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结构中的强柱弱梁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强柱弱梁”是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梁铰机制的重要结构措施。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很多,在设计工作中,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真正实现“强柱弱梁”,已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关心的大问题。本文阐明了“强梁弱柱”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强柱弱梁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建筑结构中的强柱弱梁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强柱弱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密切相关。试验证明,梁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抗震性能较好,因此,抗震规范提出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强柱弱梁”实质是控制塑性铰在框架中出现的位置,让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的耗能塑性铰应较早、较多出现在梁端。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中塑性铰可能出现在梁上,也可能出现在柱上:梁的跨中出现塑性铰将导致局部破坏;柱中出现塑性铰,不易修复而且容易引起结构整体性破坏或倒塌;而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却可以使结构在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吸收和耗散较多的地震能量,因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一、“强梁弱柱”形成的原因
  结构内力分析中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 却在梁的承载力设计中不考虑此贡献, 极大的高估了梁的实际受力,造成梁负筋的超配, 客观上形成“强梁弱柱”。
  震害表明, 混凝土楼板尤其是现浇楼板和梁一般具有良好的共同协调能力, 可以按T 形梁的形式工作, 但是实际设计中若都以T 形梁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却非常难以实现。规范规定框架梁可以适当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计算(一般刚度放大系数1. 5-2.0) , 这是合理的, 但是在进行承载力设计时, 若以此内力对矩形梁截面进行设计则过分低估了楼板对梁的承载力贡献。合理的方法之一是以此内力对T 形梁截面进行设计, 但是考虑到具体每根T 形梁截面尺寸定义和设计的烦琐, 实际设计时, 可以根据刚度分配原理和调整梁的计算内力进行梁截面设计。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根据结构布置情况, 分析梁的刚度放大系数, 假如为1.8, 那么结构分析之后的设计内力Md 应该进行折减调整, 即Md/1.8 作为矩形截面梁的设计弯矩, 此时设计剪力Vd 不调整, 完全由梁承担是合适的。而对柱来说, 还是应该按照未经折减的弯矩进行内力放大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此时, 要保证梁两翼的楼板钢筋不能太少, 且满足一定的抗拉锚固要求。
  二、强柱弱梁的影响因素
  1、柱轴压比的影响
  现行规范轴压比限值偏高是导致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地震过程中,轴压比过高容易造成柱压溃破坏,适当控制轴压比对实现强柱弱梁机制是非常有益处的。
  2、梁计算中楼板的影响
  在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不考虑楼板参与整体计算,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将荷载倒算的梁上,而在计算水平荷载(地震与风荷载) 的时候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提高作用,用一个中梁(边梁) 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作用,但计算梁配筋的时候又只考虑矩形截面,这样一来形成了本来是T 形梁承受荷载,钢筋计算却完全集中在矩形截面中。
  3、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围护结构是砌体墙,而地震作用下砌体墙与梁一起运动,无疑对梁有一个较大的加强作用。而柱子一般情况下额外承受砌体墙与梁共同作用产生的剪力,这对抗震规范“强梁弱柱”机制的实现是个很大的挑战。对墙体较多的框架结构,填充墙在建筑中大多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框架结构刚度中心较大偏离计算模型中的刚度中心,结构计算时仅仅进行周期折减是不能完全考虑其对框架的真实影响。
  4、裂缝计算加大了梁端的抗弯能力
  不合理的裂缝计算加大了梁端配筋面积,导致梁端计算弯矩过大,梁端裂缝宽度计算值大于实际值,同时,加大梁端配筋,抗震调幅与梁端裂缝挠度计算的矛盾,对“强柱弱梁”机制实现增加了新的负担。
  5、梁底配筋的不合理
  现阶段梁配筋设计绝大部分都采用国家标准图03G101-1,设计施工不区分具体情况而盲目套用图集,造成梁端底面实际配筋大大超出强柱弱梁计算中对应于梁底弯矩设计值的配筋量,当跨中弯矩对底筋起绝对控制作用时,所有底筋均锚入柱中,使梁端抗弯矩能力大大增加,问题更严重。
  6、梁柱刚度比过大而导致强柱弱梁机制难于实现。
  梁柱刚度比超过一定值,在水平侧向力作用下,框架柱相对弯矩增幅会大于框架梁相对弯矩增幅( 相对弯矩= M/Mu) ,框架柱会先于框架梁达到抗弯承载力而出铰;当层间剪切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框架柱端纵筋不屈服,柱端混凝土压应变也会达到极限压应变而发生破坏,导致柱端抗弯承载力降低。再加上P-δ效应,使结构无法再形成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荷载较大,梁跨度较大。
  三、建筑结构中的强柱弱梁设计要点
  1、充分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
  在计算上,充分考虑现浇楼板平面外的刚度,可采用壳元细分。现浇楼板内的钢筋有增大梁端负弯矩受弯承载力的作用。参与受力的板内钢筋的范围与梁端的屈服程度有关: 梁端未屈服时,板内钢筋基本不参与受力; 随梁端屈服的严重程度增大,板内参与受力钢筋的范围增大,但板内钢筋参与的程度随着钢筋离开梁肋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为真正实现强柱弱梁,计算梁端的受弯承载力时,应适当考虑现浇楼板中的钢筋对框架梁端部实际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考虑框架有效翼缘宽度范围( 考虑楼板受拉,可近似取梁两侧各为3 倍楼板厚度范围) 内,与框架梁跨度同向的板顶钢筋的作用。但此时应注意,板有效宽度内与梁平行的钢筋应根据框架梁负弯矩纵筋的要求延伸足够长度后才能截断。
  2、保证抗力和效应计算截面的统一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抗震设计的结构应采用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同时采用柱边缘截面处的梁内力设计值,使构件承载力和荷载效应计算截面统一。另外,在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中,也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同时也采用柱边缘截面处的梁端内力值,确保抗力和效应计算截面统一,从而避免裂缝宽度验算不致影响“强柱弱梁”的实现。
  3、梁底筋的合理配置
  在柱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协调配筋方式”来弱化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从而使柱的受弯承载力间接加强。即,在柱两端框架梁截面高度相等的条件下,可通过调整梁下部钢筋的直径,使尽量多的梁下部钢筋在柱支座内拉通设置,在支座外搭接。通过协调配筋方式,避免了梁柱节点核心区内钢筋过于密集,使纵筋与混凝土更好地锚固,以便于施工,有利于“强柱弱梁”的实现。另外,根据弯矩配筋包络图,梁跨中下部截面的配筋,在满足规范有关梁端上下钢筋比值的条件下,可不全部伸入支座,也可减少“强梁弱柱”的发生。
  4、合理控制梁筋的超配
  应严格控制梁端实配钢筋,对梁端负弯矩钢筋不应超配( 控制实配钢筋不超过计算钢筋面积,一般情况下,可取实配钢筋面积为0. 95-1. 0 倍的计算钢筋面积) ; 对梁端正弯矩钢筋应控制超配比例(一般情况下,可控制超配系数在10%以内) 。
  5、限制梁、柱的线刚度比
  限制框架柱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比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可取1. 5-2. 0。有些地方标准已有相关的规定。
  6、提高柱的配筋率、配箍率,降低柱的轴压比限制
  总之,影响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有理论研究的滞后、设计计算的缺陷和抗震构造的不足等。设计人员应从工程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出发,对各种可能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因素予以全面考虑,采用合理的结构分析方法和模型。在目前有些影响因素还不能精确考虑的情况下,加強概念设计,结合建筑图对重点部位进行适度的加强,以充分保证“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周军文,齐永胜,鲁良辉.对“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分析[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1(06)
  [2] 陈仁朝.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34)
  [3] 黄华,施明君,刘伯权,吴涛,李楠.框架结构“强梁弱柱”问题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S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加强,而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难点之一,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一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选择一种经济且安全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与建筑物上部结构相适应的基础类型,能够在发挥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较紧密地配合方面发挥了更大的、更充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要求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
期刊
【摘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更显得重要,要彻底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的现状,个人认为在机电安装施工中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是必须作为首要任务来加。本文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的作用以及成本管理的措施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安装工程由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必须重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管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力合作,才能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控制好工程造价。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新特点,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问题与原因,探讨了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新特点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河道已不仅仅具有“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等水道的基本功能, 而且还具有“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 等的功能, 人们渴望见到水清天蓝、绿树夹岸、鱼虾徊游的河道生态景观。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 河道综合治理中的护坡也由原来的纯工程性措施逐步向生态型发展。本文阐述了建设生态型河道的要求和特征,探讨了生态护坡技
期刊
【提要】:钢支撑体系是目前地铁施工多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基坑开挖后,钢支撑架设时间与围护桩桩体变形有直接关系。合理安排钢支撑架设时间,可有效防止基坑变形、围护桩位移。  【关键词】:钢支撑安装 监测时间 桩身位移  Abstract:Steel support system is the use of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 of the build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围绕着电厂热工自动化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概念及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现状,重点就其中DCS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热工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热能工程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信息
期刊
【摘要】给排水系统与建筑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人性化计是保证用户的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考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降耗也是现代世界资源形势的内在要求。另外,无论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是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使用方面,都应大力推广节能,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现代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  中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安全性的直接保证,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规定,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认识,从而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结构
期刊
摘要: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抗干扰工作的意义非常大,本文针对其干扰源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干扰源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途径,希望给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干扰源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时社会的发展,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越来越多,而随着其技术应用的深入,机电一体化已经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