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课改,构建创新课堂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play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课堂,贵在用心,在课堂创新中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生态课堂,什么样的教学任务观,什么样的学生成才观,什么样的教学内涵观,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观等,如何调节课堂氛围,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探讨的,本人从事高中教学多年,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构建创新课堂观迫在眉睫,是当今教育所需,故写成此文,与同行们商榷。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外在条件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氛围尤为重要,积极的氛围表明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它反映出来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满意、愉快、互动等积极的体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好的情绪,如果带着不良情绪进教室,不仅影响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让学生有创新机会的氛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宽视野,挖掘创新潜能,以设置趣味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参与活动,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
  二、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典型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的要求,无条件地记背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吸取,丧失了个人敏锐的感知能力,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自我创造的能力。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新的语文课程教学要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内容应立足生活性与选择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学习方法要强化主动性与实践性;评价目标要着眼多元化与发展性,以此建立生态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生态教学追求多种学科知识的融通,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搭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成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更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形成新的教学任务观——原理教学应该是一种渗透而不是讲透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学习材料中获取其赋予的个人意义,我在学《红楼梦》这一节课时,没有按传统授课方式那样一味地讲授其字词、段落及中心思想这些比较枯燥的内容,而是组织学生抽条记忆,分组探讨,并让学生看一节课的视频,确实感受,使其身在其中,心中感悟,因此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要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提供学习资源,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获得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摒弃教师一味讲透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一起在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共同探讨,获得知识。
  四、组建新的学生成才观——学生是熏陶出来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几乎是满堂灌、满堂练,错误地以为教师讲得越多、练得越多,学生就吸收得越多,收获得越多。学生在课堂上只关注老师讲到的知识,没有认真投入到课堂的情境中,导致了死记硬背知识和一味地搞题海战,结果事与愿违,新的学生成才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或投入教学全过程,即实施参与式学习,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具有内部动机,其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是自己参与的结果,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与他人的积极合作中提高能力。
  五、构建新的师生关系观——学生课堂诸多表现,正是老师先前表现的再现
  在融洽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心是相通的,学生如何看待教师,最好的答案就在于教师自己如何看待学生这个问题,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有教师感觉到学生最近很浮躁,不太遵守课堂纪律等。其实,学生这些表现是对教师的表现的直接的反馈,即教师在这以前已经有先兆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心中没有学生,只管自我欣赏和陶醉,不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不得了,学生的收获甚微,自己讲的口干舌苦,而讲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去领会,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都没有讲到,鉴于此,我觉得必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才知学生要什么,为什么而感到困惑。
  教师要用心讲课,做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认知的一致,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没有,学生笔记做好没有,与学生进行共同目标认同没有,设置了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没有,所选素材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那么累,学生才会有来自心灵的收获。因此,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迫切。
  总之,课堂创新,贵在用心。在课堂创新中应该树立起新的课堂氛围观,新的生态课堂观是教师创造之心、细微之心、尊重之心、理解之心、关爱之心的外化。
其他文献
宝黛初见,宝玉将自幼佩戴的通灵宝玉摘下,狠命摔去,惊了贾府众人,惹得黛玉淌眼抹泪。宝黛初见,设置这一“摔玉”情节有何深意?  较之黛玉进贾府见众人时的情节平淡,较之宝玉与宝钗初见时作者的不著一字,可见“摔玉”这一情节应有其独特作用。  “摔玉”情节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真性情。想那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可宝玉问是否有玉的时候,黛玉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
期刊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生的一个难点,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读懂诗歌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做到以下“六看”能够助你快速读懂诗歌:  一、看诗歌的标题。很多诗歌的标题就点明或暗示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中的“喜”字就彰显了诗人因春雨滋润万物产生的喜悦之情。再如杜甫的《秋兴八首》,题目中的“秋”字就是这首诗的题眼,暗示了诗歌忧思伤感的基调。  二、看诗歌的作者。一些著名诗人
期刊
随着国学经典诵读的进行,和学生一起吟诵着《论语》名句,一次吟诵,便对这位先贤的思想有一次更深的理解,古语云,智者无言,其实孔子留给我们后人的也只是关乎生活琐碎的只言片语,而这些只言片语,被我们后来人,特别是育人者,细细咀嚼,便体会出了其中真味。几千年前的孔子,他慨叹:“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而几千年后,看我们素质教育正蓬蓬勃勃,孔子是否会有一种隔着幽幽岁月的远古的慰藉呢,他是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文学艺术性地导入新课,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创新环节。它是一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新型的教学方式。笔者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文学艺术性地导入新课,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的文学艺术性一般体现在上课之始或进入新单元、新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形式与方法
期刊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有字处固要,无字处亦要。白黑之间,相辅相成!绘画
期刊
学生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从读中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一、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愿意朗读课文,有时一站起来就紧张,回答问题结巴。班会要求同学发言,本来想的挺好,但一说就变了调,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我所教的实验班,相对来说基础较差,在七年级入学时,我进行了一次朗
期刊
古代封建社会的有才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深的体察,而他们又大多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因而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生活在那个时代,又不可明说,于是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曲折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曲,这就是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古人用典,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事、人。  所谓“地”,即咏怀古
期刊
高考对文言文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的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古汉语大多为多义词,实词的多义现象也就非常普遍。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少则有几个意项,多则有十几个意项,这给考生备考带来一定的麻烦。如果
期刊
高考作文几乎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可以说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得分的高低,可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那么,作文如此重要,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该如何写好一篇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平常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示作文亮点,吸引老师眼球。  技巧一:拨云见日,准确审题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受到青睐,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因此审题立意就非常重要。立意,“意
期刊
意境顾名思义即表意之境,诗歌运用一系列的表意之象组合起来构成的某种富于强烈气氛的丰富的主客观世界,是我国审美的重要标准,是我国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审美中广泛存在。是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高中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气氛,还是引导学生从诗歌意境中感受审美,发挥古代诗歌的美育功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