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大胆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学也应采取更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
引 言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以教学相长,相互和谐,师生共谋发展而聚焦于一起,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本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数学合作学习符合当前国际国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人才。而对于创新来说,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世界所有重大科技的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创造学理论指出,对一个成功的“智力激励”来说,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创造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灵光一现”,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合作学习往往是最基本的因素。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数学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需要
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个人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的共识成果,这一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强化了学生与环境、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参与、竞争、合作等心理机能的发展。
3.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1.科学合理地分组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以入学成绩和开学初的几次成绩为依据,将全班48名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12人学习基础最差。其中C层学生12人学习基础最好。每一小组4人,A、C层各一人,B层2人,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分组技术,建设性地同时又现实性地改变了以往对待差异的策略。再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律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 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区别对待不同层次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利益一致,责任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让每一成员都能够取得学业上进步,所以,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方向。合作学习小组每一成员都要求达标,只有每一个成员都达标了,才有奖励分。各小组有不同的策略,如有的小组是C层辅导B层2人,B层2人辅导A层。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给了那些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的学生一个锻炼机会,选小组“代言人”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时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1.提供自主学习时间
从课前预习、教学目标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完成。教学内容中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需要先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只有这样的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2.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學习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互助学习。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先进生的积极上进唤醒和带动了后进生的好胜心,组员的帮助也激励着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良性鼓舞的不断刺激下,后进生获得了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慢慢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后进生的进步也使得帮助他的人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和谐的小集体就慢慢地形成。
3.课堂外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更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遇到了困难,不要解决不了就立刻给其讲解,在他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仍不能解决,可以找几名有着相同问题的学生一起来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交流的成就感并产生合作的意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数学合作学习以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资料:
[1]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
引 言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以教学相长,相互和谐,师生共谋发展而聚焦于一起,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本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一]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数学合作学习符合当前国际国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人才。而对于创新来说,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当今世界所有重大科技的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创造学理论指出,对一个成功的“智力激励”来说,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创造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灵光一现”,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合作学习往往是最基本的因素。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数学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需要
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个人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的共识成果,这一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强化了学生与环境、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参与、竞争、合作等心理机能的发展。
3.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1.科学合理地分组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以入学成绩和开学初的几次成绩为依据,将全班48名学生分成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12人学习基础最差。其中C层学生12人学习基础最好。每一小组4人,A、C层各一人,B层2人,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分组技术,建设性地同时又现实性地改变了以往对待差异的策略。再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律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 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区别对待不同层次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利益一致,责任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让每一成员都能够取得学业上进步,所以,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方向。合作学习小组每一成员都要求达标,只有每一个成员都达标了,才有奖励分。各小组有不同的策略,如有的小组是C层辅导B层2人,B层2人辅导A层。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给了那些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的学生一个锻炼机会,选小组“代言人”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时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1.提供自主学习时间
从课前预习、教学目标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完成。教学内容中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需要先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只有这样的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2.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學习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互助学习。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先进生的积极上进唤醒和带动了后进生的好胜心,组员的帮助也激励着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良性鼓舞的不断刺激下,后进生获得了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慢慢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后进生的进步也使得帮助他的人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和谐的小集体就慢慢地形成。
3.课堂外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更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遇到了困难,不要解决不了就立刻给其讲解,在他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仍不能解决,可以找几名有着相同问题的学生一起来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交流的成就感并产生合作的意愿。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数学合作学习以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资料:
[1]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