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少年马连良》:千锤百炼,常演常新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17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经过不断打磨,第三版《少年马连良》今天终于迎来了首演,请您谈谈这次复排的亮点。
  刘侗:《少年马连良》是北戏于2012年创排的一台新编历史剧,反映了马连良先生儿时在喜连成(后称“富连成”)科班学艺的过程。今年,我们是第三次复排,在剧情上作了重要调整,强化了马连良的师父贾红林先生这条主线,非常深入地挖掘了“师生情”。表现了老艺术家对艺术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少年立志学艺、将优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事迹。
  今天是这部戏第三次复排的首演,邀请了诸多专家和领导来审查。接下来,《少年马连良》作为正式参赛剧目,将于11月11日到上海参加中国校园戏剧节。之后,我们还要奔赴天津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少年马连良》是唯一由院校孩子们表演的戏,作为助演节目。这两个比赛对北戏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们有机会在全国的顶级赛事上经受考验——考验孩子们的学习所得和创作能力,考验北戏的教学成果,考验北戏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工作的扎实程度。
  此外,我们给京剧界前辈和全国的舞台艺术带来一种声音和气息——还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群孩子,在当下熙熙攘攘的社会环境里苦心孤诣地学习传统艺术。传统艺术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学戏本身也是将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举措。北戏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加强传统艺术的教学和传统艺术人才的培养。《少年马连良》这部戏是我们教学成果的展示,同时也向社会作一个说明。
  记者:经过三次重大调整,演员也发生了变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
  刘侗:《少年马连良》从创排的时候,我们就把演员分成两类。一类是孩子们做主演,孩子们演孩子;另一类,喜连成(后称“富连成”)科班的老师则由老师来扮演。戏中的师生关系与现实正好吻合,这种师承关系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七八十年前那个特殊的京剧文化氛围里。
  《少年马连良》分为前半场和后半场,分别由两个演员出演。第三版的《少年马连良》前半场的主演是一个10岁的孩子,名叫杨腾。他是我们今年特招的一个很有才华的学生,之前就读于北京门头沟黑山小学,参加过一些京剧培训,曾在全国大赛中获得过业余组的金奖。杨腾非常聪明,虽然没有唱过整出的戏,甚至连登台的机会都非常少,但经过两三个月的排练,他迅速进入到角色里去了。我们组织了ABC三组,在这三个小演员里面,他的表现最好。杨腾在武戏方面并没有经验,这部戏给孩子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提高机会。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这孩子身上的功夫见长。虽然跟其他孩子有一些差距,但也正好吻合了戏中马连良初进戏班时文弱的状态。
  第一代小马连良由武生许周熠扮演,他在今年全国学京赛上凭借《八大锤》获得了金奖,在沈阳校园文华奖比赛中获得铜奖。第二代是老生刘孟千一,去年扮演小马连良,今年我们把他从前半部挪到了后半部。刘孟千一在两个全国大赛中拿了金奖,这是今年全国所有学戏曲的孩子里面获得最高荣誉的一个学生。也说明了参加《少年马连良》创作和排演的孩子们,在这部戏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提升了技艺水平。对孩子们来说,创排新戏、参加实践演出是必须的,我们也在努力践行这样一种教学理念。
  记者:《少年马连良》再现了坐科学戏的整个过程,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京剧的传承,这样的剧目在京剧史上并不多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刘侗:的确,《少年马连良》对北戏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我们排演了一出优秀的剧目,应该作为培养人才的教科书,也就是教学剧目。这台戏里运用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元素和手段,可以一代一代地教育、培养人才。另外,这台戏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北戏学生复原了富连成京剧班社的生活,对于京剧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很有启示。我们想把这部戏推向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京剧,认识京剧艺术教育,认识京剧艺术在当今发展的情况。还有一层意思,我们带着《少年马连良》和这些孩子走向更大的比赛平台,参加全国的顶级赛事,也是向艺术家前辈和社会各界宣告,京剧在当代还是有传承的,我们有后来人,而且有着不俗的表现。
  京剧艺术薪火相传,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才培养,包括表演人才、音乐人才、京剧舞台技师人才……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这些京剧教育的工作者们细心全面地去把握。北戏一直在践行自己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和主张,为中国传统艺术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注:2014年11月,京剧系参加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创少儿京剧《少年马连良》荣获校园戏剧奖,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饰演小“少马”的杨腾同学,荣获“校园戏剧之星”称号。
其他文献
北京有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钻研吃什么和怎么吃。  他们当中拥有以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有以“海聚人才”为首的研究团队,汇集教授、高工等大批学科带头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包括产业经济、食品工程、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生物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等。另外拥有一支由博士后、研究生、客座研究人员组成的流动科研队伍,以兼职、客座、实习及共同开发等形式,参与科技项目
期刊
说起健身,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一定并不陌生。走在大街上,保不齐就会遇见几个年轻人,身着统一休闲服,热情洋溢地对你说:“我们这儿能游泳、健身,过来了解一下吗?”再看看你周围的写字楼、公寓、社区里轻易就能找到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某某健身会所、某某康体中心,等等。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健身房中打发自己业余时间之时,很多人开始追问,我们花在健身方面的钱都去哪儿了?  买装备:装备越贵未必越好  郝杰,从事健身行业
期刊
本期,我们为读者介绍北京京剧院两位工作人员——舞美设计师李连生和鼓师杨广同。正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演员在台前的无限风光,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可谓有“声”有“色”。
期刊
8月,盛夏。  正值普通院校沉寂的暑假时间。  对于像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戏)这样的专业院校来说,8月,却是热烈的收获季节。  从7月开始,北戏的学子和教师们结束了正常的教学,这个暑假,他们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排演生活。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三场比赛做着准备……
期刊
8月,盛夏。  正值普通院校沉寂的暑假时间。  对于像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戏)这样的专业院校来说,8月,却是热烈的收获季节。  从7月开始,北戏的学子和教师们结束了正常的教学,这个暑假,他们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排演生活。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三场比赛做着准备:  8月1日~22日,CCTV第二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以下简称学京赛);8月7日~13日,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以下简称小梅
期刊
在世界屋脊这样一个高度上,我们都待了好几年。后来,我们都不约而同下来了。虽然这个高度未必是我们人生的顶峰,但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承认还从未到达过这样的高度。  我,还有吴恒和小吉,都是1983年同一所大学毕业后一起去的西藏,不同的是,小吉那时候就是北京人了,而我和吴恒都是多年以后才成了北京人的。同样是进藏,吴恒跟我和小吉又不一样。小吉和我都是坐车进藏,吴恒则是骑自行车翻山越岭,历时一个多月
期刊
医院是个什么地方?治病救人的地方呗。可是在很多医生和患者看来,医院的含义更为复杂——空气中充满了药水味、人们的表情焦急而痛苦、这里永远都是人满为患,同时,突发危险的几率也比其他公共场所大得多。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进程的缓慢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客观存在,“医患纠纷”成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却时刻都有可能面对的“潜在炸弹”,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  先梳理几起2014年2
期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位边疆省份的民族干部在“忆苦思甜”大会上作报告,说起旧时母亲的遭遇,声泪俱下:“大雪天,家里没饭吃了,妈妈出去要饭,到了地主家门口,万恶的地主放狗出来,在我妈妈腿上吃饭!”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不解:地主家的狗可以在狗窝里吃饭,也可以在主人家的厨房中吃饭,为什么要选择在她妈妈腿上吃饭呢?后来经人指点才明白,原来是地主放狗出来咬了她妈妈的腿。  自古以来人们对待乞丐大致有两种态度:一
期刊
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正值京剧各个行当青黄不接的时期。这一年,在山东,3600名怀揣着京剧梦的年轻人参加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招生考试。经过千挑万选,最终录取了6名学生进入了学院学习。杨广同,这位当今被人推崇与赞扬的著名鼓师,就是其中一位。  儿时的杨广同生活在样板戏盛行的年代。杨先生的老家在济南郊区农村。每当帮家里干农活的时候,总能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广播,那时候经常播放的就是样板戏。《奇袭白虎团
期刊
采访舒健,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现在的身份:梅葆玖的琴师;也不是他的出身:胡琴大家姜凤山的外孙,姜派琴艺的传人;更不是他的辉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维也纳交响乐团、合唱团给他配器伴唱。  给我很深印象的是,他不会用电子邮箱发邮件。  采访快结束,我跟他要照片,电子版的。我要他把照片发到我的邮箱里。  “可是我不会发邮件。”他说,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吧,我让朋友帮我发。”  如今满大街、满车厢的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