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技能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学生所学的内容,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指导所决定的,学生学习的愿望,知识的兴趣,学习的习惯等,是教师正确教育的结果。对学生来讲,教师是启蒙者,是领路人,正因为他的主导作用,才使教育活动有秩序地进行着。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它是学生认识客体的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一次次认识活动,将认识的事物转化到他的头脑之中,形成为其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品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要知与不知的矛盾,是知之少于多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的教总是处在矛盾的、积极的、活动的、前进的一面。学生的学是处在被动的、稳定的、保守的一面。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片面,理解的形而上学,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崇拜学生的自主性,并不等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
综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忽视。
第一、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过分狭窄,就是仅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为是个体传授知识,就是“教书”。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较为广阔的含义:1、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进程,不由学生决定,而由教师为主来决定。2、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的。3、学生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中教师培养教育的结果。为此,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位优秀的教师,其高尚的师德,能够使学生“亲其道、信其言”,这就无条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威信低,学生对其产生厌恶心态,虽令不从,师生关系紧张,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不受学生欢迎,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简单化,就是只管教,好像教是任意的,而不是受学生制约的。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社会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制约。主导作用的出发点、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所以主导作用不是任意的,教与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教的活动通过主体——学生的学,存在于学生的主体之中,教是为了不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依赖学而存在,教的好坏是由学来测定的。因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刻也离不开学,是受学制约的。为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必须研究学生。现实中有的“泡沫型”教师,在别人的指导下,经过本人短时间的努力,获得了“优质课”奖,“教学能手”称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其不研究学生,只研究教本,尽管教书时耗时费力,教学成绩平平。这进一步说明,教师的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敎艺,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态,搞好双边活动,并搞好辅导、考核及反馈,只有教师占有主动,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任何主导作用下的教,都要落实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学生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独立主体的中介中转而发生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启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教师要求变为学生笑呵呵的需要。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追求新知的愿望,与原有水平、状态相矛盾时,学生才会学好,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变化。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实现外因到内因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错误地理解为教学过程都应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活动上,如讲授教材,因材施教。然而,主导并非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并不是在每个环节上都是教师在活动,而学生始终处于从属活动的地位。学生的自学、辅导、研讨、答疑作业等应占相当的教学时间,其主体应是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目前,已经得到了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盲目追求自发性、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该讲的也不讲了,该导的又导不到位,表面看,学生轻松、自主,其实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致使学生处于低效状态,学生便出现了涣散、懒惰、不学无术的现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班级内课风不良,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处于应付状态,给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带来了困难,甚至导致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其教训是深刻的。这将影响教师的社会信誉。
实践证明,教学中就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来看,核心是抹杀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学中只有教而没有学,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能动,这是应该逐渐改革的。然而,教学中任何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而盲目崇拜学生自发性、自主性也是与教学规律相违背的。我们改革的是弊端,开展的是创新,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忽视。
第一、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过分狭窄,就是仅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为是个体传授知识,就是“教书”。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较为广阔的含义:1、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进程,不由学生决定,而由教师为主来决定。2、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的。3、学生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中教师培养教育的结果。为此,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位优秀的教师,其高尚的师德,能够使学生“亲其道、信其言”,这就无条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威信低,学生对其产生厌恶心态,虽令不从,师生关系紧张,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不受学生欢迎,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简单化,就是只管教,好像教是任意的,而不是受学生制约的。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社会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制约。主导作用的出发点、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所以主导作用不是任意的,教与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教的活动通过主体——学生的学,存在于学生的主体之中,教是为了不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依赖学而存在,教的好坏是由学来测定的。因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刻也离不开学,是受学制约的。为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必须研究学生。现实中有的“泡沫型”教师,在别人的指导下,经过本人短时间的努力,获得了“优质课”奖,“教学能手”称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其不研究学生,只研究教本,尽管教书时耗时费力,教学成绩平平。这进一步说明,教师的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敎艺,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态,搞好双边活动,并搞好辅导、考核及反馈,只有教师占有主动,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任何主导作用下的教,都要落实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学生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独立主体的中介中转而发生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启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教师要求变为学生笑呵呵的需要。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追求新知的愿望,与原有水平、状态相矛盾时,学生才会学好,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变化。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实现外因到内因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错误地理解为教学过程都应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活动上,如讲授教材,因材施教。然而,主导并非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体。并不是在每个环节上都是教师在活动,而学生始终处于从属活动的地位。学生的自学、辅导、研讨、答疑作业等应占相当的教学时间,其主体应是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目前,已经得到了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盲目追求自发性、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该讲的也不讲了,该导的又导不到位,表面看,学生轻松、自主,其实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致使学生处于低效状态,学生便出现了涣散、懒惰、不学无术的现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班级内课风不良,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处于应付状态,给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带来了困难,甚至导致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其教训是深刻的。这将影响教师的社会信誉。
实践证明,教学中就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来看,核心是抹杀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学中只有教而没有学,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能动,这是应该逐渐改革的。然而,教学中任何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而盲目崇拜学生自发性、自主性也是与教学规律相违背的。我们改革的是弊端,开展的是创新,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