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夫妻小学”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对夫妻,坚守大山16年,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
  这所学校,至今尚不通公路,其素质教育成果却让大学教授侧目。
  这份坚守,和名利无关,和梦想相连。
  冉兴国
  1997年冬天,酉阳县楠木乡红星村。
  冉兴国拉着妻子,喜滋滋地回家了。
  冉兴国是土家族人,身材不高,说话总是轻声细语。
  在外打工七年,他存了些钱,结了婚。
  这次回家,夫妻俩想好好过个年。
  却不想,夫妻俩前脚到家,村党支部书记许宏明后脚就到了。
  “你是高中文凭,能不能到村里的小学帮忙?”许宏明说。
  “为啥?”冉兴国问。
  “办不下去了!”许宏明摇头。
  当时,红星村有两所小学——一所民办新世纪小学和一所公办村小。由于师资弱、硬件差,两所小学教学质量差,村里孩子竞相转学。
  目睹学校日益衰败,冉兴国心里一紧,关于“上学”的往事涌上他心间。
  七年前,冉兴国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深造。却不想,一场大火把他家燒了个精光。家境窘迫之际,冉兴国把上学机会让给了兄弟,自己背上行囊,南下打工。
  从此,“上学”成了他心里的疤。
  听说村小的情况,冉兴国有些犹豫——不答应,自己心里不同意;答应吧,妻子会同意吗?
  王小芳
  “她,是个大善人!”对冉兴国的妻子王小芳,乡亲们这样形容。
  在路上遇到有老人晕倒,她自己掏钱把老人送进医院。
  在村里遇到突感不适的孕妇,她守在一旁悉心照顾,直到孕妇不适感消失。
  村里有个老人双目失明,靠她长期服侍才得善终。
  村里有15名孩子由于家贫面临辍学,靠她出钱出力才能继续学业。
  …………
  凭自己对妻子的了解,冉兴国相信自己到村小当老师的事,妻子会同意的。
  果然,当他把想法告诉妻子,王小芳毫不犹豫点了头。
  1998年,冉兴国正式到新世纪小学上课。
  那时,全校仅28名学生,两间平房就是教室,整个学校找不到一张讲台。
  为了让学校保持运转,冉兴国开辟了十亩烤烟田,用务农的收入补贴学校运行经费。
  王小芳也在乡里开了一间书报亭,用卖书卖报的零钱买粉笔、跳绳、桌椅。
  夫妻俩勉力操持,原本“开不下去”的新世纪小学竟然就这么一年年办了下来。
  承诺
  “我们还有一些积蓄,不如投到学校里?”2004年的一天,冉兴国对王小芳说。
  王小芳点了头。
  “你们傻呀!”听说夫妻俩准备“盘”下那所破学校,亲戚朋友群起反对。
  “我们做的事,对孩子、对农村、对社会都有益!”夫妻俩态度坚定。
  同年,夫妻俩把打工积攒的积蓄全拿了出来,在原校的基础上创办了“楠木乡红星村小学”。
  可是,新学校的生源却出了问题。
  “过去,村小教学质量差,村民都让孩子到邻村的小学就读。”冉兴国说。
  为了动员本村孩子就近入学,夫妻俩开始逐家逐户做工作。
  面对充满怀疑的乡亲,夫妻俩作出了三项承诺——
  “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教好,请大哥大姐放宽心。”
  “我们按照教委相关规定收费,家庭困难学生还会减免部分上学费用。”
  “我们会持续改善学校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反复动员之下,乡亲们相信了。
  2007年,冉兴国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而他和妻子,也没有食言。
  坚守
  2014年2月的一天,红星村小学。
  口哨声响,上课了。
  冉智峰和同学们跑进教室。
  这是一堂语文课。
  “今天评点上次的作文。”讲台上,冉兴国说。
  “冉永洪同学的作文,语句精炼、描述生动,过渡句也很到位。”
  “有些同学写作文,段落之间显得很生硬,为啥子?文章过渡不到位。”
  “文章过渡啷个才到位?要用好过渡句!”
  “过渡句是什么?就像一座桥,从那头很平稳地走到这头。”
  讲台下,冉智峰双手托腮,听得入了神。
  “冉老师上课很好懂。”他说,教常识,冉老师把手表的三根指针比作兔子、乌龟和蜗牛,“走得越慢时间越长”;教数学,冉老师用豆腐比喻分数,“把豆腐切成十块,每块就是十分之一”;教自然,冉老师把学生带到后山,教他们认识花花草草……
  在努力让教学“更好懂”的同时,冉兴国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琢磨。
  “全校四个年级,全部挤在两间教室上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乡村小学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
  为此,冉兴国又发明了“两头法”——每堂课的前20分钟,高年级预习,低年级上课;后20分钟,高年级上课,低年级做作业。
  结果,在全县教学测评中,红星村小学排到了前面。
  与此同时,王小芳也一直在忙活。
  她当起了“后勤部长”——从桌椅板凳维修到操场平整,从挑水做饭到打扫卫生……都由她说了算。
  “你一个女人家,干的都是粗活,累不累?”一次,有人问她。
  “啷个不累!学校什么都要靠自己——有时候,整个人感觉要散架了!”她开始抹眼泪。
  “为啥不转行?”那人继续问。
  “我们走了,孩子们靠哪个?”她反问。
  梦想
  2013年,一群上海大学的志愿者来到学校。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了冉兴国的“宝贝”——教学笔记。
  从教16年,冉兴国把教学经验、和学生相处的乐趣都一一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起了厚厚一叠笔记——
  《草也开花》是他对乡村素质教育的理解。
  《千层浪》和《一张白纸》是他对农村学生的印象。
  《巧搭瓜架》和《本土最资源》是他对教学经验的总结。
  笔记中的一部分,被支教志愿者们带回了上海。
  很快,这位山村教师的教学心得,引起了上海大学教授丁国际的关注。
  “一位山村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竟能有这样的感悟!”丁国际盛赞之余,为红星村小学捐赠了两张乒乓球台。
  同年,重庆推出了“爱的坚守——关注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冉兴国夫妇的事迹传出大山。很快,有单位为学校修建了“爱心厨房”,有好心人为学校送来了课外书籍,还有人寄来了新书包……
  “曾经,我们希望有一天,学校能拥有自己的校牌,操场上能竖起旗杆,教室能砌上防水砖,猪肉不用再熬成油渣吃,孩子们喝水不用再肩挑背扛……今天,在好心人帮助下,这些梦想都实现了!”王小芳又开始抹眼泪。
  “大家都在关心学校,我们要比以前干得更好!”为这,王小芳鼓励丈夫递交了入党申请。
其他文献
下一程的城市化要换一个维度思考,城市密度很重要。  无论大中小城市,我们都要考量是不是在已有的技术管理水平下达到了合理的密度。  密度之所以重要,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密度够,分工就发达。我有过十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农村没有卖早点的,因为需求不够;反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早点就是大产业。  所以,需求聚起来,分工才能细。  第二,聚到一起,信息成本就降低了。为什么说城里人消息灵通?因为
2016年10月的一天,垫江县发改委。  主任姚鸿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满脸喜悦:香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的手表生产项目正式落户垫江县。  年均生产高端智能手表1000万只,预估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前,像这样的项目被引进垫江县是不敢奢望的。距离重庆主城141公里的垫江县,不通铁路运输,在许多人眼里,不算畅通之地。  “交通不够发达,谁愿意来投资呢?”姚鸿说。  随着渝万高铁的规划和建设,情
“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  在刚成为党员时,当我读到党章的这些要求时,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后来,我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后,由于每天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对这些要求也逐渐淡忘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情绪很低落,有时
对企业党建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而言,如何解决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相互脱离的“两张皮”问题,已经成为党建工作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  在这方面,荣昌区近年来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进行了努力,成效初现。  “硬件”上,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彰显堡垒作用。通过实施党的组织覆盖率100%、党的工作覆盖率100%、党建指导员覆盖率100%、党组织调查摸底100%“四个全覆盖工程”,实现了企业党员应找尽找,企业党组
从就业“统包统配”到“我的人生我做主”  ——自改革开放启动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才配置也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单一的统包统配体制,向以市场配置为主的体制转变——在短短几十年间,城镇职工从“铁饭碗”到“合同工”,大中专学生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农村劳动力从“就业去远方”到“家门口就业”,就业服务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到“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市场发生了翻天
直辖以来,重庆的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形象大幅跃升。目前,公交线网覆盖率达到75%,新建跨江大桥16座,新增城市道路近1500公里,建成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70%,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3%,主城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占全年的75%以上。完成187座公共厕所的改扩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63%,道路冲洗率达到55%。   
有待挖掘的“数据金矿”  眼下,大数据对城市管理的影响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挖掘“数据金矿”,助推城市发展。  然而,大数据的成熟应用尚需时日,想要深度利用大数据,城市需要下一盘谋划长远的棋。  那么,城市应该如何运用大数据?大数据又能够为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什么?  事实上,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事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推动部门、区域、行业间的数据开放融合,构建发展决策、问题诊断、产
式周表哥:  别仅三月,而东西相隔竟迢迢在三万里外,想念何如!出国后,途中曾数寄片,想均入览……  兄之来函,以本月中旬至,彼时弟至英伦已一旬余。来书语重心长,读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积思愈多,执笔亦愈迟缓,一函之报,竟至今日,得毋“望穿秋水”邪?  ……  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且既来欧洲猎取学术,初入异邦,更不敢有所自恃,有所论列。主要意旨,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
乡村文化振兴“三步走”蓝图  到2020年——  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  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5年——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文化振兴达到新高度。  现代公共
立足内陆拥抱寰宇  ——重庆因开放开明而“气质”更佳。透过实施平台提升、通道拓展、口岸完善、主体壮大、环境优化等切实举措,发挥好内陆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效应。  【路径】  实施开放平台提升行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核心载体  实施开放通道拓展行动,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实施开放口岸完善行动,打造内陆口岸高地  实施开放主体培育行动,优化开放型经济产业体系  实施开放环境优化行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