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教育论纲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引领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能力的实现,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应涵盖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三个维度,分别围绕“如何做个有道德的职业人”、“如何做个优秀的职业人”、“如何做个和谐的职业人”诠释了“健全人格、协调身心健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在具体目标确立上要尊重人的本性,在教学手段上要适应人的个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论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2CZJ030)
  作者简介:张艳芳,女,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7-0001-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纵观各高职院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却凸现出无法对接行业文化,忽视学生职业生活体验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没有厘清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与目标;缺乏统一的职业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指引,无法构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本文意在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概要性论述,以期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认识支撑和理念借鉴。
  本文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视角展开。鉴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界定在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有必要先厘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相关概念。职业技术教育应理解为职业和技术教育,即针对职业岗位的培训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包括较高层次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具有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
  一、职业价值观教育意义——对技术教育的诘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属于技术教育中的一个层次。“技术”因素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因素。正因为如此,从技术角度切入来理解职业技术教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何谓技术”、“我们要将怎样的技术教给学生”仍困扰着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对“技术”存在着认识误区,最典型的就是将技术仅仅等同于高技术的设备和设施。这种将技术局限于物性技术范畴的错误认识,远没有认识技术的丰富内涵和复杂系统。正如埃吕尔所言:“机器技术只代表了技术的一小部分!假如我们局限于把技术理解为机器,我们就会低估技术的力量和可能性。”进入21世纪,伴随着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技术的内涵悄然发生了变化。技术不仅仅指物性技术,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智能化技术,甚至应该涵盖人们合理理解、使用、制造技术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制度文化、伦理精神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们遗憾地发现,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仍过多停留在工具、机器、设备等物性范畴,强调将技术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序化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性学习,直接移植到学生身上。这样的教育强调掌握技术而非理解技术,其结果必然使学生的身心自由被严格局限在技术的需求之内,而失去个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纯粹是一种与人无涉的见物不见人的教育,是一种异化了的技术教育。它突出地表现在以科学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诘问这样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果只教人用技术谋取生存,而缺失了技术基本的人文意蕴,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与纯粹的技术训练有何异?正因为如此,人文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才彰显出其特有的时代意蕴。而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凸显出重要的意义。
  1.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2005年)第8条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有利于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理解、判断和分析事物及发表意见的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强调技术性,但其本质目标仍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将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和重视,才能赢得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必然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2.职业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它涵盖了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求职竞争及晋级发展的标准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再转为“素质本位”。“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职业价值观,日益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国家、社会、企业对人才内涵界定的转变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岗位基本技能;更要强化学生应对社会变化、技术进步、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精神。换而言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从传统“工具型”谋生教育向“发展型”适应教育教育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引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因此,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社会生产能力的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了社会生产能力的实现并非单纯依赖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反,技术人才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制度文化、职业精神更决定了社会生产能力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认知,端正职业态度,具备职业道德,塑造职业精神,使之更快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无疑是对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巨大贡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价值观教育也有利于社会生产能力的实现。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对职业教育的思考
  由于“职业教育”一词的歧异性,何谓“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界仍存在争议。但从词意上看,职业教育即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它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传授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态度。它具有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全民性等特点。2012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召示着职业技术教育从注重短期发展需求向注重长期发展需求转型;由注重促进经济增长向更关注社会公平转移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换言之,职业教育的价值目标不仅要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活改善。正如周明星教授在《职业教育学通论》中指出“职业教育活动不再是终结教育,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将不同个性、兴趣、爱好者以充实自我、怡悦人生的一种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活教育。”
  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来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层次。相对于其它职业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在何处”是我们思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时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培养对象的差异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性更应该体现在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具备“高技能”,更要具备“高素质”,即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高素质也是确保受教育者实现高技能、协调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及生活改善的保障。
  当前,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处社会背景的快速变化及学生之主体职业意识的日益增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探讨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可变性的特点。然而,当我们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来审视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却发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变得如此清晰(如图1所示)。
  图1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结构
  笔者认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应该涵盖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围绕“如何做个有道德的职业人”、“如何做个优秀的职业人”、“如何做个和谐的职业人”诠释了“健全人格、协调身心健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可概括如下。
  1.立足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是职业价值观的基础,指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本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人身上的体现。每个社会成员,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敬业、爱岗、诚信、友善等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成为一个“有道德的职业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其赢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强化职业认知,锻造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职业认知是人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能力,它是人们对未来从事职业的主观态度和从业行为的内在依据。职业价值观教育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提炼适合不同专业的价值表述,明确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认知,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才能更主动地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技能,进而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3.突出职业规划,谋求学生和谐的职业发展。如果说职业认知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当前的参考依据,那么,职业规划是从未来发展维度为职业价值观提供了方向。教育部颁布的高教厅2007(7)号文件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指出全面发展需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因而,职业价值观教育要突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在职业行为过程中以至于今后的职业工作领域中表现出经过了自身体验的理想和价值观。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促成学生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生活美满,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三、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对人本思想的借鉴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依附在功利论和经济价值论上,带着明显的功利主义立场,德育功能在定位上存在泛政治化和功利主义倾向。”在教育方法上,侧重灌输式教育;在教育制度上,缺乏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偏离学生实际;在培养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强调社会需要和国家本位,忽视人本价值和人格独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也直接导致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入职后无法胜任职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生活理念、交往方式、分配形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变化不仅引起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系列关系的转变,也必然带来职业价值观教育理念的转化。换言之,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重新确认人的本体地位,实现从“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化。当前,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贯彻人本思想已成为顺应社会时代发展、适应学生个性需要的必然选择,但在实践中,仍有以下原则需要厘清。
  1.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选择——为了人的发展。教育从诞生伊始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存在的,人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理想和最高目标。职业价值观教育尽管对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独特的期望和要求,但它的最终目地和根本属性仍然是人的发展,即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全方位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社会价值、精神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存在品味,为人的需求生成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平台。   2.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确立——尊重人的本性。职业价值观教育承载着社会教化的功能,围绕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划等诸多职业性发展目标展开。在确立实施各具体目标时,如何承认和尊重人的本性来完成社会教化的目标成为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意味着承认人的德行可以超越人的本性,苛求学生成为高大全的道德楷模;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培育,也非宣扬成为专门人才就可以脱离人的本性的束缚,挑战社会道德甚至法律底线。由于学生职业性发展具有层次性,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坚持基本政治方向及核心价值取向的同时,允许并尊重学生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原则、不触犯法律底线基础上不同的生活追求和职业价值取向,从而从不同角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手段运用——适应人的个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受众在年龄结构上具有年轻化、成年化的特点;在思维特质上具有自主性、敏锐性的优势;因此,不容易被简单教化。这也决定了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顺应其个性特点而施教。在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尽可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性发展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更自觉地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当然,强调职业价值观教育要适应人的个性而施教,并非否认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共同性原则,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包容和繁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冰.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江苏高教,2013(3):148.
  [2]杨吉化.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价值的文化性阐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8.
  [3][荷]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李小兵,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22.
  [4]邵健伟,陈向阳.国际视野下的技术教育范式重建——让硬技术与软技术在技术教育中融合[J].外国教育研究,2011(7):86.
  [5]肖作武.职业技术教育不可或缺人文素质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72.
  [6]王彦侠.电子信息类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05.
  [7]孟景舟.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9):27.
  [8]俞启定,等.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7.
  [9]崔昌玺.论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观[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74.
  [责任编辑曹稳]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当前及今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路径,鉴于以往资源建设中存在着共建共享共管难,资源的重复、离散、孤立、低水平建设等现象,以课程组的视角从实践维度论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可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师资业务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课程组  作者简介:张国民,男,浙江金融职
期刊
专题探讨·不断求新的成人教育研究  主持人按语:由于成人的社会性,成人教育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如青少年学校教育一般,被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甚至趋于保守的人为环境之中,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呈现纷繁复杂的样态,并且和社会的变化演进有着最为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很多“新”问题以及社会变化的“新”影响,往往首先在成教领域中展露,对“新”问题敏感,积极采用“新”视角和“新”方法,是成人教育研究的必然。本
期刊
摘 要:以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例,从软件安装、操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实验教学;用友;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NDJC038YB)  作者简介:桑滨,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 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windows server 2008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从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于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windows server 2008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行动导向;综合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农民工转移进城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城市的融入问题。而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关键,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缺乏统筹协调、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为此,要加强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农民
期刊
摘 要:在中职语文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以古代诗文教学为例,运用设置问题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创设诵读情境等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古代诗文  作者简介:彭召军,女,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65-02  情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为一年,加之高职生源英语基础薄弱,要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困难很大。因此,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于一年期高职英语的后续课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后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职业英语  作者简介:苏玉仙,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期刊
摘 要:从传统创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创业教学改革思路。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提出引入翻轉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理论教学平台、虚拟对抗平台和实操锻炼平台,实施“全过程立体式”课堂评价方式,构建“三师一体”创业教学师资队伍。并从理念转变、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深入红星美凯龙公司进行实践学习,能有效解决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校企合作;红星美凯龙  作者简介:汤向玲,女,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专业教学。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基于扬州市的经济发展与支柱产业结构情况,讨论扬州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按专业类别的分布、专业设置按产业分布比例、专业调整等情况,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遵循的“三原则”、坚持特色发展与适度规模的结合、构建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以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调整;扬州市  作者简介:王武林,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