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装饰艺术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青銅器的冶铸和使用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中的一页,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开启了我国文明史上的新时代“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力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而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高超的铸造技术和精美的装饰工艺,是我们学习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关键词】:商代青铜器;兽面纹铙;设计思想;艺术价值
引言
商代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黄金时代,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美细致的造型艺术给青铜器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存放于南京博物馆的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铙,吸引我对它进行探索,并由此窥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青铜器时代。
一、青铜兽面纹铙简介
1.铙
“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类青铜乐器,又称为钲或执钟,握在手中用木锤敲击,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说文》记载:"铙,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周礼说》"金铙以止鼓",均表明了铙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古代军队作战,常常以鼓为前进的号令,而当青铜铙敲响之际,鼓声停止,将士们收拢队形停止进攻。作为乐器,铙不单有军旅指挥上的作用,还用于祭祀、宴会上营造气氛。
2. 青铜兽面纹铙的实貌探析
1986年4月8日,浦口区永丰乡龙王荡出土了一件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的铜铙,高68厘米,宽50厘米,重87公斤,上有兽面纹。是南京地区所发现的最早最大的铜铙。现存放南京市博物馆。
1974年江宁横溪出土的商兽面纹铙两面饰兽面纹,突出双目,兽面由细密的钩连卷云纹组成,地纹为连珠纹。鼓部也饰小型兽面纹,舞部有卷云纹。柄中空,与内腔相连。现存放于南京博物院。
二、青铜兽面文铙产生的时代背景
1.“青铜器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青铜器开始出现并被大量使用,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史学家称之为“青铜器时代”。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和生产工具、兵器为特征。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与红铜相比,熔点有所降低,而硬度增强。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杨泓,李力.美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56頁)。
2.商——“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
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定都亳(河南郑州)。商代农业发展,酿酒发达,豪饮成风。手工业发达,尤其是青铜工艺水平最高”(祝重寿.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4页)。
盘庚迁殷后,商国力日益强盛。为了满足其至高无上神权统治的目的的需要,大量的祭祀活动兴起。青铜器作为重要的祭祀工具和王权的象征,在这些祭祀活动中确立了其至尊地位,从而使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青铜文化最繁荣的鼎盛时期。以河南安阳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种类繁多,系列成套,铺张排场,非常壮观。
青铜器的种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兵器、礼器、乐器、杂器四大类。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多为容器,主要分炊器、盛器、酒器、水器等几种。
炊器主要有鼎、鬲、甗,都是从原始社会末期龙山文化陶器发展来的。
盛器主要有簋、簠、盨、豆等。
酒器,商人奢酒,酒器器形最多,主要有:爵、角、斝、觚、觥、尊、卣、盉、方彝、壶、罍、醽、瓿等。
水器主要有盘、匜、鉴、盂等。
乐器主要有钟、铙、钲等。
三、商兽面纹铙的设计思想
1.纹饰与特征
青铜兽面纹铙是商代末期的纹饰的典型,装饰精美繁密,层次丰富。主纹兽面纹,地纹卷云纹、连珠纹,一般主纹身上还有纹饰,至少有三层。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由两个侧面的龙纹对称组成的一个单独纹样,兽面纹两眼凸出,狰狞恐怖,凸雕、浮雕、线刻相互结合,显得厚重威严,神秘恐怖,象征王者尊严,可能是上古氏族图腾崇拜的残余。兽面纹在青铜器上的应用是来显示奴隶主贵族的等级森严、尊贵,也表示对天帝、祖辈的虔诚。多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耳、足部位,尤腹部为多。
特征:纹样简化概括,夸张变形,尽量归结为横竖直线,与方正的器形相互
统一,浑然一体,艺术水平很高。
2.造型与特征
铙作为乐器与钟类似,被认为是钟的前身。多以三至五个为一组组成编铙。
使用时,口向上,敲击口沿,奏出高低不同的音响。
铙与钟,都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槌敲击的青铜乐器,它们的外表很相似,其实区别很大,诸如:钟体瘦长,铙体短而宽;钟口弧凹度比铙大;铙音低,而余音较长;钟顶有穿孔的钮,演奏时悬挂在特制的架子上,钟口朝下。铙顶是短柄,而且中空可以安木把,演奏时手执木把,铙口朝上,特大的铙演奏时要插在铙座上;钟按大小顺序成组悬挂称为编钟,铙一般以大、中、小三件为一组。形体的精确,保证了音律的准确,这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也不是轻易能办到的。
3.制作工艺
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贾文忠.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17页)。铜、铅、锡合金各组成分配比也更加合理了,所铸的青铜器不仅质量很高,花纹也极清晰(曹淑琴,殷玮璋.青铜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0页)。
四、青铜兽面纹铙的艺术价值
兽面纹铙器形方正,威严庄重,纹饰富丽严密,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多为单独纹样,采用对称形式,直线造形,刚劲沉静,细密繁缛,布满全身,整个看上去神秘恐怖,威严压抑,表现出一种“狞厉之美”,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王权威慑,也使我们对商代社会历史面貌认识更加深刻。
独特的造型艺术不仅能使当时的占有者十分喜欢,又被后世不断仿制广为流传,说明工匠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水平极高。制作技术的高超使纹样精美细致,加之青铜的本色,让器物本身更具有美感,并提高了观赏价值。
作为乐器,也反映了贵族的等级制度,所谓“礼非乐不履”,乐的配合使礼带有优雅的格调。乐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十分宝贵的成果,给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增加了新内容。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而中国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以一件兽面纹青铜铙而进行的青铜王国里的一次漫游,领略到了青铜器时代的光辉灿烂,也深深地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而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尤为刻不容缓。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人所共知,我们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思的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中华文明走出迷惘,我们这一代有艰巨的重任和使命。许多的问题尚待我们研究解决,希望新一代的我们可以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兽面纹铜铙.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2144763-2269337.html
[2]杨泓,李力.美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祝重寿.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4]贾文忠.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5]曹淑琴,殷玮璋.青铜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李默.华夏文明的曙光.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
[7]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4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青銅器的冶铸和使用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中的一页,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开启了我国文明史上的新时代“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力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而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高超的铸造技术和精美的装饰工艺,是我们学习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工艺美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关键词】:商代青铜器;兽面纹铙;设计思想;艺术价值
引言
商代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黄金时代,独特的造型艺术和精美细致的造型艺术给青铜器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存放于南京博物馆的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铙,吸引我对它进行探索,并由此窥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青铜器时代。
一、青铜兽面纹铙简介
1.铙
“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类青铜乐器,又称为钲或执钟,握在手中用木锤敲击,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说文》记载:"铙,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周礼说》"金铙以止鼓",均表明了铙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古代军队作战,常常以鼓为前进的号令,而当青铜铙敲响之际,鼓声停止,将士们收拢队形停止进攻。作为乐器,铙不单有军旅指挥上的作用,还用于祭祀、宴会上营造气氛。
2. 青铜兽面纹铙的实貌探析
1986年4月8日,浦口区永丰乡龙王荡出土了一件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的铜铙,高68厘米,宽50厘米,重87公斤,上有兽面纹。是南京地区所发现的最早最大的铜铙。现存放南京市博物馆。
1974年江宁横溪出土的商兽面纹铙两面饰兽面纹,突出双目,兽面由细密的钩连卷云纹组成,地纹为连珠纹。鼓部也饰小型兽面纹,舞部有卷云纹。柄中空,与内腔相连。现存放于南京博物院。
二、青铜兽面文铙产生的时代背景
1.“青铜器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青铜器开始出现并被大量使用,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史学家称之为“青铜器时代”。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和生产工具、兵器为特征。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与红铜相比,熔点有所降低,而硬度增强。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杨泓,李力.美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56頁)。
2.商——“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
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定都亳(河南郑州)。商代农业发展,酿酒发达,豪饮成风。手工业发达,尤其是青铜工艺水平最高”(祝重寿.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4页)。
盘庚迁殷后,商国力日益强盛。为了满足其至高无上神权统治的目的的需要,大量的祭祀活动兴起。青铜器作为重要的祭祀工具和王权的象征,在这些祭祀活动中确立了其至尊地位,从而使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青铜文化最繁荣的鼎盛时期。以河南安阳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种类繁多,系列成套,铺张排场,非常壮观。
青铜器的种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兵器、礼器、乐器、杂器四大类。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多为容器,主要分炊器、盛器、酒器、水器等几种。
炊器主要有鼎、鬲、甗,都是从原始社会末期龙山文化陶器发展来的。
盛器主要有簋、簠、盨、豆等。
酒器,商人奢酒,酒器器形最多,主要有:爵、角、斝、觚、觥、尊、卣、盉、方彝、壶、罍、醽、瓿等。
水器主要有盘、匜、鉴、盂等。
乐器主要有钟、铙、钲等。
三、商兽面纹铙的设计思想
1.纹饰与特征
青铜兽面纹铙是商代末期的纹饰的典型,装饰精美繁密,层次丰富。主纹兽面纹,地纹卷云纹、连珠纹,一般主纹身上还有纹饰,至少有三层。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由两个侧面的龙纹对称组成的一个单独纹样,兽面纹两眼凸出,狰狞恐怖,凸雕、浮雕、线刻相互结合,显得厚重威严,神秘恐怖,象征王者尊严,可能是上古氏族图腾崇拜的残余。兽面纹在青铜器上的应用是来显示奴隶主贵族的等级森严、尊贵,也表示对天帝、祖辈的虔诚。多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耳、足部位,尤腹部为多。
特征:纹样简化概括,夸张变形,尽量归结为横竖直线,与方正的器形相互
统一,浑然一体,艺术水平很高。
2.造型与特征
铙作为乐器与钟类似,被认为是钟的前身。多以三至五个为一组组成编铙。
使用时,口向上,敲击口沿,奏出高低不同的音响。
铙与钟,都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槌敲击的青铜乐器,它们的外表很相似,其实区别很大,诸如:钟体瘦长,铙体短而宽;钟口弧凹度比铙大;铙音低,而余音较长;钟顶有穿孔的钮,演奏时悬挂在特制的架子上,钟口朝下。铙顶是短柄,而且中空可以安木把,演奏时手执木把,铙口朝上,特大的铙演奏时要插在铙座上;钟按大小顺序成组悬挂称为编钟,铙一般以大、中、小三件为一组。形体的精确,保证了音律的准确,这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也不是轻易能办到的。
3.制作工艺
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贾文忠.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17页)。铜、铅、锡合金各组成分配比也更加合理了,所铸的青铜器不仅质量很高,花纹也极清晰(曹淑琴,殷玮璋.青铜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0页)。
四、青铜兽面纹铙的艺术价值
兽面纹铙器形方正,威严庄重,纹饰富丽严密,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多为单独纹样,采用对称形式,直线造形,刚劲沉静,细密繁缛,布满全身,整个看上去神秘恐怖,威严压抑,表现出一种“狞厉之美”,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王权威慑,也使我们对商代社会历史面貌认识更加深刻。
独特的造型艺术不仅能使当时的占有者十分喜欢,又被后世不断仿制广为流传,说明工匠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水平极高。制作技术的高超使纹样精美细致,加之青铜的本色,让器物本身更具有美感,并提高了观赏价值。
作为乐器,也反映了贵族的等级制度,所谓“礼非乐不履”,乐的配合使礼带有优雅的格调。乐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十分宝贵的成果,给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增加了新内容。
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而中国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以一件兽面纹青铜铙而进行的青铜王国里的一次漫游,领略到了青铜器时代的光辉灿烂,也深深地被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而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尤为刻不容缓。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人所共知,我们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思的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中华文明走出迷惘,我们这一代有艰巨的重任和使命。许多的问题尚待我们研究解决,希望新一代的我们可以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兽面纹铜铙.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2144763-2269337.html
[2]杨泓,李力.美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祝重寿.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4]贾文忠.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5]曹淑琴,殷玮璋.青铜器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李默.华夏文明的曙光.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
[7]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