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破坏想像力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像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的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像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以久,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即宪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的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像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他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其他文献
每天坐公交车,总能遇到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比如,一个小男孩被妈妈按在座位上背古诗,公交车堵在路上,孩子的大脑也不通畅了。他妈急了,质问他昨晚为什么不用功,今天老师要抽查了,万一背不上来,又得收到老师发的批评家长的短信。  说到老师的短信,让人想起某家长发的微博:老师说70多分是垃圾成绩,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拖别人的后腿,累街坊……(老师也不容易,看了后续报道说他被校长批评,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奖
期刊
3~5岁 学习安全规则  童童的妈妈自从在电视、网络上看到那么多关于孩子受性侵的报道后,十分担忧刚刚3岁的童童。该怎么教孩子防止被那些不法之徒伤害呢?妈妈有些焦虑,赶紧上网搜索教孩子防色狼的攻略。  “童童,过来,妈妈告诉你,以后记住啦,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童童一脸茫然:“什么是陌生人?”  “妈妈,你违规了,那是个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说话。”彼时,妈妈正在问肯德基的店员今天有什么特价汉堡。 
期刊
农历九月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之所以称“九九重阳节”,因为按照传统的阴阳观念,奇数1、3、5、7、9属阳,偶数2、4、6、8、10属阴,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九就唤作“重阳”了。在古代,重阳节还称为重九节,但这个节日最初的名字,却是养老节。  养老节,顾名思义,就是敬养老人的节日。直到现在,重阳节还被视为老人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致敬,祝老人们健康长寿、和悦幸福。  过去重阳节,有
期刊
那些曾经尽自己所能帮助过晓敏的人们,晓敏一直记得他们。他们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李卉(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山东省民政厅自2010年起在全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共救助送回流浪未成年人5133名。自2013年起开展以“合力保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当然,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依赖是天然的,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养料,政府
期刊
打孩子,促使孩子流浪的最后一股力量  到了开学的日子,晓敏跟爷爷奶奶说:不去上学了。爷爷和奶奶认为,不去上学也好,晓敏在学校“偷东西”的事太给自己丢人了。  村里很多人靠种牛蒡赚钱,到了种植季节都是雇人帮忙,干一天给40块钱。奶奶让晓敏去帮人种牛蒡,晓敏不干。又不上学,又不干活,奶奶觉得晓敏耍赖。  恰好当时三叔回来探亲,爷爷奶奶就让三叔带晓敏去北京见见世面。三叔在北京开了个店铺卖五金,小日子过得
期刊
爱有对错吗?  有!  “粗暴的爱”“一切从父母想法出发的爱”,都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不但感受不到,还有反作用,而是反作用。虽然家长着急上火,以为自己在用爱拥抱孩子,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是——把他们推了出去!  当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时,很有可能就会选择离家出走。就像我们采访的这个流浪儿童,她也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爱她的,但感受到的却是家人的反向表达,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离家出走。  出走并不是末日,
期刊
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林某,毒死了室友黄洋。一位英年早逝,一位锒铛入狱,两个孩子,令人心惊。或许,这两位高智商的名校研究生在用生命警示我们:我们的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仅仅成绩好是不够的!同时,大家开始高度关注: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当我们嫉妒时,该怎么办?家长也开始恐慌,宿舍还能住吗?同学还能相信吗?  我们请来各路专家、神人、读者,就此事来了一场大讨论。您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心理专家——  @戎
期刊
救助站工作人员刘子阳送给晓敏一本书——《不抱怨的人生》。晓敏很喜欢,她希望自己不再抱怨。之前有媒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晓敏哭着说:“我恨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生我却不养我?再也见不到父母,也行,永远不后悔。”那是孩子的气话,这一次,晓敏想去试着原谅爸爸妈妈。  流浪的孩子终于回到妈妈的家  晓敏主动敲开了妈妈家的大门。  妈妈很高兴晓敏回家,同时她还要做一件事,她拿出当年的离婚证来给晓敏看,她希望孩子
期刊
给孩子认同,首先要有正向看事情的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真心地称赞孩子,你一定能真心地挑剔孩子。父母都知道给予孩子认同是多么重要,但是首先,父母必须要有正向看待事物的能力,有认同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够认同自己、认同这个世界,你也无法给到孩子认同的滋养。  有一位妈妈来找我咨询,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太消极了。有一天她和孩子一起读一个古老的西方故事,故事说的是在原始部落时期,有一位英勇的猎人为了保护
期刊
儿子上二年级了,从小就很独立很要强,干什么都要争第一,就连每天上学都要第一个到班上。最近一次期末考试,他所有的成绩都很好,只有一门语文比他的好朋友低了两分,想不到他回到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两三个小时,而且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说下次考试如果不打败他的好朋友就没脸见人啦!回想起他上幼儿园时就事事占尖,主动要求当小主持人,还主动要求学英语。一次跳绳比赛,他没得第一,回到家就自己练习,练到很晚了,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