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事物 关注社会生活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写好作文的最基本环节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人们认识事物,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而这些感性材料都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首先,教师可以从周围的一些偶发事件或人、事、景、物的细微变化中,捕捉时机,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就是即兴观察。一次上课时,窗外忽然响起一阵马达声,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往窗外看。原来是本地一家超市乘坐热气球做广告。眼看课上不成了,我干脆下课,让学生尽兴观看,还可议论议论。待学生平静下来,再来说说刚才你所看到的一幕和所想到的,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其次,教师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随笔等。大千世界,吸引学生视线的东西不计其数,但学生往往只会熟视无睹或浮光掠影地观察。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会怎样有序地观察动物、植物、景物、人物、建筑物和场面等。
  观察使学生仿佛戴上了显微镜、望远镜,使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大增,他们发现了许多视而不见的美,真正体会到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真正明白了作文是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渐渐地写出来的文章能言之有物,说真话、诉真情了。在这个基础上,再以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作文:随笔、片段、扩写、缩写等等,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作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们要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作文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写作的乐趣,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好奇、好玩是中学生们的天性,必要的课外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不足。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活动,哪怕是个体的行动,这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是自己参加的,体验当然会很深,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这样,学生不觉得是在作文,更觉得是在为社会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有了生活,才有丰富的素材,才能让习作成为生活中的习作。
  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作文教学要树立“生为本”的思想。民主宽松的习作环境,平等愉悦的习作气氛,开放自主的习作内容,才能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立于自我为主体的支点上“动笔”“动脑”,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没有写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引用”了别人的故事畅谈自己的心声。这样的作文,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会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正常形成产生一定的阻碍。有人说“作文即做人”。因而,教师应在教学生作文之前先学会做人,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敢于承认不足。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有的课文内容属典范性或理想化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会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就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就会让作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作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指导的实践中逐渐学会阅读。  从孩子迈入校园、坐在课堂上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那天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激发并维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一直
期刊
作文,是一项细致的充满智慧的创造性的活动;而情感,则是一篇文章生命的“泉眼”。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苦思冥想,在激情的催化下文思泉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时,师生都要睁大一双慧眼,迅速捕捉住创新情感的最佳触点,从而点燃起作文创新教学的热情。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捕捉创新情感触点,点燃作文教学热情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期刊
近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湖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补充说明》)。楚天都市报邀请华师一附中三位名师进行解读。  今年,我省高考继续实行“3(语文、数学、英语)+X(文综、理综)”。自2004年以来,我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实行自主命题已八年。从2006年起,结合湖北省实际,我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这三科考纲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公布了今年高考命题指导
期刊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有规律可循,有模式可用,但教无定模,贵在得法。笔者以“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教学为例,谈谈此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必修二“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由“遭遇战争”“黑暗中的心迹”和“历史画外音”三个板块组成,教者根据文本呈现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板块“遭遇战争”的两篇小说都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之手,在叙述与描
期刊
高考文言翻译,全国卷赋分10分,考生均分每年多在4分左右,得分率较低。其原因除基础不够扎实外,就是对阅读原文与答题的关系处理不好。因此,要在文言翻译方面获得高分,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熟悉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文言考查的材料虽在课外,但其相关知识点却在课内。尤其是对实词、虚词及句式的考查更是与课文密切相关。有的考题则是直地接从课文中选出,义项也与课本相同,如2009年全国卷“会兴辽东
期刊
古称别称,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名称和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涉及地名古别称最多的莫过于《〈指南录〉后序》,现在我们就按文天祥当时的北行路线和脱险行程逐一对号,适当拓展。  文天祥出使元营,在“战、守、迁皆不及施”之时,加上“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因此到北关后不久就被软禁“不得还”。北关,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北门;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
期刊
复习对于学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复习可以防止遗忘,巩固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人的记忆的研究中发现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关系:保持与遗忘是时间函数,保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记忆的短时间里特别迅速,即遗忘会较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稳定下来,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不仅告诉了我们学习必须复习,而且复习又应当是及时的。否则等到全忘了再去复习则又回到了重新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和认识,推动着语文教师重新面对、思考和探研语文教学。在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下,我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中学语文教学还要做到“五字”:精、新、活、真、实。    一、语文教学要“精”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给予教师广阔自由的教学空间,确确实实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怎样才能将教学效果与“自由”
期刊
陶渊明在几度出入官场后终于觉悟,彻底放弃牢笼,奔向自由。并唱出一首难得的千古绝唱的自由主义颂歌——《归去来兮辞》。以前我们评论《归去来兮辞》时,多从陶渊明厌恶黑暗政治,逃避社会现实的角度思考,很少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考虑,留下遗憾。  “心为形役”是全诗的诗眼。这四个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心为形役”是对奴隶地位、奔向自由的原因的精练总结。“形”过去一直解释为身体,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
期刊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从时间上讲,感性是一瞬间,理性是永恒。感性易生易灭,最终归于零;理性在过程中积累,最终达到永恒的境界——令人难忘。从心理上说,感性是冲动,是画面,是美梦;理性是规则,单调乏味,令人厌倦——现实需要。从做事的角度上看,感性愚蠢,理性是高明——一切随缘。从创新的角度上想,感性是永生的火焰,理性是最亮的火心——促进发展。从成功的角度品,感性最终依靠理性来照亮,感性的东西最终归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