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主干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高考在万千学子和社会各界的期待中悄然落下帷幕,世事轮回,2015届的同学们又将扬帆启程。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高三任教老师,a应以2014年高考试题为风向标,分析试题特点,探寻考试规律,瞄准复习方向,优化复习规划、落实备考措施。反思我们的教学,究竟离高考要求还有多远?
  启示一:明年高考考什么?
  2014年政治科高考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彰显基础性。试题沿袭了近年来的一贯做法,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下表为核心考点的分布情况
  高考命题突出重点,围绕核心考点进行布局。如“供求与价格、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矛盾、公民、政府、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文化建设”几乎年年考。总的来看,《文化》突出全面考查;《哲学》侧重微观知识考查;《政治》突出公民、政府、人大三大主体。这启示我们明年的备考复习要着重复习核心知识,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备考策略:全面研习核心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教师方面,一轮复习要围绕核心知识点明确知识目标。首先,对2014年考纲规定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明确核心考点“是什么”。其次,根据不同模块知识特点,按照不同线索来分析核心考点,明确核心考点的知识内容。《经济生活》可按照经济活动的四环节来细划经济理论;《政治生活》可按照我国民主政治的主体来理清线索;《文化生活》可按照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生活与哲学》可按照四大版块进行分析整理。最后,以核心考点为重点,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方面,首先,探知核心知识点从阅读课本开始,这是一个“两点与重点”相统一的过程。其次,立体分析核心知识点,这是一个突出知识“有序性”,系统优化的过程。最后,准确再现核心知识,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之,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吃透教材。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总结、课课有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是一个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内化知识的过程。基础知识复习到位,复习效果定会显著。
  复习核心知识应注意挖掘隐性知识,形成完整知识网络。例如,高考第24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企业经营发展。对于这一核心考点的备考复习应坚持微观分析与宏观概括相结合的方法。 宏观概括就要知识归纳全面到位,多挖坑,不留死角。如补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是什么?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科学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企业如何打造品牌等,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微观分析就是要重点知识点细化分析,要挖坑,拔高知识。如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提高?几个方面进行命题训练,拓展思维。对核心知识打开思路,创造性地系统复习,能有效避免考场上出现的知识和思维短板,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启示二:明年高考怎么考?
  2014年高考命题形式新颖多样,突出考查解题过程的思维能力,克服“背多分“的不良现象。选择题背景材料多元、设问形式多样、选项综合拓展。12道选择题的设问无一重复。3道哲学选择题的选项都是跨3课以上,考查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观题的设问全部为限定知识范围,但思维要求多角度、多方面。这充分落实了高考对“三关”—知识关、能力关、技巧关,“四力”—提取信息力,理解分析力,描述阐释力,论证探究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另一特点是,体现生活教学理念,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第26题,如何解决我国就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第37题粤港澳经济合作问题等,依托热点材料设计创新性试题,去分析理解社会热点问题。这要求考生知识全面、思维活跃、逻辑缜密、表达规范。
  备考策略:.结合热点训练考点,全面提高学科技能。
  高考备考必须关注重大时政热点,把核心知识的学习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设问、运用哪些知识去解答,多面地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全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科技能。
  一轮复习考点带热点。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考点落实到热点问题上,即课堂教学情景化,通过热点问题这一鲜活的案例,来运用考点、拓展知识,提高能力。也可开展课前时事演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知识理解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 。也可落实到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选择热点话题设置问题,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时事热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二轮复习热点带考点。二轮复习是一个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引领学生对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运用。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从多角度设问、拓展思维能力。按照“微观、中观、宏观”的切入角度从四模块进行全方面的设问,全面运用知识。学生要多看报关注时事,全面了解热点问题,要经常对所分析问题进行反思、对比,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思维链。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就通过借助热点材料这一载体来实现,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针对性训练。
  启示三:高考为何这样考?
  高考政治试题兼具选拔性和指导性。有利于考生开阔思路,展现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对学科教学,高考就是指挥棒。领会考题精神,领会命题人的意图,对高考非常重要。2014年高考试题坚持科学思维与德育功能、人文精神的统一来引领高考。例如,第30题“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第31题“深阅读”第35题“合理反思”,相当多的考生都会做错,究其原因主要是“会错意”。能否准确把握热点问题,能否摸准命题意图,学生要养成纠错质疑的思维习惯。
  备考策略:纠正不良习惯,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要不断纠正不良思维习惯,降低失误率。首先,纠正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偏差,特别是易混知识、更新的知识。 如全国人大的四权区分就是一个易混知识,新修订的《公司法》就有更新的知识。其次,纠正对核心知识运用的思维偏差。“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已经过时,老师和同学切忌将考题答案模式化,思维僵化。因为知识是动态发展的,题目是千变万化的,要寻找规律,掌握方法,灵活应对。最后,纠正对核心知识的立场偏差。政治理论观点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质,不能以狭隘的个人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应自觉遵循规律,站稳立场,传播正能量,尤其是文化和哲学题目需要端正立场、明确价值取向。建议多进行高考真题赏析、评析,自觉感悟命题者的思路、立意、立场,找准方向,有的放矢。
  启示四:你离高考有多远?
  2014年高考政治命题全面坚持“能力”立意。 选择题设问立意新颖,思路畅达,“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如第28题的“菲利普斯曲线”。主观题答案表述简洁扼要,逻辑严谨,既“源于课本,又灵活变通”,如第37题“谈谈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等。活的素材、活的问题,必然要求活的知识,活的思维,形成活的答案。正如专家所言,明年备考应加强对政治思维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与习惯。
  备考策略:规范学习习惯、养成良好思维品质。
  读书习惯:从目到框、从框到节,从节到课,从课到单元,从单元到模块,立足核心知识,系统推进。从课题到目录、从原理到关键词、从专家点评到相关链接,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准确掌握知识。
  听课习惯:既要听也要记,必须要有听课笔记。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记老师补充的知识,尤其是老师强调的知识,如易混易错知识的辨别,自己的疑难问题,提高听课效果。
  作题习惯:要选好题,好题重复做,要做新题,旧题变式训练,努力克服定向思维。主观题解答注重细节,分分必争,细节决定分数。
  反思习惯:有错题本,错题常反思。 反思知识性错误的题目要常看常翻;反思技巧性问题的错误,要熟记要领,强化训练。如读取信息要“三点”——“知识点、政策点、热点。分析设问要“三看”——“看范围、看角度、看分值”。组织答案要“三定”——“定要点,定方向,定分析”。书写答案要“分点标号、中心突出、语言简洁、字迹清晰”,如能认真研习历年高考评分细则,会受益良多。
  总之,高考进行时,复习无止境。以上浅见既有个人心得,也有他山之石。一并致谢,如有不当,请多指正。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25题,以《步辇图》入题,通过品读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掘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来考查学生在艺术审美与史料实证之间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立意新颖,形式活泼,体现了“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的课标要求。试题如下: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审辩式教学,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是由陕西省特级教师周宏老师在对一线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新的教学主张,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简称。第二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教学操作模式的名称。经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实践,摸索,提炼,审辩式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具体包含
201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秉承新高考的特点,以“鲜活见长”,学术味和时代气息浓厚,而非选择题更是突出时代感,重在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科学分析命题规律、评分和答题规律,拓展思维,做到精准打击,对于提升非选择题的解题和备考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把握命题规律,抢占制高点  1. 历史概念大热门。  历史概念是最基本元素,为历年考查不容忽视的要点,今年更是大热门。例如第38题考查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漏了组成句子必不可少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关联词残缺、介词残缺。成分赘余,是指句子里有多余的成分,造成了语句重复或语意纠缠。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高考真题】  例1.(2011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
伴随着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格局,面对两次考试机会,对于学生首考后至成绩出来前这段时间迷茫的学习现状,笔者充分利用问卷星和微信平台,从调查问卷的制作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出发,尝试探索该时段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这对即将全面铺开的全国新高考改革选考学科涉及两次考试机会的省份和地区均有一定的先行实践探索意义。  一、调查问卷编制  (一)调查问卷编制背景——基于选考现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基于标准的教学。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制定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和2003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同时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这对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带来严峻挑战
长兴县画溪公园  长兴县是浙江省矿业大县,境内石灰石、硅灰石等矿产探明储量列全省之首。改革开放后,长兴的矿山企业一度多达600多家,建材成为当地积聚原始资本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初,凭借长三角区域最优质的石灰石资源,长兴县有众多石矿企业,数万名从业者带来了几亿元的地税收益。然而,粗放型产业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天不再蓝,山不再绿,水不再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兴县深刻
本文以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历年高考试卷图文题为例,从文字的书法艺术、文字的繁体与简体、文字的时间信息解读等高考历史图文题的出题思路,探讨大陆和台湾高考历史考试题相互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例说大陆和台湾相似度极高的考试题  例题一:(2007年宁夏高考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
截至2月20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全县31家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18家,其余13家将在2月底全面复工复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彭水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小 组指挥长负责制和工作调度机制,坚持每天一 调度,保证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高效运转。  围绕医疗救治面、交通流动面、社会面、舆论舆情面这4个工作面,彭水努力做好人财物保障、组织指挥保障,科学精准有序推进防控措施落实。
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史料实证”风头正劲。然而当每逢开课必“证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李惠军老师曾这样描述某些史料实证教学乱像:在原本完整的历史序列和本该顺达的教学流程之间,唐突和生硬地嵌入若干史料,老师不断地提问“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证史价值如何”“怎么样加以补证”“发现了什么信息”,致使历史序列和教学流程被分割为琐碎、离散和断裂的片段。好端端的历史课变为了无休止的史料考据和不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