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探究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的变化、课程结构内容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次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乃至教育界的全面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生产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对角色的挑战,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促进者,必须做到:首先,积极地旁听。俗话说,旁观者清。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或讨论,从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以一个促进者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的给学生放任自由,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合作精神。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强调:“只有对自己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因此,教会学生自律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学习。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位教育家对这种教育状况描述的很逼真,他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立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者的先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都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严重的束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未知领域。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3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过去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做法,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的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留给教师更大的创新空间,课程由统一变位多元。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新课程知识是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个方面。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个人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加大,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意识、实施意识、开发意识、创新意识。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教师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新途径,以使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有机整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审思、研究;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批判改进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的特点,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学知识”。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的变化、课程结构内容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次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乃至教育界的全面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生产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对角色的挑战,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促进者,必须做到:首先,积极地旁听。俗话说,旁观者清。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或讨论,从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以一个促进者角色出现时,并不是一味的给学生放任自由,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合作精神。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强调:“只有对自己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因此,教会学生自律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学习。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位教育家对这种教育状况描述的很逼真,他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立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者的先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都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严重的束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未知领域。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3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过去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做法,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的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留给教师更大的创新空间,课程由统一变位多元。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新课程知识是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个方面。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个人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加大,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意识、实施意识、开发意识、创新意识。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
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教师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新途径,以使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有机整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审思、研究;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批判改进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的特点,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学知识”。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