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何而来?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在大量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时快速地感知、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语言文字,厚积薄发
  从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从周围的交流环境中发展着语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交流语言都较为平淡简单,使用的都是一些常用的句式及词汇,由于口语的表达场景受限,我们的语文能力会间接地受到影响。而阅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能让我们了解人类各个时期的文明成果。阅读在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同时,也在提升我们的词汇积累量。这些词汇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会变得生动、富有趣味,让我们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词汇的丰富内涵。
  二、有感情地朗读,唤醒情感
  中国的语言文字凝练,意蕴丰厚,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铿锵。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朗读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可以带动人体多感官的参与,有助于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丰富的联想,从而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画面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传达的情感。以读为本,就是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场景,把生活情感融入文字,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充分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
  三、品味语言,感受文字丰厚的意蕴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中国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遣词造句,最有名的就是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点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时说一个“闹”字境界全出。由此可见,一个字、一个词在文中可能是画龙点睛之笔,需要我们反复地推敲、琢磨,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是培养语感重要的环节。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写到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先是“眺望”群众和主力部队,接着又“望望”身后的敌人。同样是望,但是仔细品味后会发现文本背后潜藏著作者不同的情感。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看着他们远去,战士们流露出的是欣喜的感情,而背后的敌人失败了,壮士流露出的是鄙视、嘲讽。因此同样是望,但是表达的感情是截然相反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系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语言文字进行反复品味、琢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四、丰富生活体验,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作者的视角去体会语言背后作者潜藏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检验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就是学生把生活中的画面还原成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遣词造句才能生动地还原生活场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十分考验学生语文功底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字训练。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贾岛的“推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考过程就是感悟语言的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中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从而让学生成为有文化自信的人。  一、体悟文字本身的文化意蕴  文字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让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感悟文字传达的情感和韵味,从看似普通的文字中体会到文化的意蕴和美。  例如,在统编版小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体操项目的总体表现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精神,详细梳理了体育教育“一流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当前体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与“一流专业”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总体目标设定不高,达成度低,内容设置数量减少,难度递减,课堂教学从师技能培养不突出。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应转变体操教学理念,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确定学生体操课结业时应该
双线结构编排被看作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其中的一条线就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内容。这是对过去语文知识、方法、策略在教材中处于隐性化的纠偏,但也容易导致一些教师将其作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不同层面梳理出语文要素的层次内容与对应的训练要求,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落实语文要素。  一、关注双线编
阅读以其多样的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读在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表述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海量阅读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大数据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本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策略,将从四个方面论述,仅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意义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
期刊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及广泛运用,“互联网+”这一新概念也被正式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青少年运动训练中已经成为未来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互联网具有便捷性、数据性、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移动性等特点,并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而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训练热情,从而促进青少年运动训练效果的提升。该文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运动训练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现状,提出“互联网
该文采用对比实验的思路,以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学生为实验对象,以SASC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为评价工具,针对规律性足球训练对青少年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规律性足球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下降,没有接受规律性足球训练的对照组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无显著变化,从而验证了规律性足球训练在缓解青少年学生社交焦虑方面的积极作用。
体育拓展游戏作为一种幼儿体育活动方式,在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为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体育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体育拓展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新兴形式,幼儿对体育拓展游戏的兴趣和专注度也较传统体育游戏有显著的提高,为此该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幼儿体育拓展游戏的开发和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创新式的课堂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领略课堂之外的风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从意识上发生改变,充分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新作文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
民族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如今,我们仍然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促使学生明白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学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