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职前职后融合的理念,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技能目标的设定,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后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课程的核心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尺;以专业课程延伸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同时以职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从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上三者有效融合,构建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前职后融合理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76-03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两点对应于高校的两个重要职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落实到每个教师的工作中会各有侧重,但如何对两者进行协调,是高校提升竞争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从职后的视角来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对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并提高针对性。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更符合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2)有利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内容选取、教学过程组织、质量评价等)。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技能训练与课程考核更有针对性。(3)有利于提升岗位适应性,使所学与所用距离更近。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及改革内容
  (一)改革理念
  以职前职后融合的理念,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设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后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课程的核心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尺;同时以职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从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重点是构建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
  (二)改革的内容
  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前课程改革内容(1)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改革。教学内容选取的有效性——结合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处理好“高等性”与“职业性”、“知识习得”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应岗位实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相应选择,突出有效性和适岗性。(2)教学研究改革。以职前职后融通的视角,选择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寻找与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点进行教学研究,把握职后人才发展的前沿理念和发展态势,反哺专业课程教学,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3)课程评价改革。主干课程的知识及能力评价应与主要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紧密对接。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后课程改革内容(1)以职前课程为原点,每个课程团队组建一个服务社会的项目团队。(2)以课程为原点,开发与职前课程对应的职后教育培训包。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基地实践改革内容通过积极参与基地实践活动,与基地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积极参与、指导基地教学研究类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基地听课评课等活动,发挥地方高校的区域服务功能和引导作用。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与实践措施
  (一)具体实施方案
  以本专业主干课程为改革原点,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为依托,形成职前一门课程、职后一个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或一个课程资源培训包、基地一个项目团队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
  (二)具体实践措施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前课程改革以本专业主干课程评价改革为纽带,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促进主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改革。详见表1。能力观测点检测的有效保障是:(1)“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能力观测点”作为课程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进入相关主干课程考核方案,并作为本专业主干课程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2)专业和课程组进行课程质量评价时会重点关注各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职后教育课程改革职后教育课程改革详见表2。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基地实践改革基地实践改革详见表3。
  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教学改革成效
  (一)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建立
  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以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探索从职前职后融合的视角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目前本专业基本建立了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的主干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为提升本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和评价标准,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探索与职前教育专业课程对应的职后培训项目的开拓,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已开拓与职前课程对应的九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从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共完成22次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培训,培训浙江省中小学教师1 469人,创收1 175 500元。
  (三)以职前专业课程改革和职后社会服务改革为基础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四者进行有效融合,以项目为载体,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让专业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基地社会实践相互促进,在合作共赢中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从2012年开始,本专业围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项目化”社会实践全面推行,从基地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与基地合作课程、基地听课评课与教研交流、与基地合作教学研究类课题的申报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研究对职前课程的反哺效果明显
  在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研究成果推动下,目前本专业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研究”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并正在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儿童文学”和“古代文学”获评学校精品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详见表4。
  (五)基于职前职后融合理念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最终效果的重要标尺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中国第三方教育数据和培养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校2010和201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调查中,本专业2010和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位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首位。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基本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1(24).
  [2]贺敬宏.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蔡新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26).
  [4]顾准.关于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9).
  [5]仇雅莉.示范性高职院校社服务的内涵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0).
  [6]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36).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摘要:“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通过分析“校企共同体”的涵义与特征,梳理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从“教学车间”到“校企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探讨“校企共同体”在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保障机制,为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共同体”提供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构建方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调整,定位更加准确;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大提高,质量稳步上升”的三个时期。文章展示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调整;发展;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省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在“大调整,定位更加准确;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大提高,质量稳步上升”的思想指导下,江西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阅读疗法简便经济、保密性强,集预防、治疗和发展多功能于一体,是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49-02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人的一生
摘要:比较分析美国普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二者在课程设置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技术型本科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普渡大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0-0018-05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技术教育是易
摘要:通过采取适时竞选,确定班团干部;明确要求,指导班团干部;用好“会议”,调教班团干部;保持联系,训练班团干部;善用制度,鞭策班团干部等一系列措施,能有效地培养班团干部的职业人格,对促进其就业后快速成长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人格;导向;班团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58-03  与中学不同,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检讨并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现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的启示,反思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根据工程实训中心在具体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方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职业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课程《制药通用设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行动导向;制药通用设备;六步法、教学做一体;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构建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有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71%  最新发布的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学生为662.67万人,就业学生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比2010年略有提升。  统计数据(不含技工学校)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406.17万人,占就业学生的77.26%;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70.24万人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五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运行与岗位需求等八个方面相适应,根据教改建议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细化运行机制,分析人才培养的预期价值。  关键词: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