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音乐史上最大宗的交易,它也许能拯救陷入财政危机的
EMI唱片,以下是此举对乐迷具有重大意义的10条理由。
1音乐将变得更贵
在任何产业中,最大的供应商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零售价格。超级规模的主流唱片公司能够影响批发价格,零售商们只得亦步亦趋。99英镑一首歌的下载会变成1.49镑,8英镑的CD会涨价到两位数,而9.99英镑的Spotify包月费亦可能翻倍。超市打折卖3英镑的Rihanna专辑《Talk That Talk》也许将不复存在。
2明天的Spotify与Youtube恐将被逼入绝境
任何合法的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如Rdio、Deezer或者iTunes,都必须获得唱片公司的许可。环球唱片是第一批为Spotify放行的唱片公司之一,因此获得了这家瑞典公司的部分股权——其他唱片公司也都如此。如果环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它对许可证的控制就可能上升为排斥。
3电视上的音乐甚至会更单一
自著名音乐节目“Top Of The Pops”停播以来,被谈话节目攻占的英国电视银屏上就鲜有音乐的影子了,因此硕果仅存的几档节目就更显弥足珍贵。然而大厂牌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电视制作人施加压力,促使其为自己旗下的艺人行方便。环球唱片掌控着此次伦敦奥运会上出现的几乎全部音乐。
4竞争趋缓音乐变味
庞大单一的厂牌主导市场时,它渺小的竞争对手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撼动其威力。过去标新立异的Island和Virgin唱片在被主流厂牌收购之后,都相继丧失了自己的独特品质。一旦被归入同一公司体系,小型唱片公司间的创造力比拼也会随之消失,于是便会转而与那些不会带来太大风险、音乐温吞的乐队签约。
5唱片公司将可以对乐队说:“你爱签不签!”
如今的大牌唱片公司已经开始和艺人订立“360度”的全方位合同—不仅仅是唱片合同,就连现场演出、纪念品销售和其他收入,都成了唱片公司“瓜分”的目标。2002年,英国歌手Robbie Williams就与EMI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而如今麦当娜与Live Nation的关系也相类似。
6也许是EMI重获新生的机会
自2007年EMI被私募基金“泰丰资本”(Terra Firma)以42亿英镑买下以来,这个厂牌就落入了音乐外行的手中。不少EMI音乐人都公开表示过方案,Paul McCartney、Queen和The Rolling Stones等人也从EMI转投了环球。如果EMI重回一家音乐公司的怀抱,也许便能调整重心并存活下来。
7音乐产业需要抵抗“外敌”的新领袖
在数字革命的冲击下,众多唱片公司都已经找不到北。iTunes重新定义了音乐的销售方式,Google属下的视频网站YouTube成为音乐录影带成败与否的关键。这些科技巨鳄将音乐变成了以促销手机为目的的廉价搭售商品,一个强有力的厂牌也许能扭转这一既成现实。谁知道呢?
8Indie的春天可能再次到来
如果主流唱片公司联合起来在排行榜前40位厮杀,那么剩下的战场就更有利于小厂牌的进入。当年的美国独立厂牌Atlantic、Motown和Sun孕育出数不胜数的灵魂乐、R&B与摇滚乐,而英国盛行的音乐种类,如朋克、Indie、Rave、Jungle和Dubstep等,也都是随着独立厂牌的兴起而发迹的。
9人人都可以当一回Radiohead
一旦发生并购,即使是原本销量中等的乐队也会被超级主流厂牌炒鱿鱼。但他们反倒可以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ledge Music这样的音乐人集资平台如今已不再是新奇玩意儿,The Dresden Dolls的女主唱Amanda Palmer也通过另一个创意资助网站Kickstarter向粉丝募集了120万美元。
10壮哉,我大环球!
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全球录音制品的利润流失近半,已从212亿英镑下跌到106亿英镑。为了支持新艺人,引起政府对打击盗版的重视,并游说电视、广播、科技、游戏行业配合自己,主流唱片公司的合并似乎在所难免。“大环球”也许会变得有些霸道,但那将是为了捍卫整个音乐产业。
EMI唱片,以下是此举对乐迷具有重大意义的10条理由。
1音乐将变得更贵
在任何产业中,最大的供应商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零售价格。超级规模的主流唱片公司能够影响批发价格,零售商们只得亦步亦趋。99英镑一首歌的下载会变成1.49镑,8英镑的CD会涨价到两位数,而9.99英镑的Spotify包月费亦可能翻倍。超市打折卖3英镑的Rihanna专辑《Talk That Talk》也许将不复存在。
2明天的Spotify与Youtube恐将被逼入绝境
任何合法的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如Rdio、Deezer或者iTunes,都必须获得唱片公司的许可。环球唱片是第一批为Spotify放行的唱片公司之一,因此获得了这家瑞典公司的部分股权——其他唱片公司也都如此。如果环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它对许可证的控制就可能上升为排斥。
3电视上的音乐甚至会更单一
自著名音乐节目“Top Of The Pops”停播以来,被谈话节目攻占的英国电视银屏上就鲜有音乐的影子了,因此硕果仅存的几档节目就更显弥足珍贵。然而大厂牌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电视制作人施加压力,促使其为自己旗下的艺人行方便。环球唱片掌控着此次伦敦奥运会上出现的几乎全部音乐。
4竞争趋缓音乐变味
庞大单一的厂牌主导市场时,它渺小的竞争对手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撼动其威力。过去标新立异的Island和Virgin唱片在被主流厂牌收购之后,都相继丧失了自己的独特品质。一旦被归入同一公司体系,小型唱片公司间的创造力比拼也会随之消失,于是便会转而与那些不会带来太大风险、音乐温吞的乐队签约。
5唱片公司将可以对乐队说:“你爱签不签!”
如今的大牌唱片公司已经开始和艺人订立“360度”的全方位合同—不仅仅是唱片合同,就连现场演出、纪念品销售和其他收入,都成了唱片公司“瓜分”的目标。2002年,英国歌手Robbie Williams就与EMI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而如今麦当娜与Live Nation的关系也相类似。
6也许是EMI重获新生的机会
自2007年EMI被私募基金“泰丰资本”(Terra Firma)以42亿英镑买下以来,这个厂牌就落入了音乐外行的手中。不少EMI音乐人都公开表示过方案,Paul McCartney、Queen和The Rolling Stones等人也从EMI转投了环球。如果EMI重回一家音乐公司的怀抱,也许便能调整重心并存活下来。
7音乐产业需要抵抗“外敌”的新领袖
在数字革命的冲击下,众多唱片公司都已经找不到北。iTunes重新定义了音乐的销售方式,Google属下的视频网站YouTube成为音乐录影带成败与否的关键。这些科技巨鳄将音乐变成了以促销手机为目的的廉价搭售商品,一个强有力的厂牌也许能扭转这一既成现实。谁知道呢?
8Indie的春天可能再次到来
如果主流唱片公司联合起来在排行榜前40位厮杀,那么剩下的战场就更有利于小厂牌的进入。当年的美国独立厂牌Atlantic、Motown和Sun孕育出数不胜数的灵魂乐、R&B与摇滚乐,而英国盛行的音乐种类,如朋克、Indie、Rave、Jungle和Dubstep等,也都是随着独立厂牌的兴起而发迹的。
9人人都可以当一回Radiohead
一旦发生并购,即使是原本销量中等的乐队也会被超级主流厂牌炒鱿鱼。但他们反倒可以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ledge Music这样的音乐人集资平台如今已不再是新奇玩意儿,The Dresden Dolls的女主唱Amanda Palmer也通过另一个创意资助网站Kickstarter向粉丝募集了120万美元。
10壮哉,我大环球!
2001年至2011年这10年间,全球录音制品的利润流失近半,已从212亿英镑下跌到106亿英镑。为了支持新艺人,引起政府对打击盗版的重视,并游说电视、广播、科技、游戏行业配合自己,主流唱片公司的合并似乎在所难免。“大环球”也许会变得有些霸道,但那将是为了捍卫整个音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