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吉他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但音乐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探索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情,而动手制作乐器本身就是一种对音乐的感知与探索。音乐知识固然抽象,但乐器是可实在感知的。自制乐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将音乐学习、数学学习、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培养综合能力。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重点让学生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了解波形与音色的关系、振幅与响度的关系、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声音的传播与旋律的形成,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领域】物理、数学、音乐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普通任务110分钟;进阶任务85分钟
  【材料】纸盒子、各种橡皮筋、鱼线(粗细不同)
  二、课程任务
  首先,让學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然后教师给出视频,让学生捕捉并记录波形特征,直观感受与想象中的区别。之后,让学生制作单弦乐器,尝试通过改变震动频率来演奏Do、Re、Mi、Fa、So、La、Si及高音Do。在此基础上,制作多弦乐器,尝试创作、弹奏并展示。
  三、课程步骤
  1.导入(20分钟)
  第一步,讲述关于声音和音乐的故事。例如,贝多芬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奏鸣曲堪称“天国之音”。但他26岁时听力出现问题,到50岁已经完全丧失听力。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仍旧坚持音乐创作。他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声音震动的骨传导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第二步,切身体会声音的发出。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说话一边摸颈部的喉头位置,感受说话时喉头的震动。当用力按住喉头时,会发现发声困难或发声出现变化。弹奏吉他、琵琶等乐器时,需要拨动琴弦,乐器才能发出或婉转、或悠扬的声音。当停止拨动时,琴弦慢慢停止震动,琴声逐渐消失。所以,声音是由正在震动的物体所产生。而正在震动发声的物体就叫做声源。在桌面上放一些细沙,然后拍击桌面,发现细沙也随着跳动,这说明桌面在震动,并把震动传递给了细沙。
  第三步,举例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在教室点名,大家都能够听到教师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花样游泳运动员可以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古代侦察兵会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判断是否有骑兵来袭,说明大地也能传播声音,并且比空气中快。总之,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它们被称为介质。但在太空中,因为缺少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所以是静悄悄的。
  第四步,介绍声速的概念。声音在传播时是有速度的,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军事上有超音速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飞得比空气中的声速还要快。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各种不同的声音。各小组轮流汇报自己的成果,完成课程的导入。
  2.画一画(15分钟)
  教师播放吉他演奏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琴弦的震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尝试画出琴弦的震动轨迹。
  3.宣布任务一及评价量规(30分钟)
  【宣布任务】制作单弦乐器。可以让学生看视频找灵感。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4.任务一的执行(20分钟)
  正式执行单弦乐器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并考虑以下问题。
  (1)弦的固定应当注意什么?
  (2)除了让懂音乐的同学听,有无其他方式辨别标准音(例如C调Do)的位置?
  (3)如何使乐手更容易弹奏你制作的乐器?
  (4)弦的松紧程度能否调节?如何调节?
  (5)乐器是否有相应的说明书?
  (6)小组的分工如何?
  5.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后,讨论以下问题。
  (1)小组音高标注是否采取了多次测听取平均值的方式?这种方式怎么样?
  (2)单弦琴在音乐表现力上有什么缺点?
  (3)进行了刻度标注后,发现音高和刻度间距之间有什么规律?
  6.宣布任务二及评价量规(30分钟)
  【宣布任务】制作三弦或四弦乐器。可以让学生看视频找灵感。宣布任务后,呈现评价量规(见表2)。
  7.任务二的执行(30分钟)
  正式执行制作任务。要求学生依照评价量规,并考虑以下问题。
  (1)弦的固定应当注意什么?
  (2)除了让懂音乐的同学听,有无其他方式辨别标准音(例如C调Do)的位置?
  (3)如何使乐手更容易弹奏你制作的乐器?
  (4)弦的松紧程度能否调节?如何调节?
  (5)乐器是否有相应的说明书?
  (6)多根弦的距离如何设计?
  (7)多根弦的粗细和材质如何选取?选择在什么位置进行固定?
  8.总结和反思(25分钟)
  全部小组完成后,讨论以下问题。
  (1)有的琴和弦的声音非常和谐,有的好像匹配出现问题,这是为什么?
  (2)与单弦琴相比,多弦琴的优势在哪里?其弹奏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
  (3)不同弦上的音高和刻度间距之间有什么规律?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发现的。”这一描述既是科学意义上的,更是哲学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运动更加具体。常见的匀速运动、反复运动或是静止,这些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平衡状态下;而各种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都发生在平衡被打破的情形下。大到天上的星辰,小到地上的沙尘,万物都在“平衡—失去平衡—再平衡”的循环中更迭。  一、课程重点  对于人类来说,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打破平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今,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以下简称
一、设计理念  1.时代背景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今天,教育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育组织的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各种基本矛盾和制约因素如何进行权
[摘 要]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强化师德建设的得力措施。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量体裁衣,为教师的自主成长量身定做。这种模式契合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激励教师通过强师能、修师德,实现德艺双馨。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成长;填空式;自主成长  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
一、校园暴力的界定  校园暴力指给学校师生生命或财产造成伤害、损毁或严重威胁的事件。如果说学生欺凌主要是通過各种攻击手段达到给对方造成精神痛苦的目的,那么校园暴力就是以直接伤害对方的身体或损毁对方财物为目的的攻击事件。校园暴力在参与者范围上与学生欺凌的最大不同,在于校园暴力既包括学生之间发生的身体攻击事件,也包括师生之间的身体攻击或毁坏物品的事件,还包括专门损毁物品的暴力事件,当然也包括校外人员冲
[摘 要]研学旅行课程化是研学旅行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基于“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课程案例,阐述了设计与深度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策略:以生为本,让学生步入课程中央;立足本土,用乡愁奠定设计基础;学科融合,多维架构课程实施支点;指向生活,分级处理现实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深度实施  研学旅行是当今教育热词,国家提倡研学旅行以期转变育人模式,中小学力推研学旅行以期丰富课程文
2018年5月5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朱之文指出,进一步发挥好信息化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戰略意义,同时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三通两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优质教育资
据《教师报》报导,根据2013-2014 学年度总结,共有5000 多名莫斯科市中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了莫斯科市立职业生涯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职业定向项目,选择确定了自己今后的职业。该项目帮助莫斯科市的中学生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职业和选择学习什么专业。目前有首都的890 所学校积极参加该项目,有16000 多名十年级中学生注册参加《中学生知识分子教室》这一独一无二的职业定向系统。  在此虚拟教室中,学生们测
教师专业成长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本保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异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此,以广东省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种子教师”团队的合作与联动为例,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个可借鉴甚至可复制的异地教师团队联动的实践模型,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地域教师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强调,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立足本土非遗,深入研究非遗课程化模式和探索多校联盟区域性推动非遗传承的实践研究。依托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昌平区中小学深入践行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创新点和突破口。  一、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确立项目推动模式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