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强调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探讨了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并提出了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主体 互动式教学 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李会平(1970- ),男,湖北赤壁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政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71-03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我国高校教育必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教育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以何种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十分关键。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互动式教学能有效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病,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独立学院要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提升互动式教学效用,促进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互动式教学指学校有关教学的全部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式教学指课堂上师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影响的全过程。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教育看做是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调节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多边多向互动,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最佳教学效能,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互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全过程中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抓住了“师”与“生”两个主体,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交互功用,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最终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其具体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关系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教学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的变化上。所以学习的内驱力源泉在学生,教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正所谓“读书全在自用心,先生只是引路人”。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假如一个人没有用心,你去向他谈论,或是把件东西指给他看,你都不能够在他的感觉上面印上印象。”①因此,互动式教学要始终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活教学思维创新,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习能动性,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教学对流,提升教学效用。
第二,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目标上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而不仅仅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互动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热爱,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方法方式的确立,使学生在自身学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也要强调对学生态度、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不仅“爱学”“学会”,更要“会学”“善学”。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生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辅助者与学习主人翁的关系。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因为这种互动实质上是一种对话,师生、生生及人与书本间的精神相遇、融合创造过程,是民主平等的交流合作,而非对另一方的征服和占有。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主导性与学员主体性相互作用的统一,教与学交互对流作用的统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与适度延展性的统一,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轻松,教学氛围更加热烈团结,师生间感情融洽包容,学习环境轻松愉快,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第四,互动式教学主张教师应设定教学情境,强调意义建构的重要性。互动式教学具有深刻的建构主义意蕴,体现鲜明的建构主义特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互动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将师生、生生及与文本间的交互对话视为教与学的基本呈现方式。在开放式的互动结构时空中,教师以理性的态度方式,建构结构性对话,实现有效建构意义的目的。通常,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创设相应情境,设计核心话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对话,建构各自的意义理解,教师运用设问、提问、研讨、总结、深化等策略建构起创设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的模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的内部诸要素整体关联、角色互动、动态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灌输讲授,多观察反思,留给学生更多思索的空间、知识积累的空间、交流讨论的空间,激活旧有知识重新组合,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角色互换和学生个体知识经验的互动,保证学生都主动参与,最大限度激活思维创造空间,启发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正是这种结构化互动,形成了一种意义建构场,使师生平等对话,情感分享接纳,教学最大效能化。
二、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界按照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突出了“民”字,一律采用民办机制,脱离了原来公办学校很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突出了“优”字,实行全新办学模式,把社会上优质的创新活力、资金资源和我们现有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突出了“独”字,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一般低于本科第二批次,等同或略高于专科批次的高考学生。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针对独立学院的这种办学特色和学生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帮助推动学生建立自己的意义建构。
(一)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互动式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逐渐广泛地应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深厚扎实的理论支持。
1.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根基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去,我国高校教育过多强调知识灌输,忽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学习需要,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单纯的知识受体,其教学观念依然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成为教师“讲解与教授”与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难以产生强烈的内驱力,难以实现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和C.R.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身情感,学会与师生交往,阐明自身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我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真正有价值的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那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学习者对当前材料的学习程度,取决于这一材料对学习者当时的个人意义及学习者是否能意识到这种意义。罗杰斯强调必须尊重学习者,视其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有自我指导、自我实现的潜能。因此,罗杰斯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的教学原则可归纳为:(1)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2)在教学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翁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间的感情要和谐;(3)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4)在教学管理上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自由;(5)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去辅导。
由上述可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独立学院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这些原则也是互动式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2.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根基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5)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7)教学程序包含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上述特征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在课堂辩论、交流中得到的思想,而是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立体、交互的信息环境中探究学习的方法,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启迪多元思维,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认识。这一直观的信息环境恰好适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石。
(二)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现实要求
1.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特征的独有性。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和县镇家庭,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能承受一年三四万元费用的压力。学生普遍基础知识的储备及掌握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和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较弱(艺术类专业学生表现尤其突出),但学生思维度和层面性广,个性思维活跃,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水平(情商)较高,对“死板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方式逆反心理较强。
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切忌“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教学模式,而新鲜活泼、作用长久、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使师生、生生互动由表及内,能让学生内心产生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并能实现对教学目的认同的思想互动,使课堂教学的“一团死水”变为“浪花朵朵”。
2.独立学院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学院教学的一般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激活内驱力;重学生能力之培养胜于重理论知识之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体经验;考评体系上强调全过程的表现和创新能力、开放思维的形成而非考分的唯一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的特性和独立学院的教学风格是相得益彰、相互适合的。独立学院推进互动式教学,既能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效用,也能促进独立学院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育人要“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诱导施教,要对症下药。
(一)独立学院教师要内化互动式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做好角色互动
教师应该明白:每一名学生都有学好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为人类生来就有着学习的潜能,人一出生来到世界,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做好角色互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习策略指导者,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主体活动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研究讨论中,教师要学会成为倾听者、思考者、学习者,其教学反思依赖于学生的主导作用的能动性。角色互换后,教材、课件等文本由客体的角色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作用的媒介,以杠杆的角色启发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这样就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表现,主动参与,形成相互间的认同和知识融合。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声筒,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多层面互动作用,每个参与者既是传者又是受者,彼此交互碰撞,角色互换体验深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信息网络的沟通强化。
(二)独立学院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资源是指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尤其包括人力资源,即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感兴趣提高的人,主要指教师。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好的教师应该不仅仅只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教师不是把时间全部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好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中。
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也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的前提。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氛围应形成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基础知识、个性风格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不同,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这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生会感到安全,他就能以一种辨别的方式觉察书本上的文字,识别类似单词的不同要素,体验各部分的意义,并试图把它们组合起来,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进展。反之,当学生的自我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严重影响学习的心态和效果。
(三)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形成自己的课程设置特色和手段方式特色
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突出一个“独”字,其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探求精神、学习创造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应具有这样的共性: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要简要实用,够用就行,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实践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应成为教学的核心,要深入扎实,培养学生熟练自如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基础理论部分与实践应用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上应以1∶2为宜。
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还要体现互动的“全面多向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个体的差异,对具体问题的认知、差异明显。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采取不同的交流手段,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形成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使学生都能接纳认同,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授课热情。
当然,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必须也必定要伸展到社会大课堂。所以在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这是独立学院的关键性特色。课堂上互动可以将理论教学出色完成,但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使互动式教学由情感互动、知识互动升华为精神互动、社会互动,使互动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能的达成。
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提倡学生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独立学院要拒绝“保姆式”教学,而要在动手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自己“生孩子”,教师做好“助产士”。因此,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提倡情景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合理使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视觉感应、听觉感应和动作感应等三维感应并用,增进自我效能感,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而自然的能力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形成,学习方法很快掌握,学习能力很快提高。
[注释]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4.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庞为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学生主体 互动式教学 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李会平(1970- ),男,湖北赤壁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政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71-03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我国高校教育必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教育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以何种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十分关键。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互动式教学能有效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病,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独立学院要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互动式教学,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提升互动式教学效用,促进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互动式教学指学校有关教学的全部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式教学指课堂上师生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影响的全过程。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教育看做是师生间、生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调节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多边多向互动,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最佳教学效能,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互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全过程中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抓住了“师”与“生”两个主体,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交互功用,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最终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其具体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关系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教学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的变化上。所以学习的内驱力源泉在学生,教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正所谓“读书全在自用心,先生只是引路人”。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假如一个人没有用心,你去向他谈论,或是把件东西指给他看,你都不能够在他的感觉上面印上印象。”①因此,互动式教学要始终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活教学思维创新,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习能动性,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教学对流,提升教学效用。
第二,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目标上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主,而不仅仅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互动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热爱,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方法方式的确立,使学生在自身学习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也要强调对学生态度、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不仅“爱学”“学会”,更要“会学”“善学”。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生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互动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辅助者与学习主人翁的关系。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因为这种互动实质上是一种对话,师生、生生及人与书本间的精神相遇、融合创造过程,是民主平等的交流合作,而非对另一方的征服和占有。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主导性与学员主体性相互作用的统一,教与学交互对流作用的统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与适度延展性的统一,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轻松,教学氛围更加热烈团结,师生间感情融洽包容,学习环境轻松愉快,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第四,互动式教学主张教师应设定教学情境,强调意义建构的重要性。互动式教学具有深刻的建构主义意蕴,体现鲜明的建构主义特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互动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将师生、生生及与文本间的交互对话视为教与学的基本呈现方式。在开放式的互动结构时空中,教师以理性的态度方式,建构结构性对话,实现有效建构意义的目的。通常,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创设相应情境,设计核心话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对话,建构各自的意义理解,教师运用设问、提问、研讨、总结、深化等策略建构起创设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的模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的内部诸要素整体关联、角色互动、动态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灌输讲授,多观察反思,留给学生更多思索的空间、知识积累的空间、交流讨论的空间,激活旧有知识重新组合,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角色互换和学生个体知识经验的互动,保证学生都主动参与,最大限度激活思维创造空间,启发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正是这种结构化互动,形成了一种意义建构场,使师生平等对话,情感分享接纳,教学最大效能化。
二、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界按照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突出了“民”字,一律采用民办机制,脱离了原来公办学校很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突出了“优”字,实行全新办学模式,把社会上优质的创新活力、资金资源和我们现有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突出了“独”字,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一般低于本科第二批次,等同或略高于专科批次的高考学生。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针对独立学院的这种办学特色和学生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帮助推动学生建立自己的意义建构。
(一)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互动式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实践中逐渐广泛地应用,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深厚扎实的理论支持。
1.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根基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去,我国高校教育过多强调知识灌输,忽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学习需要,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单纯的知识受体,其教学观念依然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成为教师“讲解与教授”与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难以产生强烈的内驱力,难以实现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和C.R.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身情感,学会与师生交往,阐明自身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我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真正有价值的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那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学习者对当前材料的学习程度,取决于这一材料对学习者当时的个人意义及学习者是否能意识到这种意义。罗杰斯强调必须尊重学习者,视其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有自我指导、自我实现的潜能。因此,罗杰斯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的教学原则可归纳为:(1)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2)在教学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翁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间的感情要和谐;(3)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4)在教学管理上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自由;(5)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去辅导。
由上述可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独立学院实施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这些原则也是互动式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2.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根基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5)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7)教学程序包含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上述特征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在课堂辩论、交流中得到的思想,而是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立体、交互的信息环境中探究学习的方法,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启迪多元思维,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认识。这一直观的信息环境恰好适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为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石。
(二)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现实要求
1.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特征的独有性。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和县镇家庭,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能承受一年三四万元费用的压力。学生普遍基础知识的储备及掌握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和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较弱(艺术类专业学生表现尤其突出),但学生思维度和层面性广,个性思维活跃,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水平(情商)较高,对“死板说教式”的灌输教育方式逆反心理较强。
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切忌“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教学模式,而新鲜活泼、作用长久、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使师生、生生互动由表及内,能让学生内心产生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并能实现对教学目的认同的思想互动,使课堂教学的“一团死水”变为“浪花朵朵”。
2.独立学院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学院教学的一般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激活内驱力;重学生能力之培养胜于重理论知识之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体经验;考评体系上强调全过程的表现和创新能力、开放思维的形成而非考分的唯一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的特性和独立学院的教学风格是相得益彰、相互适合的。独立学院推进互动式教学,既能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效用,也能促进独立学院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独立学院进行互动式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育人要“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进行诱导施教,要对症下药。
(一)独立学院教师要内化互动式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做好角色互动
教师应该明白:每一名学生都有学好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为人类生来就有着学习的潜能,人一出生来到世界,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教师应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做好角色互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习策略指导者,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主体活动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研究讨论中,教师要学会成为倾听者、思考者、学习者,其教学反思依赖于学生的主导作用的能动性。角色互换后,教材、课件等文本由客体的角色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作用的媒介,以杠杆的角色启发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这样就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有表现,主动参与,形成相互间的认同和知识融合。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声筒,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多层面互动作用,每个参与者既是传者又是受者,彼此交互碰撞,角色互换体验深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信息网络的沟通强化。
(二)独立学院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资源是指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尤其包括人力资源,即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学生感兴趣提高的人,主要指教师。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好的教师应该不仅仅只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教师不是把时间全部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好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中。
而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也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的前提。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氛围应形成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基础知识、个性风格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不同,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这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生会感到安全,他就能以一种辨别的方式觉察书本上的文字,识别类似单词的不同要素,体验各部分的意义,并试图把它们组合起来,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进展。反之,当学生的自我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严重影响学习的心态和效果。
(三)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形成自己的课程设置特色和手段方式特色
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突出一个“独”字,其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探求精神、学习创造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应具有这样的共性: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要简要实用,够用就行,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实践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应成为教学的核心,要深入扎实,培养学生熟练自如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基础理论部分与实践应用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上应以1∶2为宜。
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还要体现互动的“全面多向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个体的差异,对具体问题的认知、差异明显。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采取不同的交流手段,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形成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使学生都能接纳认同,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授课热情。
当然,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必须也必定要伸展到社会大课堂。所以在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实践性教学的环节,这是独立学院的关键性特色。课堂上互动可以将理论教学出色完成,但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使互动式教学由情感互动、知识互动升华为精神互动、社会互动,使互动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能的达成。
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要提倡学生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独立学院要拒绝“保姆式”教学,而要在动手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自己“生孩子”,教师做好“助产士”。因此,独立学院的互动式教学提倡情景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合理使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视觉感应、听觉感应和动作感应等三维感应并用,增进自我效能感,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而自然的能力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形成,学习方法很快掌握,学习能力很快提高。
[注释]
①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4.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庞为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