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钢20辊可逆轧机吊装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辊可逆轧机机组轧制工艺先进,轧制出的帶钢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好,支撑辊、两中间辊使用寿命长,一中间辊、工作辊换辊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在我国各大钢厂冷轧、硅钢车间取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在施工中,由于设备工艺布置复杂,生产用行车吊装能力不足,而导致设备吊装施工困难,导致吊装施工准备周期较长,一般施工措施难度较高。文章意在探索如何缩短吊装周期,降低施工难度。
  【关键词】20辊可逆轧机;机架吊装;一次就位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宝钢取向硅钢后续工程标段一(RCM-3机组)设备安装工程中的20辊轧机由日本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设计并与国内合作制造,本机组液压、润滑设备安装在设备基础下方的地下油库内,设备基础周边无承重地坪。
  1.2 主要大件实物量
  
  
  
  1.3 工程特点
  轧机内外机架吊装重量大,施工场地狭小,厂房内布置两台行车(额定起重量:35吨)无法满足机架的吊装要求,
  1.4 一般施工方法
  1.4.1 双车抬吊
  一般利用厂房内布置的行车进行双车抬吊卸车安装轧机外机架,制作升降滑轨,将轧机内机架放在滑轨上,拉入轧机外机架后进行二次就位,滑轨必须根据轧机机架尺寸在现场制作,并且需要对滑轨进行调整,保证滑轨中心与轧机中心重合;双车抬吊轧机机架需要使用100吨级专用吊具,吊具自重一般在8~10t,抬吊过程中,行车处于超载状态,并且对两台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指吊工配合默契程度有很高要求,危险系数较高。
  1.4.2 液压机械臂就位
  液压机械臂吊装能力出众,一般工程用液压机械臂可安装300t左右的轧机机架,但是液压机械臂使用时轴线位置固定,不能横向移动,对设备卸车位置要求高,且吊装轧机外机架时的站位与吊装内机架时的站位不同,在整个吊装过程中需要多次移位。
  1.5 本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履带吊进行吊装,并且利用履带吊在满足吊装能力的情况下,吊装半径能灵活变动以及进行吊物行走的特性,为履带吊设置了专用行走路线,以弥补设备运输车辆因自身原因无法行驶到位的情况,将设备卸车、吊装就位一次完成。
  2 施工平面布置
  2.1 设备进场及吊机站位布置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根据轧机机架重量选择吊装用CCH2000型200t履带吊,设备卸车及机架翻身必须在下图所示的履带吊行走区域进行,安装前,履带吊行走区域必须铺设完毕,2D204~205线间道路通畅。具体示意图见图2-1。
  
  图2-1 履带吊站位及拖车行走示意图
  2.2 吊机行走路线铺设要求
  RCM-3机组场地狭小,必须从2D204-205线间的新建道路进场,并经钢卷存放区重载地坪倒车至卸车位;考虑到履带吊基本杆高度加车身高度,高于车间内厂房三管桁架底标高,因此,履带吊的有效吊装空间局限在203-204线之间,机架必须由拖车运输至机架中心超过203线的位置,方可卸车吊装。
  本次吊装施工吊机选则CCH2000型200t履带吊,自重约193吨,吊装设备重量按80吨计,吊装时对地面的荷载合计达到273吨,为保护设备基础顶板,使荷载均布,需铺设路基箱,路基箱铺设前,应在铺设位置下垫沙袋,防止由于路基箱底面不平整导致局部受力集中而损坏设备基础顶板。
  3 机架安装方法
  3.1 机架安装流程
  根据施工图纸,机架吊装计划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先将驱动侧外机架吊装至底座就位,在外机架窗口下部及底座上各安装两个临时支撑,并将临时支撑标高调整好固定。
  第二步,将内机架下部吊装至临时支撑上,在内机架上部四角各安装一个临时支撑,将临时支撑标高调整好后固定。
  第三步,将内机架上部吊装至临时支撑上。
  第四步,将操作侧外机架吊装就位。
  3.2 施工要点
  3.2.1 吊装机械选择
  按照吊装重量最大80吨计,选用CCH2000型200吨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卸车、吊装施工。
  CCH2000型履带式起重机,选用杆长18.3m,其作业参数如下:
  
  
  
  根据现场实地测量及画图计算,外机架吊装时选用9m作业半径,内机架吊装时选用8m作业半径。CCH2000型履带式起重机在18.3m杆长的工况下满足内外机架的吊装需求。
  3.2.2 钢丝绳选择
  根据图纸,起吊时外机架上设置的吊耳与外机架上角干涉,无法使用,因此只能利用大兜的方法,将钢丝绳穿过外机架上部窗口进行吊装。具体示意图见图3-1。
  
  图3-1 外机架吊装、受力示意图
  1)钢丝绳受力计算
  由图3-1可知,吊装时,每根钢丝绳对折为双股进行吊装;外机架单片重量按80吨计,吊装夹角为7°,则单边钢丝绳受力为:
  
  钢丝绳为双股吊装,则单股受力为
  
  吊装时不考虑动载系数,则安全系数取8,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
  
  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公称抗拉强度1770MPa,d=56mm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满足吊装要求。[1]
  2)钢丝绳绳长选择
  根据图3-1及钢丝绳受力计算得出需要,公称抗拉强度1770MPa,d=56mm钢丝绳2根,单根绳长12m。[1]
  3.2.3 吊装卡杆情况
  根据施工图纸,可以看出,外机架安装标高为-3.900m,内机架上部安装标高为+1.100m,CCH2000型履带吊吊装中心高度为2m,履带高度为1.5m,所以吊装高度最高为设备下表面离地面2m即可,新建RCM-3机组厂房三管桁架底标高为17900mm,屋面檩条底标高为21700mm,杆头净高度满足吊装要求。吊装卡杆情况见图3-2、3-3。
  
  图3-2 机架吊装卡杆情况示意图
  
  图3-3 内机架吊装卡杆情况示意图
  3.2.4 设备基础受力计算
  3.2.4.1 混凝土结构验算
  由于基础顶板跨度不同(跨度L=2.8m、5.8m),净跨为2.8m处顶板下部不加支撑,按简支单跨梁计算;净跨为5.8m处顶板下部等距增加2根三管支柱,按三跨等距梁计算。顶板厚度为0.77m,取单位宽度1m;履带吊自重(CCH2000)自重193t,履带宽为1.07m,长为8.08m;轧机机架自重74t;顶板上部型钢支架自重5t,路基箱自重10t;砂包自重2t。对已完基础顶板是否能承载上部施工时所产生的荷载进行验算。
  1)最不利情况时荷载
  最不利情况为全部荷载都施加在0.77m的顶板上时,因此荷载组成如下:
  基础顶板混凝土自重:0.77m×2500kg/m3×10N/kg=19250N/m2
  履带吊自重(CCH2000):(193000kg×10N/kg)/(1.07m×8.08m)=223235N/m2
  轧机机架自重:(74000kg×10N/kg)/(1.07m×8.08m)=85593N/m2
  顶板上部型钢支架+路基箱+砂包自重:[(5+10+2)×1000kg×10N/kg]/(1.07m×8.08m)=19663N/m2
  一般情况下施工荷载:3000N/m2
  2)荷载设计值[2]:
  
  =[1.2(19250+223235+85593+19663)+1.4×3000]×1.07
  =(417289+4200)×1.07
  =450994N/m
  :基礎顶板混凝土自重、履带吊自重、轧机机架自重、轧机机架自重与顶板上部型钢支架+路基箱+砂包自重总和。
  :施工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总和。
  由于履带吊的履带1/2压在跨度2.8m的板上,1/2压在跨度5.8m的板上,因此计算时q=225497 N/m。
  3)吊装时产生的弯矩(M)
  A 净跨为2.8m处顶板
  a 支座反力:RA=RB=qL/2=225497×2.8/2=315696 N
  b 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225497×2.82/8=220987 N.m
  B 净跨为5.8m处顶板(净跨为5.8m处顶板下部等距增加2根三管支柱,L=1.933m)
  a 支座剪力:VA=0.4qL=0.4×225497×1.933=174354 N
  VD=-0.4qL=-0.4×225497×1.933=-174354 N
  VB左=-0.6qL=-0.6×225497×1.933=-261532 N
  VB右=0.5qL=0.5×225497×1.933=217943 N
  VC左=-0.5qL=-0.5×225497×1.933=-217943 N
  VC右=0.6qL=0.6×225497×1.933=261532 N
  支座剪力比较:VA=VD=174354 N<VB=VC=261532+217943=479475 N
  b 支座弯矩:MB=MC=-0.1qL2=-0.1×225497×1.9332=-84257 N.m
  c 跨内最大弯矩:M1=0.08qL2=0.08×225497×1.9332=67405 N.m
  M2=0.025qL2=0.025×225497×1.9332=21064 N.m
  d 支座剪力及弯矩比较
  支座剪力比较:VA=VD=174354 N<VB=VC=261532+217943=479475 N
  弯矩比较:M2=21064 N.m<M1=67405 N.m<MB=MC=84257 N.m
  4)结构强度验算
  已知:截面尺寸0.535×0.77m,混凝土C30,钢筋Ⅱ级,受拉、受压钢筋各为3Φ25(As=A′s=1473mm2),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钢筋受拉、受压强度设计值f=f′y=300 N/mm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 N/mm2。
  A 梁有效高度:ho=770-30-25-15=700 mm
  B 受压区高度: (1473×300-1473×300)/(535×14.3)=0mm
  C 截面的抵抗弯矩:
  a 净跨为2.8m处顶板验算
  
  =[14.3×535×0×(700-0/2)+1473×300×(700-30)]/1000
  =296073 N.m
  ∵〔M〕=296073 N.m>Mmax=220987 N.m
  ∴基础顶板跨中能承载吊装施工时所产生的弯矩,结构安全。
  b 净跨为5.8m处顶板验算(净跨为5.8m处顶板下部等距增加2根三管支柱,
  L=1.933m)
  
  =[14.3×535×0×(700-0/2)+1473×300×(700-30)]/1000
  =296073 N.m
  ∵〔M〕=296073 N.m>MB=MC=84257 N.m
  ∴基础顶板能承载吊装施工时所产生的弯矩,结构安全。
  D 截面的抵抗剪力(hw=ho)[3]
  当hw/b=700/535=1.31≤4,V≤0.25βc fc b ho
  考虑基础顶板斜截面的箍筋为非封闭式,因此公式修正为V≤0.125βc fc b ho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βc =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βc =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a 净跨为2.8m处顶板验算
  
  =0.125×1×14.3×535×700
  =669418 N
  ∵〔V〕=669418 N>RA=RB= 315696 N
  ∴基础顶板能承载吊装施工时所产生的剪力,结构安全。
  b 净跨为5.8m处顶板验算(净跨为5.8m处顶板下部等距增加2根三管支柱,
  L=1.933m)
  
  =0.125×1×14.3×535×700
  =669418 N
  ∵〔V〕=669418 N>VB=VC=479475 N
  ∴基础顶板能承载吊装施工时所产生的剪力,结构安全。
  上述计算得出,基础顶板能承载吊装施工时所产生的弯矩及剪力。
  3.2.4.2 路基箱支撑架稳定性受力计算
  1)轧机底座处路基箱支撑架强度计算:
  A 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计算
  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
  按最不利情况计算,即双立杆承重吊机及设备总重268t重量。
  (履带吊自重193t+下内机架重量74t+吊索具1t=268t)
  N = 2680/2=1340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2.73 cm;
   支撑架使用材料为300*200*8*12 H型钢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70.08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757.37 cm3;
  σ--------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最大立杆长度计算,为3.130m
  则,l0/i =2810 / 127.3 = 22.1 ;
  由长细比 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941 ;
  支撑架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340000/(0. 941×7008) = 203.2 N/mm2;
  支撑架型钢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203.2N/mm2 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B 支撑架横杆抗弯强度计算
  a 支撑架横杆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其中,M ---- 横杆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 :
  按单横杆承受1/2总重之重量,即134t。
  M = 0.1ql2=0.1*(1340/1.0)*10002=134*106 kN.m;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757.37 cm3;
  σ--------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则,支撑架横杆最大抗弯强度计算值 :
  σ=134000000//757370 = 177 N/mm2;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77 N/mm2 小于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b 支撑架横杆挠度控制计算公式:
  最大挠度为:l/400
  其中q ---- 均布载荷:(2680/2)/1.0=1340 kN/m;
  l ---- 跨度:1.0m
   E---- 弹性模量:E=2.06E5Mpa
  I ---- 截面惯性矩:11360.67cm4
  则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340×10004 /(100×206000×113606700)= 0.39 mm;
  最大允许挠度[ν]=1000/ 400=2.5 mm;
  横梁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39 mm 小于 H型钢的最大允许挠度 2.5 mm,满足要求。
  称重装置处路基箱支撑架强度计算:
  A 支撑架横杆抗弯强度计算
  a 支撑架横杆抗弯强度计算公式:
  
  其中M ---- 横杆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 :
  按双横杆承受1/2总重之重量,即每个横杆为(268/2)/2=67t。
  M = 0.1ql2=0.1*(670/2.2)*22002=147.4*106 kN.m;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757.37 cm3;
  σ--------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则,支撑架横杆最大抗弯强度计算值 :
  σ=147400000//757370 = 194.6 N/mm2;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94. 6 N/mm2 小于横杆的抗壓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b 支撑架横杆挠度控制计算公式:
  最大挠度为:l/400
  其中q ---- 均布载荷:670/2.2=304.5 kN/m;
  l ---- 跨度:2.2m
   E---- 弹性模量:E=2.06E5Mpa
  I ---- 截面惯性矩:11360.67cm4
  则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304.5×22004 /(100×206000×113606700)= 2.06 mm;
  最大允许挠度[ν]=2200/ 400=5.5 mm;
  横梁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2.06 mm 小于 H型钢的最大允许挠度 5.5 mm,满足要求。
  集油盘砼板支撑架强度计算:
  
  截面力学特性参数:
  IX=59716.5cm4
  i=73.49cm
  
  A 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计算
  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
  按两组立杆承重吊机及总重287t(设备总重268t+路基箱10t+黄砂2t+钢砼2t+路基箱支撑架5t=287t)重量。
  N = 2870/2=1435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73.4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99.53 cm2;
  σ--------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最大立杆长度计算,为2.6m
  则,l0/i =2600 / 734.9 =3.4;
  由长细比 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949 ;
  支撑架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340000/(0.949×9952) =141.2 N/mm2;
  支撑架型钢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141.2N/mm2 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履带吊站位路基箱铺设、支撑架设置见图3-4、3-5。
  
  
  图3-4 履带吊站位路基箱铺设及支撑架设置平面布置
  
   图3-5 履带吊站位路基箱铺设及支撑架设置立面图
  
   图3-6 局部放大示意图一图3-7 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图3-8 局部放大示意图三
  
  4 结论
  4.1 施工周期及人力使用情况对比
  4.1.1 双车抬吊法施工周期及人力使用情况(宝钢五冷轧一标段)
  
  
  
  4.1.2 液压机械臂吊装施工周期及人力使用情况(新钢3.5米轧机工程)
  
  
  
  4.1.3 履带吊吊装施工周期及人力使用情况(宝钢取向硅钢后续工程(第一步)标段一)
  
  
  通过对三种施工方法的列表比较,可以看出,履带吊吊装施工,比双车抬吊法节省施工工期4天,节约人力资源42人工*日,比液压机械臂吊装节省施工工期3天,节约人力资源76人工*日。
  综合以上所述,在单机架20辊可逆轧机工程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履带吊对轧机机架进行吊装施工,具有危险性小,可操作性好,支护简单,在节省施工工期及节约人力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
  [2]《材料力学》第二版,单祖辉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S)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必须重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力合作,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控制好工程造价。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新特点,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问题与原因,探讨了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新特点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河道已不仅仅具有“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等水道的基本功能, 而且还具有“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 等的功能, 人们渴望见到水清天蓝、绿树夹岸、鱼虾徊游的河道生态景观。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河道综合治理中的护坡也由原来的纯工程性措施逐步向生态型发展。本文阐述了建设生态型河道的要求和特征,探讨了生态护坡技
期刊
【提要】:钢支撑体系是目前地铁施工多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基坑开挖后,钢支撑架设时间与围护桩桩体变形有直接关系。合理安排钢支撑架设时间,可有效防止基坑变形、围护桩位移。  【关键词】:钢支撑安装 监测时间 桩身位移  Abstract:Steel support system is the use of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 of the build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围绕着电厂热工自动化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概念及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现状,重点就其中DCS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热工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热能工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信息
期刊
【摘要】给排水系统与建筑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人性化计是保证用户的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考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降耗也是现代世界资源形势的内在要求。另外,无论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是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使用方面,都应大力推广节能,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现代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  中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安全性的直接保证,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规定,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认识,从而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结构
期刊
摘要: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抗干扰工作的意义非常大,本文针对其干扰源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干扰源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途径,希望给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干扰源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时社会的发展,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越来越多,而随着其技术应用的深入,机电一体化已经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是
期刊
【摘要】“强柱弱梁”是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梁铰机制的重要结构措施。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很多,在设计工作中,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真正实现“强柱弱梁”,已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关心的大问题。本文阐明了“强梁弱柱”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强柱弱梁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建筑结构中的强柱弱梁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强柱弱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框
期刊
摘要: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PLC主要构件、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应用范围、应注意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干扰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给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PLC;工业;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PLC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控制,由于其功能非常强大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 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 都有可能使整个结构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结构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原则;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步发展, 高层建筑在城市化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