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在地下的宫殿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亚细亚的最西端,距达达尼尔海峡6000米的荒原中,有一座不高的小山——比沙尔里克丘。1871年秋,两位不速之客——一位五十开外的德国人和他年轻的夫人来到这里。他们雇了100多个民夫开始挖掘这座小山,当地人看了无不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要干什么呢?”转眼1年多过去了,这位德国人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他们莫非是在寻珍探宝?是的,他们千真万确在这里掘到了包括金碗、金盘在内的无数金银财宝。然而,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这里掘出了几千年前沉睡于地下的古老文化。此人名唤舒里曼,他的目的是发掘出古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遗址。

希腊文化发祥之谜


  提起特洛伊,你一定会联想起古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木马”,也许你还知道这个词出自“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便是传说中流传下来的盲人荷马的作品——《荷马史诗》。“伊里亚特”说的是古希腊王们联盟渡海攻打特洛伊城,久攻不陷,10年后想出木马计才大功告成的故事;“奥德赛”则说的是木马计的策划者奥德赛乌斯,在攻下特洛伊后返回故乡途中的种种磨难。这两个故事据说出自公元前900年前后。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希腊最古老的故事,其中就描写了有文字记载前的希腊。那么,故事里讲的全是不折不扣的真人真事吗?没有任何物证。可是,故事中的人物是那么栩栩如生,使人们几乎能感到他们的呼吸。故事中的种种活生生的场面,靠文学这一神奇的力量,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田。

发掘特洛伊遗址


  舒里曼何许人也?他是个贫穷牧师的儿子,1822年生于德国一个偏僻的农村。1868年,他携带全部财产来到希腊,对特洛伊遗址进行了两三年的实地考察。他以《荷马史诗》为据做了种种分析。断言那座小山的下面便是特洛伊遗址。接着,大规模的发掘开始了。四个春秋过去了,为发掘他耗费了大笔资金。一个个城市遗址出现了,然而并没有一个是传说中的特洛伊城。
  1873年5月,他们在小山南部挖出了城门、宫殿。“难道这就是普利亚茅斯宫?”他们欢喜雀跃。但出土的全是残碎陶器片,哪有什么象征着王者华贵的金银财宝?近4年的岁月中,他不惜工本,不畏寒暑,废寝忘食求索的特洛伊,原来是这么一堆破烂儿!他大失所望,正准备急流勇退,停止发掘。可6月的一天,在城内发掘的民夫意外地挖出了一口铜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满满地装着金冠、首饰等金银宝器,舒里曼简直高兴得要昏过去了。就这样,特洛伊遗址发掘大获成功,舒里曼也暂停发掘回到希腊。

发掘美锡尼、梯林斯遗址


  这以后,舒里曼便遵循着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去寻觅“伊里亚特”中“黄金铺地的美锡尼”遗址了。1876年,他以一个希腊旅行家留下的记录为线索,开始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某地的发掘。在这里,他们掘出了原来的城门,挖出了伊里亚特王及他父亲的古墓,不用说,金银、玉器、象牙之类又是满载而归。
  接着,他又一鼓作气,准备将《荷马史诗》中的整个希腊遗址全部掘出。他发掘出了史诗中的“奥尔科美诺斯城”,这是在原来小山处的第二次发掘。又去发掘梯林斯遗址,还带上了一位德国的考古学者。这次掘出了宫殿,里面有庭园、大厅、浴室、卧室、回廊、大门等,有的与《荷马史诗》中所讲别无二致。
  发掘成果如此之大,这位雄心勃勃的发掘家还嫌不够,可惜这时他已68岁,力不从心了。1890年,他身患耳疾客死意大利,这项工作才停下来。
  舒里曼发掘的美锡尼、梯林斯遗址,大致无误,但他挖出的所谓特洛伊遗址就错了。到目前为止,特洛伊遗址一带已掘出9层。本来舒里曼认为第二层即是特洛伊,曾帮助过舒里曼的德国考古学家代爾贝尔特又把第六层当作特洛伊遗址。1930年,美国的布莱根重新进行有组织的发掘,判断第七层A为荷马时代的遗址,第七层B为铁器时代初期,第八层是古希腊殖民统治时期,第九层则是罗马时代的遗址……诚然,舒里曼的一些判断是错了,他把美锡尼等遗址都和《荷马史诗》挂上了钩,以为他掘出的就是古希腊的往昔。殊不知,他发掘出的是比古希腊文化更为古老的文化,由此又引出了一个更新的谜——爱琴海文化,引导人们探索希腊文化、爱琴海文化和克里特文化之间关系。单就这一点来说,舒里曼的功绩也是卓著的。

探索爱琴海文化


  人们早已知道,在古希腊文化之前即有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等,并把它们对希腊文化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但做梦也没想到,就在古希腊的土地上,曾经还有过比古希腊文化更早并且异于它的文化。在美锡尼、梯林斯遗址被发掘出来后,这个问题骤然变得举世瞩目。于是,人们在以希腊本土为开端,包括爱琴海中各个岛屿一带,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发掘。发掘结果证明,这些出土文物很多都有同美锡尼出土文物一样的特色,和古希腊留在文字记载中的器物迥然不同。这就是说,在产生希腊文化之前,美锡尼文化没有停留在希腊,而是在爱琴海一带扩散开了,于是引出一个惊人的大发现:曾经有一种和希腊文化殊异且相当发达的文化,在如此广阔的地域繁盛一时。
  爱琴海位于地中海东侧,横亘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之间。倘若打开地图,你会很快发现,爱琴海各岛是欧、亚、非大陆间的“垫脚石”,而克里特岛可谓交通要冲。顺着南部的克里特岛直进,便可抵达尼罗河口。
  在美锡尼发现的短剑上,有的刻有猫在水草丛中觊觎小鸟的花样。水草是尼罗河中的“纸草”;猫,则是希腊没有的动物。而在埃及,也发现了很多美锡尼式的陶器。由此看来,当时埃及、希腊本土及爱琴海各岛之间的来往是很频繁的。于是,学者把目光都集中在克里特岛上了。1900年以来,各国学者集中力量,对该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其中功劳最大者要算英国的考古学家亚沙·埃文思了。
  关于克里特岛,古希腊神话中有不少耸人听闻的传说,说是那里强大的国王米诺斯曾一度征服过古希腊的雅典;说是这个岛上有迷宫,内装“机关”,只要进去休想出得来;还说迷宫中有个牛妖,每年要从雅典送去14名童男童女供它享用,后来这个牛妖被雅典英雄台塞乌斯杀死了。   然而,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却在该岛北岸发掘出来了。这里埋藏着富丽堂皇的石造宫殿,看样子是用几百年才一点点地建起来的。其构造即使称不上迷宫,却也十分复杂。楼房有三四层,有带圆柱子的大厅,有无数的房间,有左拐右弯、错综复杂的回廊和楼梯。尤其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不仅有从天棚采光的浴室,还有几乎是近代抽水马桶式的厕所和很像样的下水道设备!此外,还有“土自来水管道”,各种陶器、瓷器、青铜器以及画着斗牛场面的壁画……由这些文物大致可看出克里特文化发达的痕迹,也可以确认其中有来自埃及文化的影响。
  研究证明,克里特岛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结束了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间,开始發达的克里特文化波及希腊本土。美锡尼文化约发达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以后,被称为美锡尼时代。于是,被认为发祥于克里特岛的“爱琴海文化”一词应运而生。但是,它为什么会被埋没如此之久呢?

爱琴海文化的泯灭


  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里特岛遭到了亚卡伊亚人的侵略,从此克里特岛便一蹶不振。王宫沦陷后,亚卡伊亚人在美锡尼建造了城堡和宫殿,爱琴海文化的中心也随之转至美锡尼。随着他们向海上扩张,爱琴海文化又扩散到西至西西里岛、西班牙,东至塞浦路斯岛、特洛伊、叙利亚、埃及……进攻特洛伊的大远征约发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这勇武的战争经人传颂,就成为流传下来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但是,美锡尼的繁荣也没持续多久。公元前1100年左右,住在北方的希腊人勇武剽悍,又使用了铁制武器,亚卡伊亚人不是对手便退至小亚细亚沿岸。于是,爱琴海一带落入彼时尚未开化的希腊人之手,一部分原地居民渡海逃往埃及等地。这些希腊人没能继承高度发达的爱琴海文化。
  也有人说,希腊人是爱琴海文化的破坏者,因为他们的侵略才使爱琴海文化泯灭于地下,并一时造成了文化的倒退。过了数百年,他们才建起了古希腊高度发达的文化。
  原来,灿烂的古希腊文化产生之前,还有这么一段被隐匿了的历史!
  经考古学者的努力,人们对爱琴海文化也知之不少了,但这些都是由发掘出土的文物做出的判断,只能是个大体的轮廓。很多人做了种种尝试,可惜都失败了,人们对破解克里特文字几乎绝望了。但到了20世纪中叶,峰回路转,剑桥大学的两位学者,温特里斯和查德维克,终于破解了黏土板上的一种线形文字(即传到美锡尼的那种)。他们用破解密码的方法来研究,发现这些线形文字是希腊语,内容都是些奴隶和财产的目录。1953年,他们发表的研究成果震惊了考古学界。
  围绕爱琴海文化,还残留着不少的谜。至今,一些英、美、德、意等国的有关人员仍在进行着发掘和研究工作,期冀出现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微信粉丝“酱油妹”问:  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有人说流感病毒杀不死,只能等它自己死?  得了流感就只能靠硬抗吗?  使用过氧乙酸、84 消毒液之类的东西喷洒环境可以消灭流感病毒吗?  我们为什么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病毒学博士于涛答:  第一个问题: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命,但具有部分的生命属性。独立的病毒无法完成任何生命过程,不表现出任何生
期刊
一些有争议的说法,比如地球是平的,或者杏仁可以治疗癌症,很容易被证明是错误的。然而,如果一种观点背后有“坚实”的研究支持,而且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所做的研究,那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推翻了。  饮用水中的氟化物问题就是这种情况。饮用水中加入氟的做法已经有数十年了,并且被不断证明这样可以减少儿童和成人的蛀牙。  但是有些人认为,氟是危险物质,他们散布耸人听闻的报道来阻止使用氟。  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氟化
期刊
在天体物理学中,没有比空间有多大这个问题更大的实证问题了。下文简述的就是有关宇宙的大小和形状的观念史。  空间大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旅行指南》中这样描述:“空间巨大、超大、无比大,大得令人难以置信。我的意思是说,你可能认为道路漫长,最终在化学家那里落脚,但这只是沧海之一粟。”  从某种意义上说,宇宙的边缘很容易标记出来:即一束光从时间的开始可能飞越的
期刊
这又是一个其结果事实上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的问题。  首先,几乎所有河里的动物都会死去。有几种鱼类将会彻底灭绝,还有很多品种将会受到极大伤害。  而且随后所有的冰都会融化。冰融化的过程会消耗巨大的热量,但在题中描述的这种情况下,美国境内的所有河流只是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所以它们很快就会融化。这会导致局部地区空气温度下降,但相对整个大气环境的热量收支情况而言,这只能算是一點儿小变化。  我们可以用冰山融
期刊
黏菌的集体智慧  地球上存在着已有几百万年历史的理性生物,但是,这里绝不是指智人的智慧,而是指由几千个不长脑袋的微小生物个体——黏菌——组成的群体。黏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微生物,其进化历史可追溯至数亿年前,在其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环境求生存的能力。是的,就是这种原生物,在抱团的时候,其工作能力远超一些先进计算机和软件,能够解答数学问题,并且绘制地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个人与集体  人们对黏菌不
期刊
南极松岛冰川上刚破碎的冰山。松岛冰川及其邻近冰川的融化,将西南极冰原的中心與海洋连接了起来,并将大量的冰排入海洋   在地球的两极和高山区,覆盖着大量年代久远的天然冰体,它们由地球上高寒地区的固态降水持续覆盖形成。蓝色星球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将她85%的淡水冻结在这些庞大的冰体中。它们覆盖着地球的两极、中低纬度区的高山,地球陆地1/10的面积曾属于这片冰雪世界。   而现在,越来越温暖的气候,正以前
期刊
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么储存记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麻省理工学院神经回路遗传学研究中心所长利根川进正带领研究团队研究记忆痕迹如何在大脑皮层中形成长期记忆。  其实记忆痕迹的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利根川进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证明了这些很早之前就提出的设想,但是有一点与设想的不同:记忆痕迹并非逐渐上传到前额叶皮层,而是直接上传到前额叶皮
期刊
2019年,创刊38年的我们休刊了,在报刊式微的背景中,我们很意外,自己的离开,让大家如此挂怀。   飞碟探索》是一本太特殊的雜志。很多人会因为它,回忆起那样一个年代——大家都曾无比好奇地望向天空,都曾热烈讨论碟状物体的飞行,都曾勇敢地想象人类之外的智慧生命,都愿意相信地球之外的宇宙中有无限可能。每个阅读过《飞碟探索》的人,都有过一段成为“公民科学家”的时光,那是好奇心与想象力被无限激发的时刻,如
期刊
识别地球之外的生命并不那么容易,如果那个地方的生命组成不是我们熟悉的材料就会更加困难。在1967年的科幻电视剧《星际迷航》中,柯克船长和他的船员调查了嘉纳斯六号星上的神秘谋杀者。那是一个名叫“奥尔塔”的岩石怪物,被界定为有生命的外星生物,与地球上的碳基生物很不相同。 确立生命的标准  在地球之外寻找生命的科学家被称为天体生物学家。对他们来说,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给生命确立一个基本的定义。这样,当人
期刊
2020年1月7日,一篇预印本论文指出,青藏高原的冰芯中发现了许多未知病毒,结合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很多人开始担心:冰川融化后,会不会释放这些被历史冰封的“不速之客”?它们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呢?   无处不在的病毒:海洋输出更胜一筹   这次研究使用的冰芯于5年前采自青藏高原的古里雅冰川,其中一根来自冰川顶部,根来自高原区域(山腰),最深的一根冰芯样本取自冰川表面以下49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