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的文化重构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重组的方式寻求更大的发展。然而,重组后的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企业的文化重构问题。本文阐述了企业重组文化重构的重要性及文化重构的重重误区,随后从沙因组织文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不同文化层次对重构企业的影响,最后基于沙因组织文化的视角提出重组企业文化重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重组 沙因理论 文化重构
  作者简介:黄饶黎,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256-02
  一、重组企业文化重构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科技迅猛发展,有利于增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企业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长远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时刻改革创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重组是一部分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被认为是一个组织的重要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①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要追求长远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企业重组的文化重构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必须将文化重构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来实施。
  二、重组企业文化重构的误区
  一是忽视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作用。企业重组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而实施的一种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重组的方式,筹集资金,引进人才,推动产能转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但很多企业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在推进技术、资产、业务、人员等方面的重组,试图通过提升硬实力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忽视了企业重组过程中的文化重构。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而文化软实力是硬实力得以不断增强、延续的重要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一方。
  二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非内容。一部分企业开始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重构企业文化。但部分企业的文化重构流于形式,他们更为关注的是重新构建企业的表层文化,如新的产品设计、重建办公建筑、统一服装、制作企业标识,而所重构的文化并未触及企业的深层次文化,未能对核心文化进行有效整合,无法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三、沙因组织文化理论
  (一)沙因组织文化的内涵
  美国实战派管理咨询专家埃德加·沙因首次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他在其著作《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解决内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②他认为组织文化是一套深层假设模式,即组织在解决内外部环境适应问题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共同探索出来的一整套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处理问题时效果很好,因此它渐渐成为正确的认识被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并延续传授给新员工。③
  沙因认为,最初建立的组织没有文化,组织的领导者凭借区别于他人的价值观,结合自身独特的经验,对组织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当领导者将极具个人特色的思想、价值观用来指导组织决策时,如果多次获得成功,那么领导者的意志和价值观将得到普遍的认可,并渐渐在组织成员间成为一种“正确的共识”。随着不断地摸索实践,由领导者和员工一起共同经历的“正确的共识”渐渐成为无意识的价值观,嵌入成员们的脑海,最终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
  (二)沙因组织文化的层次
  沙因的组织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④:
  一是人工饰物文化,即组织的表层文化。指的是组织外显的文化产品,包括组织的产品、办公建筑、标识、制服以及组织使用的语言、办事风格、情绪表达等。人工饰物文化代表组织的外在形象。
  二是信念和价值观文化,即组织的中层文化。指的是体现领导者个人意志和价值观的决策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从而逐渐形成的文化。其内容包括组织的哲学、价值观、制度、目标、战略等,这些文化可以通过总结整理形成文字显现。
  三是基本深层假设文化。即组织的深层文化,指的是组织领导者与成员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正确的共识”,这种共识渐渐成为共享的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组织成员脑海中无意识的存在。主要包括组织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组织精神等。
  四、沙因组织文化理论的启示
  沙因的三种组织文化层次划分对企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认真分析不同文化层次对企业重构的影响,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人工饰物文化具有外塑、吸纳功能
  组织的人工饰物文化可被外界感官认知。组织的工作环境、产品、标识、服饰等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代表着组织的形象。人工饰物文化,一方面可以树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二)信念和价值观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功能
  组织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能够指导组织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组织的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等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使每一位员工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员工自律和组织管理。
  (三)基本深层假设文化具有整合、凝聚功能
  任何一个组织,均会受到社会上多种文化的交织影响。组织的基本深层假设文化能够将内外环境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整合,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组织员工与组织基本深层假设文化高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组织成员的团队意识。   五、基于沙因理论的企业文化重构策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软实力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用以规范组织行为的约束力量,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指南。企业重组面临着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变革,重组过程中稍有不慎,有可能会在内部引发动荡,影响企业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必须重点着手企业文化重构,整合重组前后的企业文化,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凝结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真正发挥文化软实力对企业硬实力发展的指导、推动作用。结合沙因组织文化理论,企业重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重构:
  (一)强化企业人工饰物文化
  人工饰物文化是企业的招牌,是外界对企业最直观的认识。企业要重组,第一步首先要强化人工饰物文化,以发挥其外塑形象,吸纳人才的功能。
  1.积极创造舒适的内部环境。工作、生活环境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大办公建筑、文娱场地等基础设施投入,及时更新新型生产工具,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提供所需的学习场所等,积极改善办公、生活、学习环境,为企业员工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良好的社会形象不仅能激发企业对员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而且能够吸引企业外的优秀人才流入。因此,企业重组初期,应大力完善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如创新产品设计,统一员工着装,发布企业标识,规范企业办事风格,树立企业模范等,着力提升重组企业的社会形象,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工作的积极性。
  3.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拉进员工距离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文化传播和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如纪念庆典活动、表彰大会、文娱比赛等,一方面增加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满足员工的社会交往需求;另一方面,以活动的形式将企业的庆典等文娱文化传输给员工,使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员工自觉融入集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完善企业信念和价值观文化
  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是企业得以维系发展的重要制度和目标保障。企业要重组,必须着力完善信念和价值观文化,以发挥其约束员工、目标导向的功能。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重组企业规范员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的有力保障。因此,重组企业必须重视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简明清晰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行为;通过构建权责明确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虽能规范员工行为,但要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在此基础上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如激励机制、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制度等。坚持“以员工为本”的理念,根据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考核和薪酬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整合企业基本深层假设文化
  企业基本深层假设文化需要经过长期发展才能形成,而且一旦生成便很难改变。因此,对于重组企业来说,基本深层假设文化是最难整合的。但企业需要重组,意味着重组前的企业缺乏竞争优势。要想在重组后,真正激活企业的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积极整合企业基本深层假设文化,使其具备创新性、发展性、可持续性的特点,真正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1.整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重组前后可能会有多种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多种价值观混杂,如未能及时整合,极有可能会引发企业内部管理的思维混乱,不利于重组企业的发展。因此重组企业应及时对原有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行重新定位,吸收其原有的优秀的核心价值观,摒弃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传统文化。另外,以开放性的眼光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特色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注意在企业重组发展过程中与员工一起实践摸索,总结提炼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开展企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文娱活动,或举行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员工中开展企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在活动中与员工学习探讨企业愿景、职业精神、企业服务宗旨、企业精神等,加强舆论引导。同时,强化企业核心文化,使员工深刻了解企业的服务宗旨,认识企业的共同愿景,发扬职业精神,这不仅能提升员工对企业深层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而且提升员工社会责任感。
  注释:
  ①王光照、孔令敏.试论美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环球瞭望.2014(1).
  ②③④[美]埃德加·沙因著.马红宇、王斌译.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65,20-26.
  参考文献:
  [1]Edgar·H·Schein.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4th ed.).Jossey-Bass,2010.
  [2]黄饶黎.沙因模型视角下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研究——以桂西公路局为例.广西大学.2014.
  [3]刘双林.浅析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重构.中国经贸导刊.2004(24).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所持有的看法、思想、心理、信念等方面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整体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基础概念认知缺乏、法律的作用和地位认知不足、法制观念浅薄等,主要是由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从综合素质培养、打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加强校园普法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园普法环境等方面来加强。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基金项目:2016年
摘 要 商标注册申请的保护虽然不及注册商标权,但是为了保证申请人的期待利益,在商标授权程序中,当在先申请与在后使用发生冲突时,商标注册在先申请的公共秩序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微信”商标案中司法机关不当扩大“公共利益”,破坏了商标注册在先申请这一公共秩序的既有平衡,司法机关不能以可能损害在后使用所形成的“公共利益”为由来对抗这一公共秩序。  关键词 微信 在先申请 在后使用 公共利益  作者简介:杨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网络游戏逐渐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元素,据统计,网络游戏产业每年直接创造近百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并为相关产业带去近千亿元的效益。在这一系列的瞩目成就的背后,网络游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尤为严重,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通过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年的双面影响准确评估网络游戏的现实价值,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
摘 要 第三方交易平台网络柜台租赁的法律性质使得其首先对微商个体负有管理职责,其次对消费者承担担保责任,最后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尽管目前法律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法律责任有所规制,但电子商务立法势在必行,同时要对微商个体、消费者和第三人加以保护,从而规范微商运营、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第三方交易平台 法律性质 管理责任 担保责任 侵权责任  作者简介:杨治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图分
摘 要 当西方各个法学流派之间针锋相对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进行调和,综合法学就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综合法学是法学各派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没有自成一派,仅仅是一种趋势。由于发展时间短和观点不具有创新性等缺点,并不被人们所看好,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政治经济下的利益集团,使得综合法学的发展困难重重。目前,尽管大多数人对综合法学这一思潮持否定的态度,
摘 要 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2014年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环保成为亮点。2015年年初政协更将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提上新的台阶。环境信息公开是知情权的基础,不断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对推动实现中国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民环境知情权 环境信息公开  作者简介:赵士渊、马天、图尔柯孜·阿吉,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我国行政程序法多年未立,困难重重,在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进行研究探析得知,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应当遵从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较深层次的触碰到了原有的刚性稳定体制,导致了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受到了制约。再者由于我国目前所处于的特殊的社会现狀,立法必然会经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行政程序法在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和探析,将有助于我
摘 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使用了“申请错误”的概念,但是其含义并非是指不应当申请而申请的情况,主要为财产保全过程造成损失的承担问题。就此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并无形成统一观点。德国以诉讼方式裁决或判决假扣押、假处分的制度设计值得我国借鉴,对于财产保全制度的设定应当对申请严格把控、设置申请异议程序,减少不适当申请的实施,同时对保全所造成的损失以不赔偿为原则,但允许被申请人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并得到赔偿。
摘 要 哈特与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都有过精炼的论述,这是一个经典而绝非过时的领域,深入剖析双方论战的实质对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坚持对形式正义的追求,严格遵循法律与道德在形式意义上的分离,并重视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体现实质正义的要求,以此,真正协调和发挥法律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法治 哈特 富勒  作者简介:徐嘉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1
摘 要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儿童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我国对儿童的法律界定的模糊,专门性立法的缺失以及政府对儿童权利保护的主导性责任尚未确立,社会对于儿童权利保护尚未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导致近年来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大量幼儿园儿童的权利被侵害的事实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对儿童权利保障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辨明优劣,以期对我国儿童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拙见。  关键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