭着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做整理。 作文课上,我现身说法,因为自己试过了“深浅”,知道了“冷暖”,尝到了“滋味”,所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作文交上来,不乏可
期刊
考生面对考场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写出满意的作文。其实我们只要在文中打造几个亮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标题亮点   面对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的拟题法有以下几种:  1、扩充法。就是扩充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一个短语。如以“礼物”为话题作文,文章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的礼物》《礼物,增进了我们的友谊》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