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空中转舵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做企业家的想法,但并不太确定是否能做好,我愿意用另外的十年来实践”
  
  


  孙振耀独自坐在驾驶室里,他正在学习极限飞行,为下一步自由单飞考试做准备。平时的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200公里,当天他却需要以每小时50公里的慢速飞行。
  耳机里不停地出现教官的各种指令,自己不仅要与塔台联系,同时还要盯着仪表盘、飞行方向、导航仪等,孙振耀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当他按照指令正在掉转方向,忽然另一架飞机从头顶上几乎贴身而过。
  孙振耀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自己的飞机再高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连教官都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危险场景。
  飞行和做企业家都是孙振耀一直梦想的事情。在做了25年职业人士后,2007年5月他从惠普公司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上退休,去实践他的理想。
  之后,他陆续成为联发科的顾问、联发科旗下上市公司扬智科技董事长和海辉集团董事长。每到大陆和台湾工作一个月,孙振耀就会回到美国家中。在美国期间,他白天将最近工作中的困难、问题进行整理,晚上想睡就睡,然后一周飞行两次。这样的生活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绝对是难得的奢侈。
  这两年,孙振耀自定义为“转轨期”——褪去资深职业经理人的外衣,学习和思考如何做一名企业家。
  “如果做不好企业家,我就会乖乖地回去做一名职业人士。”孙振耀曾经撂下这么一句话。如今,两年的期限已到,他也渐入佳境。今年,孙振耀又会将家搬回大陆,集中在一家公司的经营,他向《英才》记者透露“最大的可能是执掌海辉集团”。
  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应该如何实现这完美的一跳,孙振耀正在以他独特的路径解读其中的奥秘。
  
  改变思维惯性
  
  遇到困难,经理人首先想到如何解决,而企业家第一反应是找谁来解决。
  曾经有传言,退休后孙振耀会加盟微软或谷歌,他笑着说,“那样的工作和之前的有什么区别?”
  孙振耀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做一个有完整经验的管理者,即在运营、管理、策略、投资四个方面都有所涉猎。但他清楚,要真正参与制订一项策略和某个投资,即使做到全球副总裁也没戏。
  与其空想,不如首先改变自身的环境。孙振耀选择了离开,他去了美国,给自己一段充分思考的时间。孙振耀开玩笑地说,从惠普离开的人平均要换2.5个工作才会稳定下来,因为“他们太急于找下一份工作”。
  “待岗”期间,各种机会找上门来,如何从职业经理人转向企业家,这个过程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孙振耀首先选择了做联发科的管理顾问,在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联发科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他也因此成为公司决策小组的成员。
  策略和投资是孙振耀的短板,借此他可以深入一家公司内部,学习和思考如何制订战略、投资计划,如何运营一家企业。同时,他希望在自己长期从事的IT业外选择一个从未涉及的行业,将二者进行比较,最终他选择了半导体业,成为扬智科技的董事长。
  身边有很多的企业家朋友,孙振耀以前也常和他们聊天,但因为彼此角色不同,自己像是听故事一样一笑了之,现在因为身处类似的位置,频宽更广,也更能理解每句话背后的深义。
  他发现,做职业经理人需要精确和掌握,而做企业家需要勇气和深思。两种角色背后最根本的是思维的差异。“公司给100元钱,我就要把它发挥到极致。可是为什么投100元,而不是90元,那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是企业家思考的事情。”
  一位企业家和他说,为什么产品的规模很重要,因为你同样花一小时考察一个产品,其规模越大,这一小时的价值越高。这样的观念对企业家来说很天然的,而对拿固定工资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有太多的思维惯性需要去改变。过去做判断的时候,需要很多的数据,但企业家很多时候没有任何的参考,主要靠直觉判断;遇到困难,以前首先想到如何解决,而企业家第一反应是找谁来解决。
  
  做好的出题者
  
  因为“管理的事情可以找人来做”,商业直觉对企业家来说更重要。
  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好点子,过去孙振耀的第一反应是:总部会不会批准?现在他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手中拥有哪些资源。
  作为一个执行者和一个决策者,他所需要调控的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在地上开车和在天上开飞机”的差别。面对更多纬度、更为纷繁的事务,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也成为孙振耀的一大挑战。
  一直在跨国公司里做,孙振耀将管理看作自己的专业,他也早已驾轻就熟。忽然有一天,他发现成功的公司没有一家是靠管理赢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能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有独特的商业模式。
  如今,孙振耀几乎不读管理类的书籍,兴趣转向了软件外包等行业内的书。因为“管理的事情可以找人来做”,商业直觉对企业家来说更重要。做了几十年的解题者,孙振耀正在学会做一个好的出题者。
  好在孙振耀不是一个安于完成老板交待任务的人。十几年前,孙振耀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数码相机不离身。每当看到任何有趣、新鲜、奇怪的事物,他就会用相机拍下来,作为一种记录,“这种思考的方式告诉自己,不要有任何框架的限制,每种机会都有可能”。
  这两年,外包行业的并购越来越多,规模化成为明显的趋势。作为首批并购国外同行业公司的海辉软件,同样时刻关注着并购的可能。用孙振耀的话说,天天都在看有没有合适的并购对象。
  但风险也随之而来,在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机会背后,也常常隐藏着许多潜在的不利因素。与身经百战的创业家相比,孙振耀没有过多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成功铺垫道路,但他希望以职业经理人从执行层面的视角,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孙振耀因此提出“全面管理,系统决策”的理论。所谓系统决策,就是要将公司从使命、价值观、核心能力、商业模式、资源分配等一套体系全部过滤一遍,看这个对象与之是否匹配,剩下就是靠直觉与勇气来决定。
  一位企业家朋友说过一句话,“经营企业,百分之两百的付出都不够”,稍有不慎就可能就会面临万丈深渊。管理的技能可以通过训练逐渐提升,但商业的直觉更多靠天赋。“我有做企业家的想法,但并不太确定是否能做好,我愿意用另外的十年来实践”孙振耀说。
其他文献
面对一个遭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的产业,面对一个信心指数暴跌的航运市场,投资者要问:中国远洋目前是否还有投资价值?人们不禁好奇,一个曾被称为全球最会赚钱的航运公司是如何面对巨额亏损的?一个三次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公司到底是大还是强?但摆在魏家福面前的现实问题或许是:中远集团未来10年怎么布局?中国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道路怎么走?    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一年来的洗礼,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
期刊
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存在差异的不仅是制度。    “2001年,我刚刚来到香港做投资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帮我买新股。我当时非常激动,但是后来才知道,香港的新股不值钱,在这里盲目认购IPO新股的投资者都是刚从内地来的菜鸟。”  在深圳五洲宾馆,一位颇负盛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对笔者谈起刚刚移师香港的糗事,感叹道:“主要是A股市场打新股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那里太疯狂了。”  现在,就连证监会都认为,A
期刊
台湾科技界最高龄的CEO  类似台积电这样制度完善的公司,都无法顺利交棒,谁还敢相信,接班这件事是玩真的。    6月11日,有台湾“半导体教父”美誉之称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又多了一个新职务——台积电CEO。这个职务原本是四年前,由张忠谋亲手交给了他的接班人蔡力行,可是四年过后,张忠谋又把它从蔡力行手上收了回来,台积电发生了什么事?  已经78岁的张忠谋,原本应该是在家中含饴弄孙,他却重披战袍,再
期刊
TCL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遇到的问题。    李东生力挺国际化的同时,从2009年春天开始,中国企业家纷纷进入海外市场,跨国大收购滚滚向前。  在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  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姜汝祥看来,“T C L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T C L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中国企业在跨国收购中遇到的问题。在如今并购迭起的浪潮中,重新审视T C L跨
期刊
在金融风暴和日元升值双重危机下,松下、索尼、东芝等各大日系巨头无不深陷亏损泥潭,日立也难以独善其身。    年过花甲的日本人大野信行,现在每天清晨要坚持学习两个小时的汉语,他的办公室、住处、甚至车里,有关中国经济方面的著作、报告和简报到处都是,其中《中国CEO》一书是他的最爱。  今年4月1日,大野信行正式接手日立中国区新任掌门人的时候,8cm厚的“日立中国事业汇报书”成为这位日立中国“救生员”收
期刊
《英才》:你曾经讲,中国的风电行业发展要看政府政策?  武钢:风电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受政府的影响至少大于50%。现在推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国家特许权。国外也用过这样的方法,但仅仅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后来就完全市场化了。国家现在强调产业布局的调整,而风电产业有很多优势。高科技、制造业、可再生能源,这几个很关键的要素比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行业面临变革,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期刊
经历两次IT萧条期的职业经理人反思  十年间,富士通渐渐进入中国,但在武田春仁看来最关键的和最难的问题都是融入中国。     从大学进入计算机专业,30多年来武田春仁一直沉浸在0与1的理性世界中,他说感性的世界是自己比较缺乏的。可中国让他发生了改变。  50岁不到,武田春仁就被派到中国,出任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也就是那一年,他开始学习弹钢琴。  今年6月,武田春仁正式退休,他依
期刊
全球采暖行业老大躲过危机      最初的90多年里,“威能兔子”是黑白的,直到1993年,这只兔子变成了绿色,“节能环保”开始成为威能的关键词。    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0年的德国人罗夫·林巴赫(Ralf-Otto Limbach),于2007年10月加入威能集团——全球最大的采暖设备生产商,并出任CEO。  林巴赫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明智:“全球的能源,大致有30%消耗在汽车中,40%消耗在建筑中
期刊
受益3.5万亿铁建大投资  面对“4万亿投资计划”,中国中铁将如何调整企业战略?他们的投资会流向哪里?他们对所处的产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们会对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他们自身又会发生怎样深刻的变革?他们是否做好未来政策回调的准备?本刊独家追踪中铁的演变,亦在探索中国的产业龙头是如何应对中国商业史上正在发生的巨变。    大型央企国航、东航、中铁、中铁建等去年接连爆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
期刊
时代华纳分拆AOL  在与时代华纳合并后,AOL一直处在不停歇的折腾之中,押宝广告,忽视消费者业务,使得其优良资产不断贬值,“最终沦落到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地步。    一个是世界传统媒体巨擘,一个是全球首屈一指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 O L)的这桩曾被看作是新旧媒体“天作之合”的联姻,在双方一起生活了8个年头后,最终以无奈“分手”。  2009年5月28日,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