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迷失"的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斑斓",各种学说或流派袍笏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作为一名执教者,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有太多的迷失。
  从近几年来的一些新型课堂上来看,无非都是充斥着喧闹纷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更多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对文本内容理解上,课堂气氛较以往也变得喧嚣热闹了许多。他们因此而自鸣得意,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了学生以浓厚的人文关怀,认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其实,这种偏于人文性的开掘,而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把人文性给架空了,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势必会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落得两败俱伤。
  语文教学实际是从课文到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朴实的、真实的、扎实的,朴实是一个教师的教学之本,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扎实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当前语文教学的内涵又太多的被一些花哨的包装所蚕食,导致语文教学中少了很多本真的东西。例如一些教师上课,太"郑重"、太"庄严"。一看就是"上课",甚至所以的开头语、过度语、结束语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到课堂上就开始"朗读"起来。语言的确精彩,很难找到瑕疵,但都是书面语,学生们不易接受也不感觉到亲切。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方式应该是口语化,明了化。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是一味的宣讲,而是要倾心的交谈;不应是在展示口才和词汇量,而是在付出爱心传递信息;不应是师生间已知向未知的倾斜,更应是朋友间走向共识的心灵共振。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会心的微笑,出现亲切的体语和亲切的耳语,出现有趣的玩笑和幽默——幽默是不能预先设计的。
  小学语文的钻研应该以课本为深入点,引领学生从读写听说这些基本的学习中去领悟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说话艺术的美感,和历史积淀的内涵。有时候一本书,一支笔,一颗平静的心足矣。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各种现代化的工具为教学所用,当电脑充当起学习工具的角色,在一些公开课,竞赛课程中,我们总会看到各种繁复的,动态的图片和文字,学生的眼球被这些五彩缤纷的色彩充斥时,他们感官的享受大于心灵内在的享受和体会,当电脑课件一闪而过之后,学生真正记住的东西又能有多少。感官的刺激往往是暂时的,用心领悟才是长久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回归自然和本真,引导学生亲近课本,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感知课本,亲近课本,培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设计师",就是因为教师不止传授知识。唐朝的大文豪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是说老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解答学生的疑惑,而不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生搬硬套。现如今,很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数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教辅材料层出不穷,学生课下"翻,抄,搬,"课上"坐,等,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这种守株待兔式的学习使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了一种惰性,使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和感知世界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笔者深切体会到在一个小学生的眼里,老师几乎等同于权威的化身,知识的代表,思想的领导者,一个老师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走向,所以我们除了追求试卷上的分数之外,更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发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允许一些有理的争议,有情的疑问和懵懂的浅薄的存在,比如在课堂上遇见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提问,首先老师要认为这是好事情,孩子的世界本身纯白如纸,自然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到的,老师要做到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看清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翱翔,而不是装在一个套子里。在教法上,摒弃墨守成规,接纳不拘一格,懂得融会贯通的输入和春风化雨的教导,少一些声色俱厉的指责和绝对服从的命令。
  学生需要教育这是必然的,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一旦成人摆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般的态度,孩子的受教育势必会受到影响,而这样的教育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下发展,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人用水滴石穿、潜移默化来描摹成功的教育,其意义大概就是如此。著名的特级教师于老师有句话这样说:"蹲下来看学生"。一堂成功的课堂应当是"教师配合学生",尤其是成绩不为突出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很好的"配合"。作为教师应有一颗良好的包容心和忍耐心,善待学生的错误及不足之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小学语文教学事实上很简单,基本上就是让孩子们识字,写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多鼓励、严要求。新的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新的理论视野和发展空间,我们语文教师在取得很多进步的同时,也要认清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给孩子们带来喜爱的语文课堂,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进步"。
  诗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愿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守住自我,彰显个性,大放异彩!不被那些纷繁的理念晃花了眼睛,迷失了方向!
其他文献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叱?在此谈谈自己的一见拙见。  一、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方法   (1)观察、比较。低年级教材里形象直观的内容较多,需要学会观察、比较,做出正确的判别。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步骤。例如,看一幅插图,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有顺序地观察。如果要比较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指导学生
期刊
该文用改进的预估—校正(Predictor-correctormethod)隐式差分格式,对无限地层耦合流量边界条件下,一般双重介质一维不定常单相流体渗流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步长及不
【摘要】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是一种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习兴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是真正学习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兴趣作用的论述及影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原因的分析,阐明了培养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语文学习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会议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个’例子’,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谈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意思不言而喻,那就是要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就必须大大增加课外阅读,因为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教益,是语文课内教学永远无法达到的。  中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初中生)背诵篇目
期刊
1994年8月4日似乎又将是盛夏“新闻淡季”中“平淡无味”的一天了。直至傍晚,世界各地没有传来什么惊人的消息。 北京时间19点21分35秒,新华社国际部编辑终端的屏幕上突然显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全面展开。它的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改革,更确切的说是让语文回归。面对新课改,高中生应该怎么学语文呢?  一、要有自觉意识,培养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实行新课改之后,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创伤评估法在海上救治分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院前创伤评估法(即改良CRAMS评分)用于批量伤病员的急救分诊,即在评估CRAMS(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
经过课改的大潮,语文在我心中由清晰变模糊,又由模糊变得清晰。五年前,我正式成为专职语文教师,那时候我心中的语文是传统的"讲授",后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心中的语文是盲目求新的"浮躁",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学习,现在,我心中的语文是"以生为本"的快乐心情,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坦然,是需要静心品味的一杯醇厚的茶。语文,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每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交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