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学生引入历史教学课堂,使他们融入到历史知识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就结合了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
关键词:心窗; 心扉; 情趣; 兴趣; 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07-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历史学科课程实施必须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注重结论而轻视学习过程等现状,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品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从中获取新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历史学习过程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的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一、备课要有情趣性
古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深,却又悄无声息、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主动地去打开学生那扇封闭的历史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如我在备《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由于这课的内容较为简略,好多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看过课文后,觉得红军失利的只有第五次反“围剿”,而对前四次一无所知;遵义会议后,恢复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而书中也写得非常简单,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就照着书本内容上课,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上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备课时,我就收集了许多资料,比如用表格的方式列举前四次红军在反“围剿”时运用的战术及取得的战果,然后再让学生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采用的战术,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有何不同,总结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会失败。在讲完遵义会议以后,我又准备了故事小竞赛,师生一起来讲述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取得的几次战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打开心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所以历史课要给学生广阔的展示舞台。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学生,还能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如: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去查找有关资料或录像,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扮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首脑和中国的代表。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已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基本上掌握了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对和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内容和实质及会议的影响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完以后,我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谛,进一步体会到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性。通过相互交流,学生既展示了才能,收获了自信,而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被他们反复咀嚼、理解后,掌握的自然也更加深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学生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情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开头,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成败。所以在每一节课上课前,我都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形,精心设计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心窗,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战》一文时,我就设计以下的导语:同学们,你们下过象棋吗?那你们知道棋盘上楚汉界线的来历吗?“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这样富有悬念的提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使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运用多样灵活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要求老师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教师要给予充分地引导、启发,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的积极的价值观,并最终转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教学的完整性开篇,通常是上课即宣布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的思维指挥着学生的思维,长期如此,有可能使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被抹杀,学生的被动性、迟钝性、滞后性大大加大。这样,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的代名词,这是教师的悲哀。我们剥夺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权利,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开展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完全让他们主动认识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技能,我们着重启发、引导,那么就可以一举两得。当然教学活动必须和教学主题相关联,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兴趣。
总之,在素质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情趣,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知识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3]中外中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4]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关键词:心窗; 心扉; 情趣; 兴趣; 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07-0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历史学科课程实施必须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注重结论而轻视学习过程等现状,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品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从中获取新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历史学习过程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的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一、备课要有情趣性
古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深,却又悄无声息、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主动地去打开学生那扇封闭的历史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如我在备《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由于这课的内容较为简略,好多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看过课文后,觉得红军失利的只有第五次反“围剿”,而对前四次一无所知;遵义会议后,恢复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而书中也写得非常简单,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就照着书本内容上课,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上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备课时,我就收集了许多资料,比如用表格的方式列举前四次红军在反“围剿”时运用的战术及取得的战果,然后再让学生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采用的战术,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有何不同,总结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会失败。在讲完遵义会议以后,我又准备了故事小竞赛,师生一起来讲述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取得的几次战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打开心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所以历史课要给学生广阔的展示舞台。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学生,还能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如: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去查找有关资料或录像,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扮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首脑和中国的代表。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已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基本上掌握了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对和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内容和实质及会议的影响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完以后,我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谛,进一步体会到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性。通过相互交流,学生既展示了才能,收获了自信,而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被他们反复咀嚼、理解后,掌握的自然也更加深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学生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情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开头,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成败。所以在每一节课上课前,我都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形,精心设计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心窗,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战》一文时,我就设计以下的导语:同学们,你们下过象棋吗?那你们知道棋盘上楚汉界线的来历吗?“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这样富有悬念的提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使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运用多样灵活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要求老师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教师要给予充分地引导、启发,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的积极的价值观,并最终转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教学的完整性开篇,通常是上课即宣布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的思维指挥着学生的思维,长期如此,有可能使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被抹杀,学生的被动性、迟钝性、滞后性大大加大。这样,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的代名词,这是教师的悲哀。我们剥夺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权利,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开展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完全让他们主动认识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技能,我们着重启发、引导,那么就可以一举两得。当然教学活动必须和教学主题相关联,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兴趣。
总之,在素质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情趣,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多种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知识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3]中外中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4]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