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习书本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做好导入,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高效课堂教学;摩擦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61-02
初中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实验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将实验教学引入到初中科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科学学科要不断改进与发展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能力。下面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初中科学实验高效教学策略。
一、未雨绸缪,联系生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联系生活,加强理解
摩擦力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生活中随时都能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教学能够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摩擦力。教师在对摩擦力内容进行讲解时需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的摩擦力现象作为教学例子,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与应用。例如,滑冰场为什么选择光滑地面?脚和地面的接触为什么能够让自行车停下来?
2.未雨绸缪,胜券在握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而避免失误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实验前的准备,只有将实验用到的各种器材、实验方法等都准备充分了,才能够保证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成功。传统的实验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学生观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新时期的实验教学要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将各种突发问题都考虑在内,以避免突发意外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还要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如需学生自带,要提前通知,例如一些很简单的验证摩擦力存在的物品,可以让学生自带,当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去的时候,才会非常积极与愉快,从而提高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兴致。教师还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实验完成后,将实验产生的垃圾带走,并注意不要破坏公共实验物品。
二、先声夺人,做好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1.把握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好切入点
导入在实验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导人做得好,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从而使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比较强,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兴趣,因此,教师使用一些导人技巧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心,从而全力投入学习中来。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但是学生又不明白原因的例子,例如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为什么可以使用手刹使自行车停下来?为什么篮球在地上滚动时速度会越来越慢?等等,让学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惑与答案进一步解开摩擦力的真面目。
2.循序渐进,深入教学
教师使用有价值和意义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后,再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存在,进行深入教学。例如小车滑行过程受到摩擦力的实验,教师选出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木块等。准备好器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实验,首先将木块垫在木板一端,形成一个坡度,然后将小车放于较高一端,准备好之后,松手让小车自由滑行,观察小车的滑行速度,并在小车的停止处做出标记。然后更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重复上述过程,再在小车的停止处做好标记。再次更换木板,使用表面更加粗糙的木板,重复上述过程,做出标记。根据三次实验已经能够很明显地证明摩擦力的存在,让学生得出小车的滑行速度与滑行距离与木板粗糙程度有關的结论,进而说明具备摩擦力的条件与摩擦力大小的发生条件。
三、由浅入深。增强学生的自我领悟力
1.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自我领悟力
学习不能只是外界的输入,更应该是学生自我领悟,只有自我领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新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全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
2.自己动手,强化理解
在摩擦力的探究实验中,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多名同学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和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个人就能够完成。例如,对摩擦力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掌轻轻摩擦,然后再在衣服上使用同样的力量进行摩擦,通过摩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而感受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让学生找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验证的精神,养成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合作学习,分组探究,收获学习成果
1.合作学习,分组探究
科学学科的学习与探究具有一定的合作性,这与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一致,实验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懂得合作与协同。教师可以使用分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我们以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自主实验,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好木板、木块、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工作完成后,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与实验注意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相关内容开始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共同完成实验。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前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F1;第二步,在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前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第三步,在木板上平铺毛巾并固定好,将木块放到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F3;完成实验后,小组成员将记录下的三次拉力数据和接触面情况以及受力情况,清晰准确地填写到表格中,填写好表格之后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当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说明摩擦力就越大。
2.树立合作精神,促进共同成长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并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无论学生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与同学、同事进行合作,个人是无法与整体脱离的,只有合作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五、意义与体会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效率,推动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提高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初中科学教学研究抛砖引玉,期待广大初中科学教师共同研究。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高效课堂教学;摩擦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61-02
初中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实验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将实验教学引入到初中科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效率,而且还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科学学科要不断改进与发展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能力。下面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初中科学实验高效教学策略。
一、未雨绸缪,联系生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联系生活,加强理解
摩擦力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生活中随时都能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教学能够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摩擦力。教师在对摩擦力内容进行讲解时需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用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的摩擦力现象作为教学例子,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与应用。例如,滑冰场为什么选择光滑地面?脚和地面的接触为什么能够让自行车停下来?
2.未雨绸缪,胜券在握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而避免失误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实验前的准备,只有将实验用到的各种器材、实验方法等都准备充分了,才能够保证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成功。传统的实验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学生观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新时期的实验教学要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那么教师就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将各种突发问题都考虑在内,以避免突发意外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还要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如需学生自带,要提前通知,例如一些很简单的验证摩擦力存在的物品,可以让学生自带,当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去的时候,才会非常积极与愉快,从而提高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兴致。教师还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实验完成后,将实验产生的垃圾带走,并注意不要破坏公共实验物品。
二、先声夺人,做好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1.把握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好切入点
导入在实验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导人做得好,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从而使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比较强,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兴趣,因此,教师使用一些导人技巧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心,从而全力投入学习中来。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但是学生又不明白原因的例子,例如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为什么可以使用手刹使自行车停下来?为什么篮球在地上滚动时速度会越来越慢?等等,让学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惑与答案进一步解开摩擦力的真面目。
2.循序渐进,深入教学
教师使用有价值和意义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后,再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存在,进行深入教学。例如小车滑行过程受到摩擦力的实验,教师选出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木块等。准备好器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实验,首先将木块垫在木板一端,形成一个坡度,然后将小车放于较高一端,准备好之后,松手让小车自由滑行,观察小车的滑行速度,并在小车的停止处做出标记。然后更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重复上述过程,再在小车的停止处做好标记。再次更换木板,使用表面更加粗糙的木板,重复上述过程,做出标记。根据三次实验已经能够很明显地证明摩擦力的存在,让学生得出小车的滑行速度与滑行距离与木板粗糙程度有關的结论,进而说明具备摩擦力的条件与摩擦力大小的发生条件。
三、由浅入深。增强学生的自我领悟力
1.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自我领悟力
学习不能只是外界的输入,更应该是学生自我领悟,只有自我领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新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全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
2.自己动手,强化理解
在摩擦力的探究实验中,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多名同学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和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个人就能够完成。例如,对摩擦力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掌轻轻摩擦,然后再在衣服上使用同样的力量进行摩擦,通过摩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而感受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让学生找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验证的精神,养成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合作学习,分组探究,收获学习成果
1.合作学习,分组探究
科学学科的学习与探究具有一定的合作性,这与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一致,实验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懂得合作与协同。教师可以使用分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探究实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我们以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自主实验,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好木板、木块、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工作完成后,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与实验注意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相关内容开始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共同完成实验。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匀速前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F1;第二步,在木块上增加一个砝码,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前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第三步,在木板上平铺毛巾并固定好,将木块放到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F3;完成实验后,小组成员将记录下的三次拉力数据和接触面情况以及受力情况,清晰准确地填写到表格中,填写好表格之后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当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说明摩擦力就越大。
2.树立合作精神,促进共同成长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并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无论学生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与同学、同事进行合作,个人是无法与整体脱离的,只有合作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五、意义与体会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效率,推动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摩擦力实验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提高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初中科学教学研究抛砖引玉,期待广大初中科学教师共同研究。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