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技术引领的全球产业升级正在深刻重塑竞争规则和格局,同时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尽早启动自身转型以应对未来趋势。数据资产作为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大量的数据、复杂的数据环境、各种原因导致的数据质量缺陷严重阻碍了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了使海量的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企业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处理和有效应用,提高数据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实践总结,重点研究建筑企业数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管理的思路及下一步的具体措施,在推进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标准;数字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内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内容
根据企业中数据的特点、作用及所属关系的不同,可以将数据资产划分为主数据、业务数据和分析数据。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数据管理也可以划分为主数据管理、业务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管理。三种数据资产的特点、用途不同,管理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主数据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较少发生变动的基础数据,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可以在各个业务部门或业务系统被重复使用的数据,是单一、准确、权威的数据来源,依赖于静态的关键基础数据,主数据管理侧重数據的唯一性、完整性、高价值性和准确性。业务数据包括业务活动数据和业务审计数据,业务活动数据是企业日常业务的记录;业务审计数据是对数据变更的记录,业务数据管理侧重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清理、标准化,以及数据的有效共享。分析数据是基于主数据和业务数据,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再加工后形成的管理数据,是企业数据价值的体现,分析数据管理侧重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见图1)。
(二)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大量数据缺乏数据标准,数据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不够理想,数据可利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数据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具体而言,通常现状如下:
1.缺乏数据管理的体系规划。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陆续建设了协同办公、成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薪酬系统、机械设备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服务于不同业务部门,数据标准自成体系,数据融合存在口径不一致、数据缺乏等问题。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存在数据接口开放等障碍,需要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2.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组织。建筑施工企业各业务系统管理职能分散在相关业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由业务部门分头负责,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组织建立相关管理标准、监督相关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建立数据管理考核体制。
3.缺乏智能化技术应用。企业数据管理理念的落地需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目前,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大部分由手工完成,导致工作繁琐、效率低下、数据质量无法有效控制等问题。
4.缺乏对数据管理的正确认识。没有明确和统一的数据管理愿景和目标,企业内各方参与者认识不一,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员工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对数据管理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现阶段,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错误地认为数据管理是单纯技术工作,应由信息化人员完成,导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据管理存在上述缺陷,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统一、可信、完善的基础数据源,给企业数据分析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1.企业原有多个信息化系统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各系统之间信息未完全打通,数字化壁垒严重,系统之间无法有效进行交互、交换,不能与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阻碍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协同。
2.数据标准不一致。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系统建设时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内部各单位难以正确理解数据模型相关含义,造成内部企业之间数据难以有效共享,无法实现大数据分析。
3.数据质量不高。一是录入系统内的业务数据质量不高,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二是上传的各种资料没有形成有效的结构化数据。合同、发票等影像资料不能直接进行数据的比对分析,大量影像数据无法得到高层次的利用,冗余浪费严重。三是业务线上化覆盖不全,大量数据仍由纸质或手工维护,数据可利用价值不高,企业管理层需要决策支持的各项数据,仍需要各基层单位、各业务系统层层汇总填报,数据时效性差,准确率低。
4.数据碎片化、分散化,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思路
目前,数据资产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数据资产进行治理是提升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助力管理决策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挖掘数据潜在价值。
首先,组建数据治理组织机构。该机构工作内容包括明确数据管理的总体要求、管理层职责、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业务部门职责、团队建设及数据文化建设。
其次,明确数据管理范围,包括制定数据战略、数据管理制度、监管统计制度、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数据治理问责等机制。
第三,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包括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制定日常监控制度、核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整改制度,加强数据监控手段等。
最后,实现数据价值和模型管理,通过分级赋能细化数据需求,实现数据需求管理(见图2)。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数据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监管,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
发挥归口管理部门带头作用,推动和监督流程执行,制定数据标准,提供人力、技术、资金等关键资源,并获得管理层的行政支持和充分授权,通过激励和问责考核体系,推进数据管理工作的制定与执行落地。
(二)建立数据管控制度,保障数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在数据管理中,针对数据管控的专项管理办法和具体工作细则必须首先予以明确。在制度中明确各个角色以及定义相应的分工界面,通过工作细则和相关的模板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流程化控制、合规性控制、工具化控制,逐步形成多重控制共同管控,数据能够安全、规范使用的状态。
(三)实现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保障数据质量
数字化时代,数据标准化无疑是重要根基。现阶段,數据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对数据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的规范化,统一企业在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术语定义、报表口径规范、数据交互标准,达到数出一门、数存一处和一数多用的效果。梳理数据标准内外部需求,细化形成对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自下而上整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情况,同时要自上而下定义数据主题、细化分类,两者结合实现全面整体的数据视图,形成有效的数据规范要求。
(四)持续融入先进管理思想,借助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工具作为有效支撑和辅助
要想让数据资产发挥更大的价值,应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效的信息、提高数据安全性,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一是需要引进影像管理平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等全新的智能财务共享专用信息系统;二是需要改造提升与智能财务共享相关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以解决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的系统对接问题和系统整体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文件附件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财务处理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化稽核和凭证自动生成),以及电子会计档案归集的自动化;三是充分发挥全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大数据、大共享”,与企查查、航天信息税务等外部单位取得合作,多维度获取数据与信息,发挥数据资产的更大价值。
(五)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管理技术支撑
围绕公司分层管理、充分授权、严格监督的管理原则,支撑构建公司穿透式管理应用,整合数据资源,满足对集团公司三层运作体系的各类管理要求,实现数据对业务支持从“提供数据”向“提供服务”的转型。该平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一是集中数据处理模块。(1)实现上下级单位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总部能够从所有下级单位数据库中抽取财务、业务数据。(2)数据清洗、治理。总部对下级单位数据库中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治理,根据业务场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3)管理机构的重塑。以核算机构为基础,按照管理口径对核算机构重分组,建立管理机构树。二是BI数据分析模块。收集、梳理、筛选底层数据并整理数据结构,将各层级数据可视化,建立不同业务模块综合BI数据分析平台,支持穿透查询。三是预警分析模块。(1)支持预警模型的建立,依据模型规则,触发条件后,提醒特定权限的人员,手机移动端和PC端同时提醒。(2)预警报表。分析报表集中展示预警结果及记录,通过图表形式对预警事项备案登记。(3)预警事项处理平台。预警事项触发后,形成业务流,由责任主体对预警事项作出整改、落实,并根据预设审批流上报至上级管理单位相关业务人员处理。预警事项的处理也应纳入预警报表统计范围。四是填报统计模块。自定义表单模板,汇总统计业务数据,解决数据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之间未能实现全面互联互通过程中关于业务数据引用的需求以及管理层临时需要统计的非常规性数据。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标准;数字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内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内容
根据企业中数据的特点、作用及所属关系的不同,可以将数据资产划分为主数据、业务数据和分析数据。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数据管理也可以划分为主数据管理、业务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管理。三种数据资产的特点、用途不同,管理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主数据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较少发生变动的基础数据,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可以在各个业务部门或业务系统被重复使用的数据,是单一、准确、权威的数据来源,依赖于静态的关键基础数据,主数据管理侧重数據的唯一性、完整性、高价值性和准确性。业务数据包括业务活动数据和业务审计数据,业务活动数据是企业日常业务的记录;业务审计数据是对数据变更的记录,业务数据管理侧重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清理、标准化,以及数据的有效共享。分析数据是基于主数据和业务数据,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再加工后形成的管理数据,是企业数据价值的体现,分析数据管理侧重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见图1)。
(二)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大量数据缺乏数据标准,数据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不够理想,数据可利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数据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具体而言,通常现状如下:
1.缺乏数据管理的体系规划。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陆续建设了协同办公、成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薪酬系统、机械设备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服务于不同业务部门,数据标准自成体系,数据融合存在口径不一致、数据缺乏等问题。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存在数据接口开放等障碍,需要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2.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组织。建筑施工企业各业务系统管理职能分散在相关业务部门,数据质量管理由业务部门分头负责,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组织建立相关管理标准、监督相关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建立数据管理考核体制。
3.缺乏智能化技术应用。企业数据管理理念的落地需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目前,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大部分由手工完成,导致工作繁琐、效率低下、数据质量无法有效控制等问题。
4.缺乏对数据管理的正确认识。没有明确和统一的数据管理愿景和目标,企业内各方参与者认识不一,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员工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对数据管理认识不充分不全面。现阶段,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错误地认为数据管理是单纯技术工作,应由信息化人员完成,导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尽人意。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据管理存在上述缺陷,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统一、可信、完善的基础数据源,给企业数据分析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1.企业原有多个信息化系统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各系统之间信息未完全打通,数字化壁垒严重,系统之间无法有效进行交互、交换,不能与其他系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阻碍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协同。
2.数据标准不一致。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系统建设时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内部各单位难以正确理解数据模型相关含义,造成内部企业之间数据难以有效共享,无法实现大数据分析。
3.数据质量不高。一是录入系统内的业务数据质量不高,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二是上传的各种资料没有形成有效的结构化数据。合同、发票等影像资料不能直接进行数据的比对分析,大量影像数据无法得到高层次的利用,冗余浪费严重。三是业务线上化覆盖不全,大量数据仍由纸质或手工维护,数据可利用价值不高,企业管理层需要决策支持的各项数据,仍需要各基层单位、各业务系统层层汇总填报,数据时效性差,准确率低。
4.数据碎片化、分散化,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数据管理思路
目前,数据资产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数据资产进行治理是提升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助力管理决策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挖掘数据潜在价值。
首先,组建数据治理组织机构。该机构工作内容包括明确数据管理的总体要求、管理层职责、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业务部门职责、团队建设及数据文化建设。
其次,明确数据管理范围,包括制定数据战略、数据管理制度、监管统计制度、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数据治理问责等机制。
第三,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包括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制定日常监控制度、核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整改制度,加强数据监控手段等。
最后,实现数据价值和模型管理,通过分级赋能细化数据需求,实现数据需求管理(见图2)。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数据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监管,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
发挥归口管理部门带头作用,推动和监督流程执行,制定数据标准,提供人力、技术、资金等关键资源,并获得管理层的行政支持和充分授权,通过激励和问责考核体系,推进数据管理工作的制定与执行落地。
(二)建立数据管控制度,保障数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在数据管理中,针对数据管控的专项管理办法和具体工作细则必须首先予以明确。在制度中明确各个角色以及定义相应的分工界面,通过工作细则和相关的模板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流程化控制、合规性控制、工具化控制,逐步形成多重控制共同管控,数据能够安全、规范使用的状态。
(三)实现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保障数据质量
数字化时代,数据标准化无疑是重要根基。现阶段,數据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对数据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的规范化,统一企业在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术语定义、报表口径规范、数据交互标准,达到数出一门、数存一处和一数多用的效果。梳理数据标准内外部需求,细化形成对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自下而上整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情况,同时要自上而下定义数据主题、细化分类,两者结合实现全面整体的数据视图,形成有效的数据规范要求。
(四)持续融入先进管理思想,借助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工具作为有效支撑和辅助
要想让数据资产发挥更大的价值,应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效的信息、提高数据安全性,提升数据管理水平。一是需要引进影像管理平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等全新的智能财务共享专用信息系统;二是需要改造提升与智能财务共享相关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以解决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的系统对接问题和系统整体优化问题,从而实现文件附件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财务处理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化稽核和凭证自动生成),以及电子会计档案归集的自动化;三是充分发挥全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大数据、大共享”,与企查查、航天信息税务等外部单位取得合作,多维度获取数据与信息,发挥数据资产的更大价值。
(五)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管理技术支撑
围绕公司分层管理、充分授权、严格监督的管理原则,支撑构建公司穿透式管理应用,整合数据资源,满足对集团公司三层运作体系的各类管理要求,实现数据对业务支持从“提供数据”向“提供服务”的转型。该平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一是集中数据处理模块。(1)实现上下级单位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总部能够从所有下级单位数据库中抽取财务、业务数据。(2)数据清洗、治理。总部对下级单位数据库中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治理,根据业务场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3)管理机构的重塑。以核算机构为基础,按照管理口径对核算机构重分组,建立管理机构树。二是BI数据分析模块。收集、梳理、筛选底层数据并整理数据结构,将各层级数据可视化,建立不同业务模块综合BI数据分析平台,支持穿透查询。三是预警分析模块。(1)支持预警模型的建立,依据模型规则,触发条件后,提醒特定权限的人员,手机移动端和PC端同时提醒。(2)预警报表。分析报表集中展示预警结果及记录,通过图表形式对预警事项备案登记。(3)预警事项处理平台。预警事项触发后,形成业务流,由责任主体对预警事项作出整改、落实,并根据预设审批流上报至上级管理单位相关业务人员处理。预警事项的处理也应纳入预警报表统计范围。四是填报统计模块。自定义表单模板,汇总统计业务数据,解决数据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之间未能实现全面互联互通过程中关于业务数据引用的需求以及管理层临时需要统计的非常规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