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课堂趣味性方法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现今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缺乏趣味性,枯燥无味,与现实生活有距离。出现了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起来却昏昏欲睡的现状,课堂效果很不明显。
  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又一位中国教育家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思想政治课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性?
  第一,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持者。在我们的电视栏目中,诸如《谈话》、《沟通》、《实话实说》、《有话大家说》等之类的节目收视率相对很高,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表达百姓的一种心声、渴望、需求。由此我想,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这样的创意,来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在确定某个主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准备,课堂中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堂教学的主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点体验。
  第二,能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事例材料也是滞后的,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比如在讲到《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时,书中的材料是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时国家发生的事,现在讲它,显然没有效果。这时需要重新选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课堂上先播放世博会的主题曲渲染气氛,用课件展示几幅展馆内游客如云的图片,在此基础上设疑“假如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一名志愿者,该具备哪些素质?”在这样的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给学生直接讲解原有的材料,获得知识更能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
  第三,积极寻找与其它学科的连接点。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面对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开放性的开卷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基本理论,更是综合能力的检测。初中的各门学科都是知识的基础学科,虽然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分别,但他们因为其同特征“基础”而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灌输、容纳其它学科的知识,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说教,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领悟。自古“政史不分家,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回到昨天的政治,今天的历史时代,通过历史事件的了解认识而触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初一年级“意志”一节时,带领学生回到历史中,列举历史人物的意志作用,这时整个教室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有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和绅因贪被抄家;苏武被扣边塞二十年不降仍牧羊;屈原被逐忧愤著《离骚》;秦桧遭受万人唾骂的卖国贼,汉奸汪精卫;贝多芬失聪写出《交响乐》……这些人的意志怎么样?能不能归类?学生们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就会发现答案,从而很自然的得出了书中要讲解的知识点。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人如果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成功而受到人们的尊敬、敬仰”(学生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遭受万人唾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秦桧”如今不是还跪在岳飞庙前忏悔吗?如此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同时认识到在遇到困难时意志的重要性 ,自觉的在困难挫折中磨炼意志,成为意志坚强的成功者。这就成功的把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语文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政治理论观点的理解,又使教学生动有趣;既拓宽了教学的知识性,又增强了教学科目的联系性,学生自然就觉得思想政治课不枯燥、不单调,兴致盎然。
  第四,了解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可接受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讨论、演讲、自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探求知识的欲望,闪现创新的火花,考试时就不会出现不会做、乱抄一通的现象。
  (作者单位:仪征市扬子学校211400)
其他文献
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学校逐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渐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与传输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适应研究的必要基础,工作和生活。  但如何把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
期刊
要学好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生物,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
期刊
每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漫步在水清镜明的湖畔旁。飞驰在绿草如荫的足球场上,我都会感到一种惬意。但一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问题正慢慢爆发,也许有一天这美好的景物就会离我们远去。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天堂大门的钥匙和地狱大门的钥匙都捏在人类自己手中。我们需要绿色,我们就要环保。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无比的地球,但沙漠化,水土流失一直困扰着人类,正疯狂地侵吞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据有关资料统计,
期刊
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但在现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学生活动的形式化;有的教师强调少讲,使教师主导作用过于弱化;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如何把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有的教师教学评价简单化,或
期刊
新课改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包含着诸多需要长期克服的因素。例如,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为此,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时,不能脱离现阶段客观教学环境来展开。  新课改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  一、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强调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教育应着眼于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正符合这种教学改革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终培养。实验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目前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有的以黑板实验代替真实的实验,仅仅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一次“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
期刊
编号:G40(2013)9-02-02  作者:吴文彩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具有合作能力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而做人、求知、与他人共处等方面均需注意细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都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使用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特别是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那关系着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因此,我根据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特提出了一些浅薄看法: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提问要循序渐进,引人入胜;还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