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战略中劳动力流转问题实证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于2008年创造性地将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进行有机统一,结合不同区域背景进行综合发展,至今实施已接近五年时间。本文分为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聚焦于“双转移”实施这五年间的得与失,利用经济和数学理论,深入分析劳动力转移中个各方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并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相关模型范式,把劳动者进行地域工作迁移中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归纳整理,用客观数据作为支撑,给出个人劳动者以及企业是否应该进行迁移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双转移 区域动态 成本 收益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惊人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在2005年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入到了落实阶段。广东省政府响应十七大的号召,在2008年提出了“双转移”战略。
  二.对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一)“双转移”中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形式
  “双转移”战略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来促进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这其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转移,第一个方向的转移主要是珠三角的劳动力随企业转到粤东西两翼,因为这些劳动力大多是外来转移的,所以他们的转移也成为“再转移”;第二个方向的转移主要是粤东,西两翼(由于我们研究的样本在粤东山区,所以仅在图中标了粤东山区)的第一产业的劳动一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三个方向的转移主要是山区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协助珠三角产业升级。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广东“双转移”的背景
  1. 基于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双转移”的政策,我们组得出“双转移”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转移,而在分析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与影响因素之前,有必要对广东省整体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以此来剖析此政策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优劣。
  2. 基于动态效率模型的分析地区
  在对现实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检验时,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AMSZ准则[](1989,Abel),将不确定性引入代际交叠模型,提出了一种判断经济是否动态有效的标准,即资本总收益是否大于总投资,即净资本收益()是否大于零。在我国统计数据中,总收益和总投资可以直接测算:总收益=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总消费。其中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所以净收益又可以用总消费(C)减去劳动者报酬(WL)来测算。然后我们再用各地区净收益和地区生产总值(TP)的比率(r)来比较考察各地区的动态有效性。
  由此,我们把分析各地区经济状态的模型总结如下:
  
  
  3.基于宏观的劳动力转移成本收益的效用论分析
  我们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批判继承托达罗公式,结合李德洗教授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了从效用论角度适合分析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模型,以期从宏观上进行计量分析与探究。
  
  
  
  
  
  其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预期效用,π(t)表示就业概率,rn(t)表示现代部门工作创造率, s(t)表示城市地区总劳动力规模, n(t)表示现代部门总就业人数, λ表示工业产出增长率, P表示现代部门劳动生产增长率,β为获得工资的风险(也可理解为拖欠工资的比率),Φ(H)为工作收入,它是个人能力H的函数,C1和C2是直接成本,C1包括转移中的交通费用,工作搜寻费用,职业介绍费用,变卖住宅与购置新住宅所损耗的费用等,C2是新旧环境中再生产同质量劳动力两种必要费用之间的差额,扣除差额的原因在于,即使劳动力不转移出农村,而是在原地工作、生活,同样需要消费,也必须花费一定生活费用,Cj表示机会成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异地就业而放弃的在原就业地能够获得的收入。
  总体上来说,劳动力转移大趋势虽说不可逆转,但是目前城市生活成本越加提高,广州市的预期效用已经呈现负增长并且小于绝对值0,不建议粤东西山区的劳动力继续往其迁移,而深圳虽然预期效用为正,但是从前文的动态效用分析来看,增速明显放缓,原因是第二产业的迁移有限,产业更新跟不上劳动力的更新與转移,因此,产业与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依然是双转移的重点解决问题。
  
  二:结论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展望
  这次研究的结论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是地区动态效率的分析,根据上文动态效率的图形所描述的各地区净收益和地区生产总值比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珠三角九市和东西两翼处于动态有效状态,且东西两翼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山区五市1998-2002年资本积累处于有效状态,随后进入无效状态,由于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转移和缺乏技术支持,经济处于动态无效可以理解。因此可以看出,双转移自实施以来,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吸引具备技术与能力的劳动者转移,而珠三角的企业也没有完全按照要求进行转移。至于为什么还处于动态有效状态,主要得益于原地域企业的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但这并不得益于具备高新技术劳动力的转移。
  另一个结论是根据客观研究数据进行的经济学模型分析,由于(广州)=-902.77元,(深圳)=154.56元,差距明显,两者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广州和深圳的预期工资收入(Φ(H)(用城市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不同造成的,但这并不能否认劳动力继续转入广州市个错误的决定,目前城市生活成本越加提高,广州市的预期效用已经呈现负增长并且小于绝对值0,所以不建议粤东西山区的劳动力继续往其迁移,而深圳虽然预期效用为正,但是从前文的动态效用分析来看,增速明显放缓,原因是第二产业的迁移有限,产业更新跟不上劳动力的更新与转移,因此还是上文那句话,产业与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依然是双转移的重点解决问题。
  (二)政策建议
  1、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防止产业空心。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的“转出”和“转入”在整体上是同步发生的, 但相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其结果和意义却完全不同。如果一个地区只“转出”而不“转入”,则必将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方面, 某种产业的转移会导致该产业生产能力的下降乃至是消失,造成产业“空心化”,并直接对区域就业、政府税收等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产业的空心化必然带来“资金空心化”和“人才空心化”,进而有碍地区的整体形象并导致其他产业的不良的连锁反应,最终制约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对珠三角而言,产业的“存量转出”只是手段, 腾出空间承接更高层次的“增量转入”才是目的。只有抓住机遇加快高层次的“增量转入”,才能更加有序地安排好现有的“存量转出”。
  2、降低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場的运行效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当交易成本为零时, 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所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劳动力的市场交易成本。在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的格局中, 劳动力的市场交易成本, 特别是从属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这种交易成本主要是由劳动的供给者承担, 而交易成本的发生则是由于政府的制度安排。
  3、劳动力转移中相关培训工作仍需加强。
  由于现在依旧留置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一般都是文化层次较低、长年没有参与知识学习的人群,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教师队伍的配备十分重要,必须选拔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授课能做到深入浅出的教师来担任培训老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培训不流于形式,并取得好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各技工学校可以先采用公开竞聘的形式在学校内部相关专业选拔优秀的教师,建立农民工培训师资库,一旦培训需要,可以随时征调;同时,对于一些农民工培训需要但本校师资力量又不够强大的培训教师,技工学校可在一些相关高校、企业采用聘请客座教授的形式加以补充。
  4、要注重保护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走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
  在广东,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而施行的,但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以及环境承载能力都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合“加快发展”,更不能把区域协调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各地都齐头并进。对东西北地区,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其在经济总量上都赶上珠三角, 地区差距的缩小和经济指标上的“协调”应主要体现在人均量而不是总量上,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集聚。东西北地区的环境保护是确保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破坏了东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根本谈不上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大型产业承接园区建设为抓手,制定相应的企业扶持政策和区域、利益分享政策, 以龙头企业和项目为核心打造区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建议东西北各市在本市的大型产业承接园区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对属下区县引入产业园集中布局的项目实行适当的税收分成, 充分调动各区县的积极性,避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增长。既顺应生态环保的要求,也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进而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5、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长远对策。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的局面,已经成为妨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性根源,其根本的原因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社会和政治领域制度变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变化与传统的社会控制体制相冲突的一种均衡结果,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变迁和完善。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现行格局必须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要义是打破市场的制度性分隔,建立起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参考文献
  Fei.J.C and Ranis.G.,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M],Theory and Policy,Homewood,1964
  Todaro,M.P,“A Model of Labou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9,March,1969
  Michael P. Todaro, Stephen C. Smith. Economic development[M]. Pearson Addison Wesley,2009
  William Arthur Lewis.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orpo,2003
  Fei, John C. H,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M], Pearson Addison Wesley,2007
  Victor H.Vroom,Job and Motivation[M], Sage Publications Ltd,1964
  李德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上下合集) [R],《经济研究》1997(2)
  陶水莲: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J],《社会科学改革》,1998.5
  丁洪: 关于劳动力转移行为的重新认识_基于西方主流微观人口迁移理论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5
  于法鸣、戴平、陶启亮: 马克思的城乡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劳动》,2002.2
  梁云、左小德:产业、人力资源双转移的价值管理[J],2009.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课题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多因素分析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1
  罗明忠:论“双转移”的新问题、新形势与新对策[J],《经济与经济管理》,2008.6
  【14】郭剑雄: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神宁大峰矿建筑施工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施工管理中的四个控制目标,最后还论述了在施工中具体的几个管理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 工程施工 原因 控制  中图分类号:U2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峰矿调度办公楼建筑物,建筑面积7200m2 ,占地面积2000 m2,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
期刊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工业控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因此PLC在应用中必须提高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作者根据多年设计、安装和使用经验,提出了使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提请使用者的注意。   关键词:PLC;干扰源;抗干扰;软件   中图分类号:TN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
期刊
摘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它不仅仅指的是常规的太阳能,它也不仅仅局限于风能利用。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间接的决定了能源利用方式。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何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主要途径是通过分析建设设计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准确的将这层关系进行细分,把其中的积极因素通过转化得到应用,进而达到了建筑美学和性能相统一。  关键字:可再生能源;地热;风能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大面积的兴建,一些建筑工程出现各种样式的质量通病。特别是建筑楼地面总是出现小问题,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控制不好,轻则出现微小裂纹,重则出现起砂、空鼓、裂缝等质量事故,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却往往造成顶棚洇水、脱落和楼地面渗漏水等弊病。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楼地面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防治建筑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  关键词:地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经验,详细分析了矿山建设在软岩地层进行巷道掘进施工时的工程地质探测及巷道掘进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矿井建设;软岩巷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采矿规模的不断增大,矿井开采向纵深化的发展,软岩巷道施工问题直接决定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常规锚杆在软岩巷道中已经很难发挥出其锚固特性。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壮大,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要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目标就要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使其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结构设计人员要严格掌握结构设计过程,拥有扎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为例分析了内涝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内涝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内涝成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内涝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排洪体系,导致城市内涝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断的发展完善,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大部分都实行招标制,然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的上升,因此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达到我们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新要求;发展完善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高速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威胁
期刊
【摘要】档案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项工程来说,规划、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高速公路时代,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高速公路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当前,我国对于高速公路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够规范。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些问
期刊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大量实施,其不仅可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经济的收入。测绘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使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使社会对土地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转变,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整治的全过程,其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其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