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需要“特邀嘉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自然、生活中的实物、模型等教具作为识字教学中的“特邀嘉宾”,合情合理地出现在课堂里,彰显教学内容的形象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性、教学设计的智慧性。实际运用时,可以邀实物出场,建立汉字音义联系;邀图片出场,建立汉字形义联系;邀模型出场,建立汉字语义联系。
  关键词: 识字教学教具实物图片模型
  斯霞老师的课例中经常会出现“特邀嘉宾”。比如,教学《乌鸦喝水》,她准备了瓶子、水和石子,一边讲课文一边用实物演示,还让学生上讲台亲手做实验。又如,教学《燕子》,为了让学生理解“衔”“泥”“粘”三个生字,她左手从盒子里拿出一块黄胶泥,对着学生说“你们看,这是‘泥’”;接着,右手的拇指、中指、食指一撮,作燕嘴状去‘衔’泥,把‘衔’来的泥再‘粘’到左手边的泥块上。大自然、生活中的实物、模型等,经过斯霞老师魔术师般的处理,作为教具合情合理地出现在识字教学中。这些“特邀嘉宾”的出场,彰显教学内容的形象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性、教学设计的智慧性。师生与“特邀嘉宾”共舞,在课堂上“玩”得流连忘返,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受此启发,我也尝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邀请这些“嘉宾”。现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为例,阐述其辅助识字教学的有效做法。
  一、邀实物出场,建立汉字音义联系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感官是引导儿童形成知识、认识世界的工具。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在环境中探索,将所有信息在大脑中分类排序,获得独特的个人经验和认知。识字教学中邀请实物出场,用简单朴素的方式将名词还原为实物,使抽象的汉字含义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片段1】
  师(板书:狐狸)狐狸跟熊哥哥和熊弟弟小哥儿俩干什么呢?
  生分奶酪。
  師(板书:分奶酪)“奶”是一个生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 “撇”。(学生跟着书空)读读这个字。(学生读“nǎi”)读读这个词。(学生读“nǎi lào”)看到“奶”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个词语?(教师指名学生说。)
  生牛奶。
  师都喝过牛奶吧?
  生喝过。
  师奶酪就是用牛奶做成的食品。你们吃过奶酪吗?老师今天在超市买了新鲜的奶酪,我们来尝一尝。(教师拿出新鲜奶酪,请学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生甜甜的。
  生有牛奶的味道。
  师嗯,有奶香味儿。你看,读“nǎi”的时候,就好像闻到了奶香味儿,“nǎi”的声母是鼻音——生n。
  师鼻音n。跟我读——“nǎi”。
  生(齐读)nǎi。
  师读“lào”的时候,舌头就好像品尝到了奶酪的味道,“lào”的声母是边音——生l。
  师边音l。舌头放轻松,跟我读——“lào”。生lào。
  师奶酪可好吃啦!我们一起读课题。
  《狐狸分奶酪》中的“奶酪”对于两只小熊和狐狸来说是非常美味的食品,正是它的美味才引发了狐狸骗取奶酪的故事。“奶”是本课的四会字,“酪”是本课的二会字,两个字的声母分别是“n”和“l”,对于笔者所在区域的学生来说,这两个字的读音是难点。识字教学中引入品尝新鲜奶酪的活动,将“奶酪”一词的读音巧妙地与奶酪的味道关联,有效突破了读音难点,学生由此对“奶酪”有了整体感知,“奶酪”成为回旋在学生口中的美味和烙印在学生心底深深的印记。理解了“奶酪”一词,也为学生下面领会狐狸哄骗小熊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二、邀图片出场,建立汉字形义联系
  识字是心理认知过程。童年期是认识与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邀请合适、恰当、有冲击力的图片出场,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揭示造字、造词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提升思维品质。
  【片段2】
  师熊哥哥和熊弟弟可喜欢吃奶酪了,他们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心里——生高兴极了!
  师可是问题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生拌起嘴来。
  师(出示图1)你们看,“拌”这个字本来是说用手搅拌东西,所以“拌”字的偏旁是——生提手旁。
  师(出示图2)现在两只小熊用嘴巴大声地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呢?熊哥哥会说——生我先看见的,我要吃大的!
  生我是哥哥,我吃大的!
  师熊弟弟会说——生明明是我先发现的,这块奶酪是我的!
  生我是弟弟,我要吃大的!
  生我是弟弟,你得让着我!
  师像它们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谁也不让谁,就叫——生拌起嘴来。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这个意思,哪个字?
  生吵。
  师“吵”就是用嘴巴大声说话,所以“吵”的左边是——生口字旁。
  师吵架也叫——生拌嘴。
  《狐狸分奶酪》一课中,“拌”是二会字,需要学生会读并记住字形。教师出示图1,帮助学生迅速在大脑里将“拌”的形和义联结起来,理解“拌”的意思。由于“拌”字与“拌起嘴来”这个词语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这时出示生动、形象的图2,通过语言描述“两只小熊用嘴巴你一句,我一句”,从“手拌”迁移到“嘴拌”,再引导学生想象两只小熊会说什么,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拌起嘴来”就是吵架的意思。再相机教学本课的二会字“吵”,由“拌起嘴来”到“吵”,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三、邀模型出场,建立汉字语义联系
  学习不仅要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模型出场,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学习汉字,建立汉字字义与语境的联系。
  【片段3】
  师这只狐狸跑过来干什么呀?
  生分奶酪。
  师那它是怎么分的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师(出示“掰”)小朋友们一起读。
  生(齐读)bāi。
  师看看“掰”这个字里面有几只手?
  生两只手。
  师中间是个——生“分”。
  师用两只手把东西分开就是——生“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块奶酪。(出示奶酪的模型教具)谁来掰?
  (学生上台掰奶酪。)
  师看!像他这样用两只手把奶酪分开就叫——生掰。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半块奶酪,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大小不一样的话,我们就说分得(出示生词:不匀)——生不匀。
  师哪半块儿大一点儿?
  (PPT点红:那半块儿大一点儿。)
  生那半块儿大一点儿。
  师那半块儿大一点儿,就——生不匀。
  《狐狸分奶酪》中的“掰”虽不是生字,却是关键字,概括了狐狸第一次骗取奶酪的情节。课上,教师拿出超级黏土制作的巨型奶酪让学生“掰”,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演示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在掰的过程中体会到“掰”字是用两只手把东西分开,是一个特定动作。动词还原为动作,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确该词语的使用语境。紧接着,通过观察被掰奶酪的大小不同,学生学习了“不匀”一词,不仅有直观感受,还结合上下文“那半块儿大一点儿”了解了词语的意思,懂得了学习汉字需要结合语境。
  总之,低年级识字教学需要“特邀嘉宾”的适时出现,它能缩小儿童和成人之间的逻辑思维差距,将儿童的具体经验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跨越传统文化和日益发展成熟的文化之间的时空差距,以生动、活泼和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带领儿童徜徉在汉字学习的海洋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主题拓展课要以一定的主题为线索统领全课,通过适当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识、把握本质,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思维,积淀数学素养。《多变的圆柱体》主题拓展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A4纸卷圆柱”问题为基础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思考,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主题拓展课结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策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问学课堂”中,问学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以问学单支持的多角度提问路径有:设计问学单,引导自主提问;梳理問学单中的问题,把脉提问现状;立足薄弱点,巧借问学单发现提问支点;寻找落脚点,借助问学单实践提问策略。  关键词:问学课堂问学单提问策略支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尝试通过策略单元的集中干预
期刊
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讲求“在提问策略单元习得提问策略”与“在其他单元有机渗透”相结合,即集中学习与长期养成相结合,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提问,提高阅读能力。提问策略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传递的提问策略有:从不同角度提问,如针对全文、部分提问,或针对课文内容、写法、启示提问;给问题分类,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等。  “问学课堂”顺应小学生好问的天性,强调把“问”和“学”的权利
期刊
摘要:以数据支持“问学课堂”,使之与各类教学因素有效对接,能够更便捷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体系的重构,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流程的再造和教学评价的优化。“问学课堂”下以数据支持的提问策略单元教学路径有:课前,以数据支持,让单元教学策略的制订更精准;课中,以数据支持,让单元教学进程的规划更合理;课后,以数据支持,让单元教学资源的拓展更适切。  关键词:问学课堂数据提问策略单元教学  大数据时代,海
期刊
摘要:专项练习课要让学生不仅会做“一道题”,更能自主沟通“一类题”。面对茫茫题海,教师需要聚焦题目之间的联系(结构),有序展开从知识基础到实际应用再到内容综合、从封闭到开放的练习,逐步提升题目的思维含量,不断提炼解题的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专项练习课题目联系迁移能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作为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一种重要课型,专项练习课要让学生不仅会做“一道
期刊
摘要:在大单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历自主且个性化筛选、联系、分析、判断等思维建构过程。推进路径为:大单元教学项目导引设计,以“板块”统领,明晰目标;大单元教学项目活动推进,以“子任务”牵引,层层递进;大单元教学项目活动评价,用量表支持,立体审视。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项目导引项目任务项目评价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统领,整合课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要求语文教学既要落实人文性,又要凸显工具性。在观照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单篇教学,要在课前设计时精心筛选语文要素,学中指导时以语文要素串联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自主体验与教学引导的并重。  关键词:《慈母情深》语文要素阅读体验  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特点要求语文教学既要落实人文性,又要凸显工具性。实际教学中,即便教师对单元导语提示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了然于胸,
期刊
摘要:“纸的世界”是以纸为媒介,以操作探究为手段,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特色课程。它打破了操作和思维的界限,让动手做与用脑想得以有机融合。“纸的世界”特色课程开发关注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儿童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探究性、文化性,其课堂实施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操作探究、意义建构和深化拓展等环节。  关键词:纸的世界明慧课程操作探究思维发展  明慧课程是明道课程的三大板块之一,以“涵养智慧”为核心理念,从人文智
期刊
摘要:数学游戏的本质是智力游戏,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是在具体的规则下,把数学问题穿插在游戏中,让儿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教学,是指以数学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习过程。其遵循游戏的内容要适宜、游戏的形式要多元、游戏的难度要适中、游戏的规则意识要明确等原则。具体的策略有提供直观生动的游戏材料、创设生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问题引领唤醒教学思维、总结反思促自主建构。  关
期刊
摘要:以特级教师张学伟执教的《爬天都峰》为例,分析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要领:紧扣习作要点,帮助学生习得作者的构思方法;重视重点语段品读,在阅读中破譯言语表达的密码;巧妙植入迁移训练,养成在真实情境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素养。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要领《爬天都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的课文相比,究竟该如何定位教学价值?实施教学时两者应该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