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是一首自由主义的颂歌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几度出入官场后终于觉悟,彻底放弃牢笼,奔向自由。并唱出一首难得的千古绝唱的自由主义颂歌——《归去来兮辞》。以前我们评论《归去来兮辞》时,多从陶渊明厌恶黑暗政治,逃避社会现实的角度思考,很少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考虑,留下遗憾。
  “心为形役”是全诗的诗眼。这四个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心为形役”是对奴隶地位、奔向自由的原因的精练总结。“形”过去一直解释为身体,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形”可概括为外物,包括虚名浮利等。人心的不自由正是因为人心被外物所利诱、控制、扭曲、异化、主宰,正所谓“心为形役”。自己的本心不能主宰自己,而是由外物来主宰自己,人就不能任性而为了,人就变成奴隶了。因“心为形役”,所以要逃离官场,田园的快乐是摆脱了“心为形役”的困境后的自由主义的快乐。
  《归去来兮辞》是一个觉醒的过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开篇首句就是一个深刻、彻底,带有本质性的觉醒。有了根本性的、真正的觉醒,才使他归去的那样从容不迫。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做官可以解决生活困窘的问题,但它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让人出卖自由和尊严,成为奴隶。陶渊明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再无出仕之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懊悔,沉重的语言,沉重的心情,对过去“樊笼”生活追悔中的反省、惊醒。值得庆幸的是未来还有一段美好的自由时光可以享受。
  《归去来兮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归去来兮辞》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首句开始整个语言节奏都是十分欢快的。
  《归去来兮辞》中有觉醒的快乐,小鸟飞出牢笼的快乐,还有隐居之乐。隐居之乐有: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在山水田园中,有淳朴的亲情和醇香的美酒。可欣赏松、菊、云、鸟、泉。可在山谷泉林中寻胜探险。无论琴棋书画,还是田间劳作,只要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都有无穷的乐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式的自由主义是与自然山水结合的。西方的自由主义是与法律结合的。
  为何自然山水可与自由主义结合?因为自然山水有这样几个功能:
  1.净化、抚慰心灵。一个人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许多世俗杂念都会清空。山水田园对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抚慰作用。
  2.养性贻神。自然之美给人无穷的精神享受。
  3.天人合一。中国人从来不把山水看作客观存在,在他们眼中,一草一木皆有情。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中的云、鸟都是和人一样具有灵性的。“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可消除一切烦恼,是不少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目标。
  4.帮助人觉悟。山水间没有等级、尊卑、物欲等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与俗念,山水清新、自然、纯洁的本性有利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与人类社会。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与自然山水结合的自由主义是悠然自得的、是潇洒飘逸的、是美的。然而它又是脆弱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论躲到什么地方,只要权力想发威,它随时随地可以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干扰、破坏你恬静的生活。所以这种田园生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
  在中国古代,中国人被专制统治者和儒家不断奴化的过程中,我们无限感激陶渊明,因为他在僵化、腐臭的酱缸里,为我们唱出一首鲜活、灵动、清新的自由主义的颂歌。
其他文献
提起诗歌就会想起唐朝,提起唐朝就会想起诗歌。唐诗是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中诞生的文学百花园中最为绚丽的奇葩!学习唐诗仅仅满足于朗读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唐诗,我们还必须对唐诗做更深的研究。唐诗之所以为唐诗,就是因为唐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唐诗讲究格律就是唐诗和以前所有诗歌最为显著的区别。唐以前作诗不讲究或不太讲究格律,诗人随物赋形,遣词造句,任性使然。在质的方面取
期刊
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回过头来审视一下2010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试题延续前几年的诗歌考查,主体保持平稳,但稳中有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进行浅显的述评。  1.朝代  2010年的18套试卷和2008、2009年一样都共选用了19首诗歌,其中唐代作品5首,宋代作品9首,元代作品1首,清代作品1首,三国魏作品1首,南朝梁作品1首,南朝陈1首。与近三年高考试题比较,唐宋两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指导的实践中逐渐学会阅读。  从孩子迈入校园、坐在课堂上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那天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激发并维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一直
期刊
作文,是一项细致的充满智慧的创造性的活动;而情感,则是一篇文章生命的“泉眼”。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苦思冥想,在激情的催化下文思泉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时,师生都要睁大一双慧眼,迅速捕捉住创新情感的最佳触点,从而点燃起作文创新教学的热情。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捕捉创新情感触点,点燃作文教学热情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期刊
近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湖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以下简称《补充说明》)。楚天都市报邀请华师一附中三位名师进行解读。  今年,我省高考继续实行“3(语文、数学、英语)+X(文综、理综)”。自2004年以来,我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实行自主命题已八年。从2006年起,结合湖北省实际,我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这三科考纲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公布了今年高考命题指导
期刊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有规律可循,有模式可用,但教无定模,贵在得法。笔者以“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教学为例,谈谈此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必修二“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由“遭遇战争”“黑暗中的心迹”和“历史画外音”三个板块组成,教者根据文本呈现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板块“遭遇战争”的两篇小说都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之手,在叙述与描
期刊
高考文言翻译,全国卷赋分10分,考生均分每年多在4分左右,得分率较低。其原因除基础不够扎实外,就是对阅读原文与答题的关系处理不好。因此,要在文言翻译方面获得高分,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熟悉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文言考查的材料虽在课外,但其相关知识点却在课内。尤其是对实词、虚词及句式的考查更是与课文密切相关。有的考题则是直地接从课文中选出,义项也与课本相同,如2009年全国卷“会兴辽东
期刊
古称别称,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名称和正式名称以外的名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涉及地名古别称最多的莫过于《〈指南录〉后序》,现在我们就按文天祥当时的北行路线和脱险行程逐一对号,适当拓展。  文天祥出使元营,在“战、守、迁皆不及施”之时,加上“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因此到北关后不久就被软禁“不得还”。北关,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北门;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
期刊
复习对于学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复习可以防止遗忘,巩固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人的记忆的研究中发现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关系:保持与遗忘是时间函数,保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这种递减在记忆的短时间里特别迅速,即遗忘会较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稳定下来,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不仅告诉了我们学习必须复习,而且复习又应当是及时的。否则等到全忘了再去复习则又回到了重新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和认识,推动着语文教师重新面对、思考和探研语文教学。在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下,我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中学语文教学还要做到“五字”:精、新、活、真、实。    一、语文教学要“精”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给予教师广阔自由的教学空间,确确实实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怎样才能将教学效果与“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