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强调要求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科学领域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其次要求学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次学生要有独立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探究使假设得以验证,收集证据、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科学结论。一切探究源自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树立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化学教学 情境 能力 培养
  一、利用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现实意义。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化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能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提出的问题就会源源不断。例如:在学习甲烷时我问:天然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每个用户家检查管道时提醒住户:当闻到特殊气味时证明天然气泄露:肥皂水抹在橡胶管上产生肥皂泡时证明橡皮管漏气。这些做法说明甲烷溶于水吗?甲烷究竟有没有气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制取并收集了甲烷,思考、归纳总结出甲烷的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接着学生又疑问:闻到的是什么的气体?为什么要向甲烷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并认识了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都以其直观、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用获得的感性认识去思考问题,探求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的规律。学生只要对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例如:学习燃烧条件时我做了一个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但白磷在开水中不燃烧。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快回答:白磷在开水中不燃烧,是因为水火不容。带着疑问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向放有白磷的开水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了。由现象学生会想到一些问题:物质燃烧具备的条件是什么?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具备三个条件,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就能进行,与有无水无关。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课堂效率也很高。
  三、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创设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可以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创造。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知识时,联系上学期学过的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知识,提出“什么样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很快找到答案,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在讲《碳和碳的氧化物》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仅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是集声音、文字、图片、图像、影视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传输手段,化学教材中众多的化学发展史资料图片、实验操作图像、实验现象图片、数据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清晰而又明快地展现给学生,使教材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针对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分析、讨论,整理记录,逐步形成结论;对于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的概念、原理,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工厂排出的烟尘对空气的污染,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森林、雕像受到酸雨的影响等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了科学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酸雨的危害,激发了学生探究开发和使用新的燃料及能源的愿望。
  五、利用新闻中的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新闻中的热点问题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读文章讲热点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如:在学二氧化碳时,刚刚召开的两会上提出了低碳问题。对于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对行业的影响怎样等,这些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实验的教学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辅助教学 变式实验 创新性实验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形成,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为以后的科学实验所
目的:探讨P-gp、GST-π和LR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gp、GST-π
曾经有很多同学在踏入初二第一节物理课堂后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物理呢?我会告诉他们我们的物理有两个好朋友,左手牵着一位叫“生活”的朋友,右手拉着一位叫“实验”的朋友。  1.实验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实验部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所想,调动其积极性,对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
期刊
一个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堂高效好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效的课堂引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再也熟悉不过了的古言。  可是真正重视并努力做好课堂引入环节的教师应该不是大多数。特别是在
期刊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使之符合预定的目的。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确立教学新理念  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困难大多来自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改革的成功多是新教学理念实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是广东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学校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新课程改革以大力支持,在高一年级任教的老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
期刊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障碍的形成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相应的衔接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尽可能避免过早出现分化现象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衔接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据了解,不少学生在初中时化学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关于力的定义是这样给出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对此,各种参考及各类杂志上刊载的众多的论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在量的关系上少于涉及,导致学生在此概念上的模糊,对问题的判断上往往产生差错。现通过例题浅析如下:
期刊
【摘要】新课程提倡教育要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这一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生活化生物教学的途径,让生物融入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新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投掷是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是人的各种投掷形式及能力的典型表现。初中阶段进行投掷练习,对发展青少年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发展力量、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实心球练习多采用双臂投掷的方式,常用的有前、后、侧抛,变换方向的抛掷,头上前抛等。主要以投远练习为主。各种抛掷实心球练习,不仅可以发展上肢力量,对躯干、下肢力量的提高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