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熟悉生活,抒自我情感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我真实的情感,一直是学生作文的追求。关注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最能描绘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也最能打动读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描写熟悉的生活场景,抒发自我感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样为各个学段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确立了导向,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广义讲,作文活动本来就属于生活内容范畴,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内容,作文教学就是生活教育的一个版块。作文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融入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拓宽学生眼界和视野,丰富学生习作素材,陶冶情感。就目前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便是借助范文,由教师先讲解,学生再读,最后进行仿写。
  在作文写作指导中,教师总是枯燥无味地向学生讲解文章的要素和结构,在评讲学生作文的时候,也是依据这几大要素进行评分,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尤其是词不达意以及作文主题不够明确,使得作文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和活力,无法体现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观察中提炼写作观点,从生活经历中获得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同步提高。
  一、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写作的材料和思维都来自生活,学生写作的过程正是一个对生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离开了生活本源,写作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学生写作的过程不能融入生活,没有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切身体验生活的滋味,必然会致使作文空洞无物。只有教师带领学生真正投入生活,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作文拥有源头活水,才能引导学生积累和利用生活素材,从生活中提炼作文主题,写出个性鲜明、感情真切的作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仔细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产生见解与看法,并不断丰富其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其眼界越来越开阔。在开展写作教学前,教师要先告知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并提出要求,让其结合观察所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眼中、心中的人和事。
  此外,教师在确定作文题目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且作文题目可以激发其写作兴趣。例如在学完描写树木的几篇课文后,可以以《家乡的树》为题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如果在讲解作文要求后直接让学生坐在教室中写,学生对树木形状、特点的描写都会不具体,自然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我们要利用孩子们喜爱大自然的天性,组织学生到作文语言与写作思维的“源头”——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当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时,在树林中、草地上、小河边跑来跑过,观察着、琢磨着各种各样的树木。面对一棵棵不同形状、特点的树木,激发了学生们各自的观点和思想情感,有的喜欢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有的喜欢硕果累累的桃树,有的喜欢傲雪耸立的青松,有的喜欢树冠如伞的大槐树。在细致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执己见,争先恐后述说不同树木的特征,赞美自己喜欢的树。因为观察得十分仔细,所以写的时候栩栩如生,言语间流露出对树木和家乡的喜爱之情,作文训练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生活是学生的语言储存地
  (一)观察生活,加深文字理解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学生本来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疏于观察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写作资源的整理与拓展,不能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固然导致学生生活体验缺失、写作兴趣不高、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不充实、语言平淡无味、结构杂乱无序、情感牵强附会。
  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所以一旦遇到稍难的词句便无法理解,无法灵活使用,假如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认真地观察生活,选出生活中与之有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句所体现的生活景象,其就能感受词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这些词句会变得更容易。如学生在文章中学到“万绿丛中一点红”一句诗的时候对此不太理解,在春游时,当学生登上山顶,从山上俯瞰整个山麓,只见山下绿油油的麦田中生长着一棵桃树,正是开花的时节,桃红麦绿,对比鲜明,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个情景,通过此情此景再来感受“万绿丛中一点红”,学生立即茅塞顿开,很容易便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悟诗中语句的精美之处,加深了其对诗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词句善加利用,如此一来,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便会灵活地引用这些诗句,增添文章的意趣。
  (二)观察生活,感悟语言魅力
  生活语言不仅极具立体感,而且极具趣味性,例如“黑黝黝、大大方方、快快乐乐”等词,学生如果积累的词语越多,则写作文的时候选择也就越多,用词也会越准确,如此不仅可以准确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避免词不达意的现象。此外,生活中有许多的歇后语和俗语都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例如“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把智慧合起来的力量十分大,再比如“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见”“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等,语言十分简洁,但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且容易记忆,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宝库。有些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没有积累语言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词语积累本,在生活中只要看到好词好句便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比比谁积累最多。
  (三)回归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指导学生将作文回归生活,是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实践。写作文的时候要想达到情文并茂,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还需增加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熟悉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沃土,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情感的触发点。要指导学生对自己身边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学习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进行认真观察,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设备资源,从网络上下载富有生活元素的图片及视频,也可以自己利用手机、摄像机录制身边的一些活动场面,在作文教学中予以展示和播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生活记忆,使他们如临其境,从而使得习作拥有源头活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生活,唤醒生活经历沉淀,激活对生活的思考活力,关注自己和社会生活,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细细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用自己的笔触去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广度又充满情感的自然之文。情感體验离不开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在写作前设计话题,让学生对平时观赏的风景名胜、体验的人情风俗、了解的新闻时事、身边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等等进行回忆,在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后用口语进行表述,说给同学们听。有了生活化的作文素材后,再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文字技巧,结合切身的生活经验,一定会使得作文充满生活情趣。
  总而言之,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回归生活。小学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突破落后的教师指定题目、学生闭门造车的程序化作文教学模式;要彻底革除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假大空、有口无心、无病呻吟的弊端,把作文教学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丰富语言和内心情感,并创造性地运用文字表现自己的生活,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责任编辑 李 芳)
其他文献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本质,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应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真分数与假分数”为例,谈谈教材解读与教法实施的思考。  深度解读教材,领会教学深意  北师大版“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编排顺序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以对分数、分数单位的熟悉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分饼”的活动情境和问题串。  第一,创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阅读的目标要求为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文章中一些灵动之词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精妙。  换句辨析,体会文章之精妙  有些词句,初看不是很重要,学生往往也不会注意。这时,教师就必须有一双慧眼来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用换词辨析的方法揭开这些字词神
假设我们以园丁来比喻教师,幼儿教师可能只是做了基本的“育苗”职责,而一入幼师便做好了终身做“无名英雄”的准备。天津河东区第一幼儿园(简称“河东一幼”)的高歌今却将这一职业诠释得另类色彩,她不畏学前教育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不轻浮不焦躁,耐心、细心,在润物细无声中默默奉献,进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称赞、幼童的信任。作为河东一幼的党支部书记,高园长身上有着多副担子,成功打造了天津市第一批示范幼儿园
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为英语学习创设环境  学生每天都处在校园这个大环境和班级这个小环境中。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朝正面方向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让他们不知不觉于生活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让班级和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利场所。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
【摘 要】大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系统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单元结构分析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依托。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为例,阐述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结构分析的操作路径,希望为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结构;认识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6-0170-02  【
有幸聆听了潘建明、钱云翔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专题报告,两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课堂从师本走向生本、教师从主导走向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育理念。潘建明教师在《找规律》一课中体现了其因材循导、让学生自觉体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思想理念。  在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遵循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成长逻辑链的规律,抓住核心知识发展的根本,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组织了学习活动
【摘 要】《义务教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运用思维导图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思维导图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博赞发明,它是一种大脑图式思维工具,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更加具体化的思维方式。导图突出思维的重心和层次,强化联想功能,适用于呈现研读教材的过程,能非常直观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华夏子孙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璀璨文化瑰宝,而武术教学是继承和发扬武术的重要途径。学校武术开展与普及的多样化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人数以及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及武术文化的传承。探究开展武术教学的多元化,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武术课,了解武术知识技能,养成尚武习德精神,弘扬武术国粹文化。大部分小学生存在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这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
“人生能有几回博。”小学六年级可谓人生第一博,这第一博就由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与之相伴,这是一种缘分。待孩子们成人之后,能记起的第一任教师恐怕就是送其毕业的我们。仅此一点,我们的肩上就又多了一份责任,因为,我们的付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对某些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跳龙门”,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打包”自己。无论将来他们进入那一所中学,都是以此为起点的。起点的高低与这一年的拼搏有很大的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和学生学习需求相符,因此教师要改变自我教学方法,尤其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做好语文问题导引,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思考时间,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此背景下,展开对小学语文问题导引探究式教学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问题导引;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具体需求来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