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阿拉伯语比喻”问题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国内阿拉伯语比喻的相关论文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大部分学者都以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在共时基础上进行分析,几乎都旨在探究比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具体反映在阿拉伯民族传统、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认知上;但其研究视角有的从整个比喻系统出发,有的具体到某个喻体意象,还有的立足于汉阿比喻比较研究。通过分析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于阿拉伯语隐喻的研究还有诸如单一比喻类型研究、比喻历时性研究、阿语与其他语种比喻辞格的对比研究等领域可以深入研究。
  关键词:阿拉伯语 比喻 研究现状 相关论文
  “比喻是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为由一种事物的特质而联想到另一种事物,并将其进行类比。“阿拉伯民族形象思维十分发达,是个善于打比方的民族。”国内学者关于阿拉伯语中比喻的研究论文颇多,既在相似的框架内阐释阿拉伯语比喻的相关问题,又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的研究,分析国内“阿拉伯语比喻”的研究状态,以期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对深化国内该领域研究有所裨益。
  1.相关论文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对象为以“阿拉伯语比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文,所有论文均来自“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检索关键词为“阿拉伯语比喻”。根据检索结果,相关论文共9篇,按照主题相关性排位序列号为1、2、3、4、5、6、7、12、15,分别为:1《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苏天门,2009年5月20日,天津师范大学)、2《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研究》(张薇,2007年4月1日表,对外经贸大学)、3《阿拉伯语比喻的文化阐释》(罗林,2007年8月25日,《语文学刊》第8期)、4《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探微》(赵楠,2014年11月23日,《读书文摘》)、5《阿拉伯语比喻修辞中“骆驼”意象的使用》(孙云青,2016年1月5日,《才智》)、6《从喻体比较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Diew Mohamedou,2006年5月1日,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7《试谈阿拉伯语比喻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吴根福,1995年5月15日,《阿拉伯世界》)、8《浅析阿拉伯语修辞中的比喻》(葛铁鹰,1992年10月1日,《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1期)、9《“悬诗”中的比喻文化特色》(庞博,2015年5月5日,《文学教育》上)。其中期刊学报论文6篇,硕士研究生论文3篇。
  总体说来,无论从观点还是分析角度上,后来的论文都对先前的研究成果有所继承。
  2.国内“阿拉伯语比喻”研究的共性
  2.1主要以喻体为研究对象
  在这些论文中,《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探微》为单纯分析比较二者在比喻辞格上的差异。《浅析阿拉伯语修辞中的比喻》为单纯研究阿拉伯语比喻的分类和组成部分,并未进行内涵上的延伸讨论。其余7篇论文全部以比喻四要素中的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或深入分析阿拉伯民族文化、或探讨阿拉伯民族心理、或通过比较研究阿汉比喻差异的原因。
  2.2 喻体分类相似
  在分析喻体时,相当一部分学者选择将喻体分类,使研究的脉络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将喻体进行分类的有3篇论文,分别为《“悬诗”中的比喻文化特色》、《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研究》和《从喻体比较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它们的分类方法基本一致,将喻体明确归纳为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和颜色四大类。喻体分类相似度较高意味着学者们对阿拉伯语比喻的理解和认知观点基本一致,后来的学者更多地是对之前研究成果的认同和继承,未有过多创新。
  2.3 喻体内容相似
  9篇论文中,除《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探微》之外,其余皆在论文中运用了举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在8篇论文所提及的喻体中,通过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狮子,共6次。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喻体选择的重复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阿拉伯国家大多处在沙漠之中,资源匮乏,阿拉伯人接触到的事物种类有限,有限的事物自然被高频率地用作比喻对象,象征意义极强,学者们在选择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喻体时,易产生重复。
  2.4研究目的类似
  大多数学者倾向通过阿拉伯语比喻来深入分析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内涵。在9篇论文当中,标题里包含“文化”二字的有《试谈阿拉伯比喻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阿拉伯比喻的文化阐释》、《“悬诗”中的比喻文化特色》、《从喻体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论文内容中涵盖文化特征分析的有3篇,分别是《阿拉伯语比喻中“骆驼”意象的使用》、《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和《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文化方向的探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尽管有两篇论文还涉及了民族心理和闪含语系的研究,但最终还是作为辅助分析存在而并不改变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2.5均为共时性研究
  纵观全部论文,学者们对阿拉伯比喻的研究均为共时的,未就比喻修辞在阿拉伯不同时期的变化作差异性研究。也就是说,我们对它的认知仅限于经过演化后现在的模样,而它是如何形成或者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却不得而知。缺乏历时性研究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第一,大部分学者把喻体作为研究阿拉伯语比喻的主要研究内容,喻体的象征意义较为固定,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大,这是由阿拉伯民族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决定的。第二,喻体在何时开始产生某种象征意义,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在生活中,或在劳动中,或在某一篇文学作品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根据索绪尔的观点,共时规律具有一般性,而历时态却是特殊的,强加于语言的。所以调查研究难度较大,相关资料难以搜集查证或许也是学者选择避开历时性研究的原因之一。
  3.国内“阿拉伯语比喻”研究的差异
  通过深入解构相关论文我们发现学者们研究视角存在差异,在看待阿拉伯语比喻的问题上或宽泛或具体。《浅析阿拉伯语修辞中的比喻》,阐述了阿拉伯语比喻的成分和分类,并举例予以详细解释。对文化内涵作直接分析研究的有两篇,《试谈阿拉伯比喻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通过研究喻体内容分析了阿拉伯民族信仰、生活环境和民族心理,《阿拉伯语比喻的文化阐释》则循序渐进地从比喻的性质、比喻的运用和比喻的文化观照三个方面逐渐深入地研究了阿拉伯语比喻对民族文化的反映。《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研究》、《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从喻体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和《阿拉伯语汉语比喻辞格比较探微》4篇论文是从汉阿对比的角度对两种语言中的比喻辞格进行比较研究。《“悬诗”中的比喻文化特色》和《阿拉伯语比喻修辞中“骆驼”意向的使用》,均是在相对具体的视角下研究阿拉伯语比喻的具体使用,不同的是前者选择在某一系列文学作品中做分析;后者则选取了单独的一个喻体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网约车作为近几年来新产生的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到来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日常出行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它的出现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史无前例的
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纵向流动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分级诊疗格局,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举措。去年,宁波市鄞州区首次通过“大院带小院”的托管模式优化区域医疗资源,由三级乙等的鄞州二院对我院内科病区进行“托管”,结成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实现了“多方位、互惠、双赢”的目标,切实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  一、基本情况  鄞州区第三医院位于宁波市南郊城乡结合部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64例重型肝炎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病原学检查以HBV感染最常见(43/64),其次为
习惯性的熬夜,无休止的应酬,没有想着定期体检,有了慢病也不太当回事……忙碌的日子里,我们往往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直到看到新闻里那些名人或身边人倒下,才会发出一声感慨—
期刊
经济发展给教育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全球化为英语教学拓宽境界.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卫校医护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记忆和学习习惯、教师轻视词汇教学和
“厂务公开”又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阳光工程”,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的有力举措。在当前油田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健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处在积极实施教学改革的环境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逐渐进入广大教育者的视野,并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与影响下,小学教育管理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情景教学模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条件。语文作为一门涉及问题极其广泛的学科,我们在对其研究和认识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往往问题出现的频率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
34岁的阮先生在一广告公司做设计,长时间伏案于电脑旁,几个月前逐渐出现头痛、眼睛发胀、失眠等症状,睡觉后感觉好点。日前,阮先生出现恶心、呕吐,基层医院初诊是急性胃肠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身体不适越来越严重,这才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医。医生发现本来就有高度近视的他,现在视力更加模糊。检查发现眼压高达62毫米汞柱(正常值在10~21毫米汞柱之间),确诊为青光眼。福州总医院眼科中心陈梅珠主任医师指出
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确诊、抢救及住院时间分别(3.5±0.9)mi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