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命题是世人最熟悉的一个哲学命题了,那就是“我思故我在”。笛卡儿第一哲学命题的第一次提出是在他1637年所写的《谈谈方法》一书的第四部分,但是并没有做详尽的论述。而是在他几年后所写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这个命题才有较为严密的阐释。
1 普遍怀疑
笛卡尔认为,“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凡可怀疑的,我们也都应当认为是虚妄的。”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笛卡尔这里所说的“我”是一个思想的主体。他解释道:“严格的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个“我”是超越形体的,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没有形体,不能摄取营养和走路,但却无论如何不能想象“我”没有思想。因此,在笛卡儿看来有一件事情至少是确定的,那就是,有个我是存在的,是可靠的,这是就连最疯狂的怀疑也不能怀疑的事情,是骗子也不能不承认的事情。我的存在,并不是我的身体。我的可见的手、脚和胳膊等,而是我的怀疑的这件事情本身,而我的怀疑就是我的一种思想状况,因此我们可以说“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Je pcnsc,doneje suis,I think,therefore I am,),我在思想,我在怀疑,故我是存在的。
2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这一命题包括两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是指思想活动,他说:“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必须注意的是,“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更重要的是“我思”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如果它是有具体内容和对象的思想,那么它就是可以怀疑的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后来哲学家所说的反思的意识。他虽然还没有用“自我意识”、“反思”这些词,但他已经表达出了这样的道理:一切思想活动的核心就是对这些活动的自我反思。他说:“当我看的时候,或者当我想到我在看的时候(这两种情况我是不加分别的),这个思想的我就不可能不是同一个东西。”就是说,思想的活动同时是反思的活动。当我在看在想的时候,我必须同时意识到我在进行这样的活动,因此,他没有区分思想活动与对于这一活动的意识。当我在看在想的时候,我可以不看不想任何东西,但对于“我在看”“我在想”的活动,却不可能没有意识。
他认为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也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来说,“故”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
3 命题的理论意义
这个命题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他的认识论意义,如果说,在近代西方有认识论的转向的话,那么笛卡儿的这个命题就是这个转向的先导。我们知道,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家们一谈认识,总是直接地在说,那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什么东西,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事物自身是怎么回事等等,但是现在,笛卡儿却说,我们不应该先看事物自身,而是应该先追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你说事物是什么,这都是你在说,而如果你连自己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你如何确认你的认识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换句话来说,你说的事物是什么这个认识的确定性是哪里来的?你凭什么说它就是真的?因此笛卡儿的哲学的真正含义就是追问知识的确定性的来源。而他的哲学第一命题就是他为我们找到的第一个确定的东西。
其次,这个命题有它的形而上学意义。因为这个命题实际上包含了思维和物体性广延相区分的内涵,普遍的怀疑的最基本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对感觉及其物体性事物对象的怀疑。(普遍怀疑也包括对想象的意识活动的怀疑)Cogito,ergo sum.Je pense,done je suis.I think,therefore I am,我们中国的学者有的人把它翻译为“我思故我在”,但是也有的专家在在近些年来指出,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西文里,它实际的意思是“我思。我是”。这个am就是系动词be的变位。而be并不就是存在的意思,因为,在西文里存在是另一个词exist,它们是不同的是两个词。我们知道,这个being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形上学的一个关键。从古希腊的巴门尼德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谈论这个问题。后一派专家认为我们的汉语中原来并没有使用系动词的习惯,“关羽者,晋人也”,里面并没有系动词,只是到了后来才加进了系动词“是”,但仍然有问题,因为我们似乎不习惯于说“我思,我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里的意思就是“我思,我是”,而不是“我思,我在”。
4 问题
笛卡儿的这个第一哲学命题虽然可以说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里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人会同意笛卡儿的论述,认为我思就是我们知识的一个“阿基米德之点”,比如康德和胡塞尔,当然他们对笛卡儿也不是没有批评,比如胡塞尔就认为笛卡儿的自我并没有进行先验和经验的区分,但这毕竟是在承认我思的意义的前提之下的问题,可以说他们和笛卡儿的哲学旨趣是比较一致的。可是到了现代(有人说胡塞尔的哲学是属于传统的),很多哲学家则对笛卡儿的这个我思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我思实际上不能作为一种确定性的来源,因为他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在萨特看来,这种纯粹的我思就是作为具有本体论含义的“现象的存在”的显现自身。当我在观看一个杯子的时候,我的意识就是杯子的显现,而杯子的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识。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不再首先是认知的对象,因为存在就是其自身的显现,故并不存在绝对的存在,显现就是其自身,它背后并没有什么别的东西。由此,我们是处于存在的地基上,而不再是在具有二元论嫌疑的认识论的地基上来处理问题。萨特的反思前的作为纯粹意识或纯粹的“现象的存在”的纯思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即我思也许并不是一个自身拥有的东西,我思总是一个存在的直接显现,我思就其自身而言首先意味着一种总是趋向某个东西的超越性和意向性,因为在事实上,作为一种纯思的我思就是一种主客未分的“现象的存在”自身。
梅罗·庞蒂要把我思拉回到非思之中,因为我思必须奠基于非思的土壤里。所谓非思。实际上就是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存在关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真正的共在关系。在梅罗?庞蒂看来,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是首要的,也就是说我思并不首先是一个自由自为的东西,而是他必须先与别的物体以及他人处于一个共在的关系当中。这样一来,我思就真正地不再是一个自身拥有的东西了。因此,对梅罗·庞蒂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自我拥有的精神或理念,也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存在,一切存在都是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的体现。而一个存在意义的揭示或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总是具体的、有限的,总是处于一定的背景性结构之中的,没有一个具体的背景就不会有存在的显现,而一个背景之所以是一个背景,这就意味着它是可变化的,意味着总有不可见的另一面未曾显现。因此,我思既然奠基于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之中,而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又总是具体的、有限的,那么我思就不再自我拥有,我思必然地相连于非思。
5 小结
我们说笛卡尔在关于“我思故我在”原理的论述中,把自我、理性的原则提到哲学高度,并摆在他的哲学首位,从而同中世纪神学权威直接对立起来。显然,笛卡尔这一原则在反对封建神学、启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启蒙思潮和一般哲学主体性原则方面有重要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它是“转移近代哲学兴趣的枢纽。”
注释
1 笛卡尔.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2,3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6.27.
1 普遍怀疑
笛卡尔认为,“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凡可怀疑的,我们也都应当认为是虚妄的。”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笛卡尔这里所说的“我”是一个思想的主体。他解释道:“严格的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个“我”是超越形体的,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没有形体,不能摄取营养和走路,但却无论如何不能想象“我”没有思想。因此,在笛卡儿看来有一件事情至少是确定的,那就是,有个我是存在的,是可靠的,这是就连最疯狂的怀疑也不能怀疑的事情,是骗子也不能不承认的事情。我的存在,并不是我的身体。我的可见的手、脚和胳膊等,而是我的怀疑的这件事情本身,而我的怀疑就是我的一种思想状况,因此我们可以说“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Je pcnsc,doneje suis,I think,therefore I am,),我在思想,我在怀疑,故我是存在的。
2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这一命题包括两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是指思想活动,他说:“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必须注意的是,“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更重要的是“我思”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如果它是有具体内容和对象的思想,那么它就是可以怀疑的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后来哲学家所说的反思的意识。他虽然还没有用“自我意识”、“反思”这些词,但他已经表达出了这样的道理:一切思想活动的核心就是对这些活动的自我反思。他说:“当我看的时候,或者当我想到我在看的时候(这两种情况我是不加分别的),这个思想的我就不可能不是同一个东西。”就是说,思想的活动同时是反思的活动。当我在看在想的时候,我必须同时意识到我在进行这样的活动,因此,他没有区分思想活动与对于这一活动的意识。当我在看在想的时候,我可以不看不想任何东西,但对于“我在看”“我在想”的活动,却不可能没有意识。
他认为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也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来说,“故”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
3 命题的理论意义
这个命题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他的认识论意义,如果说,在近代西方有认识论的转向的话,那么笛卡儿的这个命题就是这个转向的先导。我们知道,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家们一谈认识,总是直接地在说,那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什么东西,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事物自身是怎么回事等等,但是现在,笛卡儿却说,我们不应该先看事物自身,而是应该先追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你说事物是什么,这都是你在说,而如果你连自己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你如何确认你的认识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者换句话来说,你说的事物是什么这个认识的确定性是哪里来的?你凭什么说它就是真的?因此笛卡儿的哲学的真正含义就是追问知识的确定性的来源。而他的哲学第一命题就是他为我们找到的第一个确定的东西。
其次,这个命题有它的形而上学意义。因为这个命题实际上包含了思维和物体性广延相区分的内涵,普遍的怀疑的最基本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对感觉及其物体性事物对象的怀疑。(普遍怀疑也包括对想象的意识活动的怀疑)Cogito,ergo sum.Je pense,done je suis.I think,therefore I am,我们中国的学者有的人把它翻译为“我思故我在”,但是也有的专家在在近些年来指出,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西文里,它实际的意思是“我思。我是”。这个am就是系动词be的变位。而be并不就是存在的意思,因为,在西文里存在是另一个词exist,它们是不同的是两个词。我们知道,这个being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形上学的一个关键。从古希腊的巴门尼德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谈论这个问题。后一派专家认为我们的汉语中原来并没有使用系动词的习惯,“关羽者,晋人也”,里面并没有系动词,只是到了后来才加进了系动词“是”,但仍然有问题,因为我们似乎不习惯于说“我思,我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里的意思就是“我思,我是”,而不是“我思,我在”。
4 问题
笛卡儿的这个第一哲学命题虽然可以说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里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人会同意笛卡儿的论述,认为我思就是我们知识的一个“阿基米德之点”,比如康德和胡塞尔,当然他们对笛卡儿也不是没有批评,比如胡塞尔就认为笛卡儿的自我并没有进行先验和经验的区分,但这毕竟是在承认我思的意义的前提之下的问题,可以说他们和笛卡儿的哲学旨趣是比较一致的。可是到了现代(有人说胡塞尔的哲学是属于传统的),很多哲学家则对笛卡儿的这个我思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我思实际上不能作为一种确定性的来源,因为他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在萨特看来,这种纯粹的我思就是作为具有本体论含义的“现象的存在”的显现自身。当我在观看一个杯子的时候,我的意识就是杯子的显现,而杯子的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识。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不再首先是认知的对象,因为存在就是其自身的显现,故并不存在绝对的存在,显现就是其自身,它背后并没有什么别的东西。由此,我们是处于存在的地基上,而不再是在具有二元论嫌疑的认识论的地基上来处理问题。萨特的反思前的作为纯粹意识或纯粹的“现象的存在”的纯思理论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即我思也许并不是一个自身拥有的东西,我思总是一个存在的直接显现,我思就其自身而言首先意味着一种总是趋向某个东西的超越性和意向性,因为在事实上,作为一种纯思的我思就是一种主客未分的“现象的存在”自身。
梅罗·庞蒂要把我思拉回到非思之中,因为我思必须奠基于非思的土壤里。所谓非思。实际上就是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存在关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真正的共在关系。在梅罗?庞蒂看来,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是首要的,也就是说我思并不首先是一个自由自为的东西,而是他必须先与别的物体以及他人处于一个共在的关系当中。这样一来,我思就真正地不再是一个自身拥有的东西了。因此,对梅罗·庞蒂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自我拥有的精神或理念,也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存在,一切存在都是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的体现。而一个存在意义的揭示或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总是具体的、有限的,总是处于一定的背景性结构之中的,没有一个具体的背景就不会有存在的显现,而一个背景之所以是一个背景,这就意味着它是可变化的,意味着总有不可见的另一面未曾显现。因此,我思既然奠基于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之中,而我与他人以及别的物体的共在关系又总是具体的、有限的,那么我思就不再自我拥有,我思必然地相连于非思。
5 小结
我们说笛卡尔在关于“我思故我在”原理的论述中,把自我、理性的原则提到哲学高度,并摆在他的哲学首位,从而同中世纪神学权威直接对立起来。显然,笛卡尔这一原则在反对封建神学、启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启蒙思潮和一般哲学主体性原则方面有重要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它是“转移近代哲学兴趣的枢纽。”
注释
1 笛卡尔.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2,3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