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体现,它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串起来的。如果学生能把数学问题,由不知到知,由不明白到明白,由不太清楚到非常清楚,那么他们也就学会了数学,学懂了数学。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说教远不如自己的动手操作。特别是数学,它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孩子们又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孩子们知道钱,也认识钱,很少有孩子能自己去拿钱买东西。由于他们缺乏经验,使得这个部分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一回,让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购物。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孩子们对元、角、分的认识自然就很清楚了。
又如,在学周长和面积时,孩子们对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课上借助多媒体演示,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使得他们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由此大大减少了。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解决问题,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问题,加强实际操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章节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创编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善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也时时用到数学。
例如,在教学“辨认方向”时,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按照我的口令,向左向右走。然后我问他们:你们的左边,右边,都是什么方向?再让他们走出教室,看看早晨的太阳在哪儿。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去做,去想,去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慢慢了解了方向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这时,我再让他们动手画一画,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并在图上标明方向。在他们画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之后,我又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帮助游泳馆的叔叔绘制馆内示意图;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
又如,我还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张伯伯想用20米长的篱笆在屋后的空地上围一个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菜地。怎样围菜地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看了题目,孩子们就开始了合作讨论,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在画图表,有些孩子在分类统计,还有些孩子竟然在画菜地。孩子們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答案。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又可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
三、在数学问题中,寻找发现和运用规律
许多数学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一些规律,然后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我们也可运用这些规律,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发现和运用这些规律。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更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我在上课时,用小黑板写出以下几个题目:99×1=100-1=99;99×2=200-2=198;99×3=300-3=297。然后我让学生们先观察、比较,再让他们说说这几道题目有何规律。学生们看着都没有说话,我继续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几道题目:99×6=( )-( )=( );99×7=( )-( )=( );99×9=( )-( )=( )。我对孩子们说:“那么这些题目你们会做吗?”孩子们都点了点头。我让孩子们自己完成。在巡视时我发现,好多孩子都能很好地完成,只有个别的孩子还需要点拨指导。通过这个事例,我发现:让学生自己从题目中领悟规律,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们成功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学方式要多样,教学手段要丰富,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也不要有畏难情绪。在解决问题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给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充分体现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意识,也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说教远不如自己的动手操作。特别是数学,它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孩子们又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孩子们知道钱,也认识钱,很少有孩子能自己去拿钱买东西。由于他们缺乏经验,使得这个部分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一回,让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购物。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孩子们对元、角、分的认识自然就很清楚了。
又如,在学周长和面积时,孩子们对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课上借助多媒体演示,再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使得他们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由此大大减少了。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解决问题,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问题,加强实际操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章节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创编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善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也时时用到数学。
例如,在教学“辨认方向”时,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按照我的口令,向左向右走。然后我问他们:你们的左边,右边,都是什么方向?再让他们走出教室,看看早晨的太阳在哪儿。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去做,去想,去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慢慢了解了方向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这时,我再让他们动手画一画,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并在图上标明方向。在他们画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之后,我又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帮助游泳馆的叔叔绘制馆内示意图;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
又如,我还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张伯伯想用20米长的篱笆在屋后的空地上围一个长和宽都是整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菜地。怎样围菜地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看了题目,孩子们就开始了合作讨论,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在画图表,有些孩子在分类统计,还有些孩子竟然在画菜地。孩子們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答案。这样的方式,既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又可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
三、在数学问题中,寻找发现和运用规律
许多数学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一些规律,然后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我们也可运用这些规律,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发现和运用这些规律。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更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我在上课时,用小黑板写出以下几个题目:99×1=100-1=99;99×2=200-2=198;99×3=300-3=297。然后我让学生们先观察、比较,再让他们说说这几道题目有何规律。学生们看着都没有说话,我继续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几道题目:99×6=( )-( )=( );99×7=( )-( )=( );99×9=( )-( )=( )。我对孩子们说:“那么这些题目你们会做吗?”孩子们都点了点头。我让孩子们自己完成。在巡视时我发现,好多孩子都能很好地完成,只有个别的孩子还需要点拨指导。通过这个事例,我发现:让学生自己从题目中领悟规律,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们成功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学方式要多样,教学手段要丰富,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要怕失败,也不要有畏难情绪。在解决问题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给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充分体现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增强他们探索知识的意识,也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