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段时间,每次见到老柚,我都会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初她不是报考的军校,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她当时分数很高,还有15分的科技发明二等奖的加分。那个学校在湖南只招了她一个,提前录取。
我们在学校里是挨着坐的,在成绩表上也是挨着的,只不过我另起了一列而已。她一般在第五名,我一般在第十五名。
这种排序丝毫不能影响一些人的友情,因为我觉得15这个数字也蛮好的,也不打算奋起直追。严格来说,我们都是三观接近、得过且过的人。她也觉得5挺好,不必向1看齐。
后来她的专业是科技英语,带点情报性质。我去她们学校住过一周,低年级的人在水房见到我,都毕恭毕敬对我喊班长好。因为这是规定,但凡新生见到不认识的人,都得用尊称。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要齐唱完一支歌才能动筷。这种小规矩倒也算了,比较奇特的是考研还不能考到外校,只有考博可以考外校。后来她的保研资格被有背景的人替了,她就只好以第一名重新考进去了。
我感觉,军队这个大熔炉没有熔化她。基本上,她的变化很小,大概因为没有她搞不定的事。或者说,搞不定的事,她也不太上心。
硕士毕业之前,她打算来帝都看看情况,她计划生活一段,起码呆上几周,试验一下居住效果。虽不跟人攀比,不过分虚荣,但也不想因此过得拮据。如果自己想吃点好的,买点好的,日子想过得轻快一点,那这点薪水够不够?她得自己体验一下。
结论是不够,而且留京的指标难度不小,于是她选择了返校任教。
再后来她跟同学结婚。双双都在那所军校任职。有一年,她跟随学校来京出差,代表空军阵营,参加全军知识竞赛。她不是上场选手,只是跟着过来督阵。选手们都在背八荣八耻一类的东西,我跟她说,背这些东西不有辱智商吗?她说唉,呆在这里有这里的不好,呆在外面也有外面的不好。当时我觉得这话无从辩驳,但内心仍觉得她当初要是不留在这奇怪的教条之地,会更好吧。那样的话,哪有这等犄角旮旯的注意事项和条条框框?以她一贯的顺风顺水,会有更多腾挪空间吧。
直到这两年,我才意识到,老柚并不需要这样的假设。她的生活,已经是一张点开查看的大图,很是清晰。
房价低的时候她入手了房子,很快还清了贷款,把孩子生了,眼下又考了一个脱产博士。每周读一本英文原著,然后在导师面前讲出读后感。同事们以为她是要拼职称,要破格升教授……
她对我说,其实自己既不想钻研学术,也不想勉强发论文。读书一是落个轻松—不用比课、管学生了;二是,再做几年之后,就打算退休了。因为军龄满18年,可以自主择业。而军龄是从入校十七八岁开始累积的,届时可以领着学校的薪资,但不受其管束,再去谋点其他事情,所以有个博士文凭不是坏事。孩子还小,读书期间,父母可以帮忙带一下。她妈妈本来就是一个幼师。
这些都安排妥当之后,该继续的还会继续,比如年内,她的军衔会循序升到正营级。
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这个春节。她去成都婆婆家待了几天。年三十一家人点的是外卖,因为婆婆有强迫症,不喜欢家里生火做饭弄得乌烟瘴气。早餐他们有时吃蛋糕,有时吃泡面。她做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告诉我,“也好,省得让我洗碗。”
我想,如果我曾见过如鱼得水的人,那就是眼前这一位了吧。
我们在学校里是挨着坐的,在成绩表上也是挨着的,只不过我另起了一列而已。她一般在第五名,我一般在第十五名。
这种排序丝毫不能影响一些人的友情,因为我觉得15这个数字也蛮好的,也不打算奋起直追。严格来说,我们都是三观接近、得过且过的人。她也觉得5挺好,不必向1看齐。
后来她的专业是科技英语,带点情报性质。我去她们学校住过一周,低年级的人在水房见到我,都毕恭毕敬对我喊班长好。因为这是规定,但凡新生见到不认识的人,都得用尊称。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还要齐唱完一支歌才能动筷。这种小规矩倒也算了,比较奇特的是考研还不能考到外校,只有考博可以考外校。后来她的保研资格被有背景的人替了,她就只好以第一名重新考进去了。
我感觉,军队这个大熔炉没有熔化她。基本上,她的变化很小,大概因为没有她搞不定的事。或者说,搞不定的事,她也不太上心。
硕士毕业之前,她打算来帝都看看情况,她计划生活一段,起码呆上几周,试验一下居住效果。虽不跟人攀比,不过分虚荣,但也不想因此过得拮据。如果自己想吃点好的,买点好的,日子想过得轻快一点,那这点薪水够不够?她得自己体验一下。
结论是不够,而且留京的指标难度不小,于是她选择了返校任教。
再后来她跟同学结婚。双双都在那所军校任职。有一年,她跟随学校来京出差,代表空军阵营,参加全军知识竞赛。她不是上场选手,只是跟着过来督阵。选手们都在背八荣八耻一类的东西,我跟她说,背这些东西不有辱智商吗?她说唉,呆在这里有这里的不好,呆在外面也有外面的不好。当时我觉得这话无从辩驳,但内心仍觉得她当初要是不留在这奇怪的教条之地,会更好吧。那样的话,哪有这等犄角旮旯的注意事项和条条框框?以她一贯的顺风顺水,会有更多腾挪空间吧。
直到这两年,我才意识到,老柚并不需要这样的假设。她的生活,已经是一张点开查看的大图,很是清晰。
房价低的时候她入手了房子,很快还清了贷款,把孩子生了,眼下又考了一个脱产博士。每周读一本英文原著,然后在导师面前讲出读后感。同事们以为她是要拼职称,要破格升教授……
她对我说,其实自己既不想钻研学术,也不想勉强发论文。读书一是落个轻松—不用比课、管学生了;二是,再做几年之后,就打算退休了。因为军龄满18年,可以自主择业。而军龄是从入校十七八岁开始累积的,届时可以领着学校的薪资,但不受其管束,再去谋点其他事情,所以有个博士文凭不是坏事。孩子还小,读书期间,父母可以帮忙带一下。她妈妈本来就是一个幼师。
这些都安排妥当之后,该继续的还会继续,比如年内,她的军衔会循序升到正营级。
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这个春节。她去成都婆婆家待了几天。年三十一家人点的是外卖,因为婆婆有强迫症,不喜欢家里生火做饭弄得乌烟瘴气。早餐他们有时吃蛋糕,有时吃泡面。她做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告诉我,“也好,省得让我洗碗。”
我想,如果我曾见过如鱼得水的人,那就是眼前这一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