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高校统一战线理论知识和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现状,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一战线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新时代在校大学生对统一战线相关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相关认知不足。在互联网超高速发展下的新媒体时代,学生统战工作越发的重要,高校应结合自身以及新媒体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统战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统一战线;教育;调查;新媒体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现状以及现实意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多媒体与超文本、交互性与即时性、平等性与开放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碎片化与去中心化、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1]。根据CNNIC2018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网民占比最多,高达25.4%[2]。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普遍性进一步扩大了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其传播的即时性也从另一角度增强了统战工作的影响力。生长在新媒體高速发展时代下的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对新媒体认同程度高,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颇具时代特色,他们主体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思维跳跃、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大部分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心理抗压能力偏弱。虽然爱国心强烈,但判断力较为缺乏,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和政治判断。
1、高校学生群体统战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现状
1.1研究对象及方法
作者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通过易班问卷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32份,其中大一学生占216份,大二学生204份,大三学生189 份,其中有效问卷595份,有效率为93.8%。被调查的595名学生中,有70.34%受调查学生曾任或现任学生干部,29.66%受调查学生则从未担任学生干部。595位受调查者中17.05%的是中共党员,62.32%为团员,20.63%为群众。
1.2总体了解和教育现状
1.2.1整体了解现状
将调查回收的595份问卷进行系统的分析,其中认为自己对统战知识非常了解的占1.31%,比较了解的占54.65%,还有44.04%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有7.1%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统战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57.14%的人认为有点作用,还有35.75%的人认为完全无作用。
据回收数据统计表明对统战理论知识认知有了解的人中,有过学生干经历的占58.23%,从未担任学生干部占41.77%;这组数据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要比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接触和学习统战知识的机会多,并可以从学校的活动中直接学习统战方面的知识。
由调查数据所得大学生党员群体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统战理论知识水平的了解分别高出3.34%、6.16%,与是团员的学生了解程度的差异不算很明显,但相对于群众学生群体要高出6.16%,数据的差异对比显示出党员和团员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的群众学生群体接触统战相关知识的机会比较多。
1.2.2大学生统战理论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
在受调查的595名同学中,只有3.73%的学生表示曾主动去查阅统战理论方面的知识,42.63%的学生表示很少去主动查阅,还有53.64%的人没有去查阅学习过。据回收数据显示有73.34%的人的统战知识来自思想政治课,其次有40.13%的人是通过新闻传媒来获取,39.43%的受调查学生通过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来获取,28.6%的人通过讲座获取,22.02%的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去了解。从上述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被动的去获取统战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自主去搜索、学习和统战有关知识,以及动态。
在595个样本数据中,有72.4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开展统战相关知识教育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20.15%的同学选择中立的态度,但是有7.38%的同学觉得在大学开展统战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消极的作用;72.46%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要加强统战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19.24%的同学认为可开展可不开展,8.3%的同学则认为高校没有必要加强统战工作的教育和宣传;
在关于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统战知识学习的选择上,72.32%的人支持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来学习和了解,54.62%得人希望从相关的新闻动态可以了解,51.34%的人希望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的方式了解,只有43.16%的人支持通过高校开设的统战相关理论课程开展学习。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统战知识的学习态度处于积极接受的状态,更多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来学习统战知识,而非课堂上硬性灌输,这可以为我们高校统战知识的宣传提供新的出路。
2、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群体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调查数据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统战知识理论的了解以及学习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现代大学生愿意把更多精力和想法放在学习其他技能方面,从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思想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加强了全球各地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交锋。现如今高校统战工作对象主要针对高校的教职工,对与在校大学生统战工作的现状、如何开展以及具体措施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同时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与海外在高校就读的留学生数量也在增多,对当代高校学生群体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统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顺利推动,对维护我国各地区的安定以及国际形象有着侧面的促进意义。 而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是目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更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設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秉持的政治态度和其对应的政治选择则会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国家政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这一主体对象的深入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的统战工作得外部环境、社会条件、主要工作对象、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统战工作不仅挑战统战工作者的传统思维模式,更因为主体对象的时代特性使统战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大部分高校统战部门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官网上都建立了发布统战工作动态和相关通知的窗口,但里面主要重点是对本校统战工作的相关介绍,缺乏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其次,高校统战部网站建设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导致高校大学生对统战网站的了解缺乏主动性,用户黏度不够,关注度较低,无法发挥线上宣传教育功能的优势[3]。新媒体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需要高校统战工作者解放思想、拓宽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够充分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统战工作还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制和研究系统,为高校统战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高校学生的统战工作只有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获得新媒体环境中的价值根基,实现高校统战工作理念、方法、内容、体制等全方位创新,提高统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二、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统战理论知识教育的思考
“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4]因此,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创新要符合高校实际、适应时代的需要,摸索和整理出适应学生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构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出统一战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党的统一战线的事业得到全新发展,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1、树立主流阵地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直接引导作用,其中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大学生收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些都为我们当前阶段的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应抓住新媒体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快速占领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主流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从而潜移默化的凝聚高校学生的共识;在线上不仅要加强对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更要广泛深入介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强化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建立和完善统战教育和宣传的新媒体平台,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是基础。这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要求有熟练的网络、计算机的技术,并且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这就要求参与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统战知识的理论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还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前沿的技术,将统战相关的内容展现出来。同时,还要经常与大学生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完善重点群体跟踪,建立优质教育平台
根据对调查数据相关性分析可知,年级、入党意向、考研意向不同的学生对统一战线认知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民族学生和不同宗教信仰学生对统战工作了解和认同度也不尽相同。高校需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群体的统战知识教育工作。
一是将本身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同学,纳入统战知识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统战政策教育引导。二是对自身综合素质较好却没有入党意向的学生群体,要提前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加强统战理论及民主党派相关知识、参政议政能力及意识培养教育。三是要建立重点学生群体动态管理档案,既要重视近期教育引导又要重视远期跟踪培养,参照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材料装入学生档案模式,把在校期间统战知识教育培养材料归入学生档案,并与学生就业地党委统战部门进行有序衔接,接续做好培养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的统战教育和宣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统战部门要树立“大统战”思维,融合多方新媒体平台、整合教育内容、优化传播方式、强化基层服务,充分发挥校园官网、易班、贴吧、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教育平台的舆论信息引导以及教育作用,建立统战专题区域,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统战的体会和认识。对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勿避重就轻,应该用权威、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建立优质的统战教育平台。
3、营造高校统战文化氛围,提升高校统战文化认同度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并适度引领校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能仅限于满足,更重要的是起到引领的作用,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出知识面广、理论素养搞、有见地、有创新精神的“意见领袖”,使其在统战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将统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以文化人,加强线上、线下的联动效应。要积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在校团委带领之下,成立统战相关的学生社团,专门对统战文化和统战理论进行宣传。通过组建“统战文化节”、“统战文化周”等品牌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参与之余,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统战的相关知识,在活动中达到巩固学生统战思想的作用,并形成学生影响学生的连带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把握时代的命脉,体察大众的心声,提升统战文化的认同度和统战文化的大发展,要求统战工作者对学生的相关文化选择、文化心理、文化构成、文化品位要深入研究和调查,满足高校学生对统战文化的切实需求,运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来促进统战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统一战线理论教育是我们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区别”[5]。对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施,当前最重要的是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统一战线理论教育以及宣传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增强统战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逐步探索大学生统一战线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3]梁小伊.论新时期青年学生层面的高校统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2(12):47~4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大学生;统一战线;教育;调查;新媒体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现状以及现实意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多媒体与超文本、交互性与即时性、平等性与开放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碎片化与去中心化、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1]。根据CNNIC2018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网民占比最多,高达25.4%[2]。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普遍性进一步扩大了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其传播的即时性也从另一角度增强了统战工作的影响力。生长在新媒體高速发展时代下的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对新媒体认同程度高,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颇具时代特色,他们主体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思维跳跃、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大部分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心理抗压能力偏弱。虽然爱国心强烈,但判断力较为缺乏,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认知和政治判断。
1、高校学生群体统战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现状
1.1研究对象及方法
作者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通过易班问卷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32份,其中大一学生占216份,大二学生204份,大三学生189 份,其中有效问卷595份,有效率为93.8%。被调查的595名学生中,有70.34%受调查学生曾任或现任学生干部,29.66%受调查学生则从未担任学生干部。595位受调查者中17.05%的是中共党员,62.32%为团员,20.63%为群众。
1.2总体了解和教育现状
1.2.1整体了解现状
将调查回收的595份问卷进行系统的分析,其中认为自己对统战知识非常了解的占1.31%,比较了解的占54.65%,还有44.04%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有7.1%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统战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57.14%的人认为有点作用,还有35.75%的人认为完全无作用。
据回收数据统计表明对统战理论知识认知有了解的人中,有过学生干经历的占58.23%,从未担任学生干部占41.77%;这组数据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要比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接触和学习统战知识的机会多,并可以从学校的活动中直接学习统战方面的知识。
由调查数据所得大学生党员群体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统战理论知识水平的了解分别高出3.34%、6.16%,与是团员的学生了解程度的差异不算很明显,但相对于群众学生群体要高出6.16%,数据的差异对比显示出党员和团员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的群众学生群体接触统战相关知识的机会比较多。
1.2.2大学生统战理论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
在受调查的595名同学中,只有3.73%的学生表示曾主动去查阅统战理论方面的知识,42.63%的学生表示很少去主动查阅,还有53.64%的人没有去查阅学习过。据回收数据显示有73.34%的人的统战知识来自思想政治课,其次有40.13%的人是通过新闻传媒来获取,39.43%的受调查学生通过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来获取,28.6%的人通过讲座获取,22.02%的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去了解。从上述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被动的去获取统战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自主去搜索、学习和统战有关知识,以及动态。
在595个样本数据中,有72.4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开展统战相关知识教育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20.15%的同学选择中立的态度,但是有7.38%的同学觉得在大学开展统战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消极的作用;72.46%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要加强统战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19.24%的同学认为可开展可不开展,8.3%的同学则认为高校没有必要加强统战工作的教育和宣传;
在关于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统战知识学习的选择上,72.32%的人支持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来学习和了解,54.62%得人希望从相关的新闻动态可以了解,51.34%的人希望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的方式了解,只有43.16%的人支持通过高校开设的统战相关理论课程开展学习。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多数学生对于统战知识的学习态度处于积极接受的状态,更多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来学习统战知识,而非课堂上硬性灌输,这可以为我们高校统战知识的宣传提供新的出路。
2、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群体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调查数据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统战知识理论的了解以及学习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现代大学生愿意把更多精力和想法放在学习其他技能方面,从而忽略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思想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加强了全球各地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以及交锋。现如今高校统战工作对象主要针对高校的教职工,对与在校大学生统战工作的现状、如何开展以及具体措施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同时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与海外在高校就读的留学生数量也在增多,对当代高校学生群体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统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顺利推动,对维护我国各地区的安定以及国际形象有着侧面的促进意义。 而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是目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更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設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秉持的政治态度和其对应的政治选择则会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的国家政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这一主体对象的深入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的统战工作得外部环境、社会条件、主要工作对象、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统战工作不仅挑战统战工作者的传统思维模式,更因为主体对象的时代特性使统战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大部分高校统战部门为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官网上都建立了发布统战工作动态和相关通知的窗口,但里面主要重点是对本校统战工作的相关介绍,缺乏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其次,高校统战部网站建设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导致高校大学生对统战网站的了解缺乏主动性,用户黏度不够,关注度较低,无法发挥线上宣传教育功能的优势[3]。新媒体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需要高校统战工作者解放思想、拓宽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够充分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统战工作还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制和研究系统,为高校统战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高校学生的统战工作只有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获得新媒体环境中的价值根基,实现高校统战工作理念、方法、内容、体制等全方位创新,提高统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二、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统战理论知识教育的思考
“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4]因此,高校学生统战工作的创新要符合高校实际、适应时代的需要,摸索和整理出适应学生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构建新格局,充分发挥出统一战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党的统一战线的事业得到全新发展,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1、树立主流阵地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直接引导作用,其中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大学生收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些都为我们当前阶段的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应抓住新媒体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快速占领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主流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从而潜移默化的凝聚高校学生的共识;在线上不仅要加强对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更要广泛深入介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强化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进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建立和完善统战教育和宣传的新媒体平台,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是基础。这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要求有熟练的网络、计算机的技术,并且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这就要求参与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统战知识的理论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还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知识,能够运用前沿的技术,将统战相关的内容展现出来。同时,还要经常与大学生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完善重点群体跟踪,建立优质教育平台
根据对调查数据相关性分析可知,年级、入党意向、考研意向不同的学生对统一战线认知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民族学生和不同宗教信仰学生对统战工作了解和认同度也不尽相同。高校需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群体的统战知识教育工作。
一是将本身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同学,纳入统战知识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统战政策教育引导。二是对自身综合素质较好却没有入党意向的学生群体,要提前纳入统战工作范围,加强统战理论及民主党派相关知识、参政议政能力及意识培养教育。三是要建立重点学生群体动态管理档案,既要重视近期教育引导又要重视远期跟踪培养,参照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材料装入学生档案模式,把在校期间统战知识教育培养材料归入学生档案,并与学生就业地党委统战部门进行有序衔接,接续做好培养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的统战教育和宣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统战部门要树立“大统战”思维,融合多方新媒体平台、整合教育内容、优化传播方式、强化基层服务,充分发挥校园官网、易班、贴吧、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教育平台的舆论信息引导以及教育作用,建立统战专题区域,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统战的体会和认识。对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勿避重就轻,应该用权威、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建立优质的统战教育平台。
3、营造高校统战文化氛围,提升高校统战文化认同度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并适度引领校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能仅限于满足,更重要的是起到引领的作用,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出知识面广、理论素养搞、有见地、有创新精神的“意见领袖”,使其在统战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将统战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以文化人,加强线上、线下的联动效应。要积极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在校团委带领之下,成立统战相关的学生社团,专门对统战文化和统战理论进行宣传。通过组建“统战文化节”、“统战文化周”等品牌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参与之余,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统战的相关知识,在活动中达到巩固学生统战思想的作用,并形成学生影响学生的连带效应。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把握时代的命脉,体察大众的心声,提升统战文化的认同度和统战文化的大发展,要求统战工作者对学生的相关文化选择、文化心理、文化构成、文化品位要深入研究和调查,满足高校学生对统战文化的切实需求,运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来促进统战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统一战线理论教育是我们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区别”[5]。对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施,当前最重要的是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统一战线理论教育以及宣传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增强统战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逐步探索大学生统一战线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3]梁小伊.论新时期青年学生层面的高校统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2(12):47~4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