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中被压抑的欲望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性中有对世界的各种物质与精神需求,有一些可以得到满足,另一些却可能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冲突等等迫于现实的原因而被压抑在心中。事实上人类很难战胜这些压抑的欲念,它会通过做梦等途径间接宣泄出来。这些欲望倘若得不到恰当的疏通,容易导致各种心里症的发生。如果能将压抑的欲望加以升华,投入到文化艺术等创造中,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压抑;欲望;人性;梦;心理症;弗洛伊德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作用则是次要的。无意识的核心是性欲望和性冲动[1]。此处的性欲望与日常生活中理解的性欲望不同,这里指人的本能欲望,包括一切能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欲望。另外,他还坚定地指出,因为性欲望和性冲动是被压抑得最深的,所以也是最隐秘最诱惑最顽强的,这种内在欲望是一种持久而坚决的力量,人是无法逃避它的[2]。
  一.被压抑的欲望不可能被完全压制
  各种研究表明,被压抑的欲望不可能被完全压制,倘若强制压抑而使其得不到满足,即紧张一直得不到释放则会产生各种精神疾病、心理扭曲以及变态行为。
  也许有人会称其自身具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可以在努力之后可以剔除脑子里所有邪恶的欲望。从意识层面说确实可以做到,但是这样的欲望并不会消除,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能量并不减少也不消失,它只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潜意识中。但它还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会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比如有一个虔诚修士,觉得嘿咻是邪恶的。可是食色性也。他的基因决定了他也有性欲。这就让他很惶恐。他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对不起天父的教导。于是他努力修行。几年之后 他觉得自己已经六根清净心无杂念了,不会再想男欢女爱之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他在努力与自己斡旋,悄悄地把他的性欲望压到心底的黑箱子里,就是潜意识中,让他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净化,并且古井无波了。
  但是之前说过,将欲望压抑到潜意识里不等于消失了。它还会在那儿鼓涌呢。所以这修士不知啥时候开始就有了个爱好,布道时就喜欢举着一根手杖说话。弗洛伊德一看就说了,说瞧见没?他这潜意识欲望还在找口子冒泡呢。他手里抓根手杖啊,那不就是打飞机的象征吗?
  二.被压抑的欲望会通过梦境来满足
  自古以来,梦都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古时候人们认为梦是神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梦是无规律可循的,也无法深入研究。直到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经过改装后的满足,即我们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东西,会在梦中得到满足。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我们实际感到口渴又恰好在睡眠中时,我们就会梦见自己大口喝水。
  大多数梦并不是显意的,需要经过分析才能看穿梦要表达的本意。一位女士来找弗洛伊德,称自己梦见大姐的小儿子死了,她去参加这个孩子的葬礼。从梦的显意来看,似乎这位女士希望这个孩子死去,但梦背后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却并非如此。经过交流得知,这位女士的大姐有个大儿子早年夭折,在这个大孩子的葬礼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她心仪的男子。而她梦见第二个孩子死去的真正目的是暗含了她希望在这第二个孩子的葬礼上她可以再次见到她心仪的男子的愿望。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女孩子思春的梦,她生活中见不到自己的情郎于是就在梦中跑去与他相会了。
  三.压抑欲望而不得释放会导致心理症的发生
  心理症在某个程度上看,可以说是文明的一种副产品。在许多原始社会里,禁忌极少,因此心理症的患者也不多。社会变得愈加复杂,禁止个人做的事也愈多,而这种禁忌的增多,使得心理症更为流行[3]。
  每个心理症都代表患者心理上的一场战争。一方面时他潜意识里的一些欲念或本能希望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某些受外界压力影响却不准许前者的需求。拒绝的理由很多:比如说它是不道德的、异端的;或它在其他方面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等等。不论时哪一种情况,内在的需要都被潜抑下来了。
  经典的例子就是神经性焦虑中中的“恐怖症”——恐惧程度完全超出了所害怕的对象的实际危险程度的症状。这种人对普通的东西害怕的要死,比如说:高处、纽扣、橡胶、水、灯泡等。举例来说,一位青年女性对橡胶制品怕得要命,却不明白恐惧的原因,只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从能记忆的时候起就一直存在。通过分析揭示出下述事实: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父亲买回两个气球,她和妹妹一人一个。由于一时发火,她弄炸了妹妹的气球。为此,她受到父亲的严厉惩罚。另外,她还不得不将自己的气球赔给妹妹。根据进一步分析,她曾強烈地嫉妒妹妹,甚至暗地里希望妹妹死去,这样自己就成了父亲唯一钟爱的对象。炸裂妹妹的气球,显示出她对妹妹的危害性行为。随之而来的惩罚和她内心的罪恶感,从此与橡气球联系了起来。以后只要她一接触橡胶,她会害怕自己再萌生除掉妹妹的愿望,这就促成了她不能不避开这类东西[4]。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她所害怕的橡胶气球其实一直是她内心最渴望要得到的东西,如果心理学家能给她分析出这个害怕橡胶的原因跟她内心的恐惧之间的关联,她明白了恐惧其实是因为那段潜抑了的记忆,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伪装作用就消失了,被压抑的欲望得到疏通,她的焦虑也会马上好转。
  四.压抑的欲望在文化艺术上的宣泄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性欲中有许多欲望是不被社会所容许的,比如说同性恋的需求,乱伦倾向等。或者一些人因为性格孤僻等原因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社交的渴望或者情感的需求。当他们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本能在这方面的力量就会试图寻找其他的宣泄出口,比如说做梦或者幻想。一种高级的宣泄方式是将这些能量转移到文化艺术、知识研究等创造活动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升华作用”。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他流传至今的20幅画作中,经由15幅是以女性为背景的,其中以《蒙娜丽莎》最具代表性。弗洛伊德指出达·芬奇之所以如此痴迷于女性的原因是他的恋母情节所致。在达·芬奇小时候,母亲都会用亲吻来安慰他,堵住他想要说的话。换言之,达·芬奇的许多内心压抑的欲望都是通过母亲的深吻加以释放的,并且每当他看到母亲的微笑时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也许长大后他曾遗忘了这种微笑,但是当他在另一位姑娘脸上重新发现它时,他被深深地迷住了。由此,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心中母亲的替代物,他极度思念母亲并且在绘画的创造中实现了与母亲的精神团聚。
  另外,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惠特曼的诗篇、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及普鲁斯特的小说等都有某些章节和片段是对渴求同性恋的热望的升华。由于他们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让性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只好寄寓想像性创造。其他人有着与大艺术家们和大文豪们同样的升华需要,但由于天赋较差而只能将能量转移到平庸的事物中。弗洛伊德指出,人类文明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就是在于人能够抑制自己原始的发泄作用,将它转移到有益于社会的文化性创造活动中。因此可以说,人类迄今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也无不渊源于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和他的欲望哲学》欧阳谦
  [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人类学发展的影响》赵勇
  [3]《精神分析入门 150个问题的解说与释疑》(美)洛斯奈著;郑泰安译
  [4]《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C.S.霍尔
其他文献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和的方式,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如诗般的意境,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自发表以来很多评论文章层出不穷。这篇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令人憧憬向往的边城世界,而且也描写了生活其中
期刊
你赠予我一片夏天,而我却带给你整个秋天。可是秋天总会过去,我愿与你度过漫长的冬天。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题记  我曾经对别人说,如果有一天我思念一个人到哭,那一定是我最脆弱的时候,可是今天我哭了,但我很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我感谢48年前的今天,因为在这一天,你出现在外婆的视线之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你顽强地活了下来,于是有了孕育我的载体。20年前,我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期刊
【摘要】:皮革马力翁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学由此总结出“皮革马力翁效应”,指期待与暗示在人类行为中对于心理活动起到的积极作用。古希腊神话是人观照自身创造的故事,所以对于人类心理分析具有“原型”的启示意义,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同样也包含了人类“自我”形成的密码。通过对故事中雕刻象牙少女,装扮象牙少女到象牙少女变活等一系列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其中自恋、理想化、升华和镜像等问题,揭示精神分析中“自
期刊
【Abstract】: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written by Jonathan Charteris-Black is a valuable book to study speaking persuasively by using rhetoric, metaphors in particular.
期刊
【摘要】:话剧《空巢》根据重庆市2012年高层次文化人才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国首部留守少年长篇小说、十佳渝版图书《空巢》改编。该剧以三峡库区为大环境,以留守现象为大背景,全景式展现了当今三峡库区农村及高中校园的真实生活场景,透视了留守少年青春期成长的阵痛,深刻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和在这场留守风暴中,三峡库区留守少年、农村留守人群、民工、教师、下岗工人、公务员等不同层面人物的命运,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空巢
期刊
【摘要】:《祝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协奏曲,它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这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具备丰富的陕西秦腔特点。本文将以琵琶协奏曲《祝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为以后琵琶的学习及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祝福  引言  琵琶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乐器,经过岁月的演变,不管是它的构造及琵琶的演奏技巧都出现了重大的发展。琵琶
期刊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tend tohomogeneity increasingly, people are no longer simply satisfied with the function and th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古希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
期刊
【摘要】:小河的存在,还原了自然的本真,瞧,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荻水鸟、绿茵翠障以及遍地的繁花似锦,这些不需要人工合成的画面所展现的盎然生机,让富丽堂皇的科滕城堡相形见绌,而巴赫的音乐创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巴赫;音乐;自然;生活  清明踏青归途,路经朋友家,登门造访,谈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临行送别时,朋友送我一幅《科滕城堡远景图》,我欣喜若狂。  回到家,
期刊
【摘要】:对于“艺术是什么”,我们各界众说纷纭,但都逃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讨论。跳出思维限制,不囿于物质与精神之中,就会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虽为一种精神形态,但都需要通过物质得以表现。所以,艺术不仅仅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而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文化。  【关键词】:艺术;物质;精神  从古至今,对“艺术”的解释不胜枚举。有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说,有康德的游戏说,,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