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语言可以这样品味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儿童情趣和想像,又不失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儿童诗的语言正是“优美的”“富有魅力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强大表现力,读出儿童诗的意境和情趣,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儿童叙事诗《礼物》,讲了去年、今年,亲人们送“我”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等礼物,寄托了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盼。整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呢?
  一、在关联阅读中品味语言
  所谓关联阅读,就是调动学生与诗歌内容有关联的的生活积累与感受,将它们放进诗歌中进行有关联的阅读,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诗歌的语言文字对话,从而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例如《礼物》第四小节:“今年春天,爸爸送我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品读着那些奇妙的知识和精美的图片,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这一小节中“品读”一词怎么理解呢?老师的质疑让学生不由自主联系到自己平时读书的情景,纷纷发表意见:“反复读就叫品读。”“逐字逐句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让自己进入到精美的图片中去。”……学生将诗歌语言与自己的阅读生活关联起来,在交流中感受到“品读”的方法,“品读”的效果,同时也品味到“品读”比“读”更有诗意。
  再如第三小节(去年春天,妈妈送我一块手表,看着指针不停地跳动,我懂得了时间)的教学片断:
  生:我特别喜欢手表这个礼物。妈妈为什么要送手表给“我”呢?就我自己来说吧,我做作业的时候喜欢玩,如果妈妈给我一块手表,我就会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
  师:你真会读诗,孩子们,你们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诗的吗?
  生1:他用名言帮助理解的。
  生2:他还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读诗的。
  师:是的,儿童诗最贴近我们生活了,读诗其实就在读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的生活感受放进诗歌里,你就读懂诗歌的意思了。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联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读诗,用自己的感受去品诗,诗歌语言的魅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二、在想象阅读中品味语言
  诗歌语言凝练含蓄,充满了丰富的内涵,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阅读中品味语言,能丰富诗歌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升华诗歌的语言魅力。
  比如《礼物》第一小节:去年春天,爷爷送我一粒种子,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学生对这一节看似读懂,又说不出任何感受。交流时,各个小组基本都回避了这一小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种子”和“自然”的关系还不能完全搞明白,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扣住“种子”一词去懂得“自然”呢?
  师:看来“种子”这个礼物有点特别,把大家难住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研究。孩子们,你们准备品读这一小节中哪个词?
  生:生根发芽。
  师: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可能会长成什么?
  生1: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生2:长成各种美丽的花儿。
  生3:长成青青的小草。
  生4:还会长成水果和粮食。
  师:我们来见证一粒种子的神奇吧!(播放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动态图像及大自然中一些植物的视频)
  师:孩子们,一粒种子,让你看到怎样的大自然?
  生1:美丽的大自然。
  生2:神奇的大自然。
  生3: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生4:百花盛开的大自然。
  生5:争奇斗艳的大自然。
  生6: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师:“生根发芽”这个词语引起我们这么多想象。看来读儿童诗需要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象画面,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扣住“生根发芽”,利用动态画面,激发想象,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美丽多姿,同时围绕“看到怎样的大自然?”这一话题,学生将诗歌中“我懂得了自然”这句话进行了丰富、补充、拓展,使得“大自然”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诗歌语言的魅力,只有在想象阅读中,才能将“自然”这一看似普通的词语品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在想象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在想象中表达,在想象中运用语言。学会运用,这也是品味语言的重要目标。
  三、在对比阅读中品味语言
  所谓对比阅读,就是将有一定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体会个性表达的差异,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比如学完《礼物》全诗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回味每一小节,说说在诗歌段落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发现前四小节结构相似,第一行写的是时间,第二行写谁送“我”什么礼物,第三行写礼物怎么样,第四行写“我”懂得了什么。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了前四小节构段方式,从而为仿写小诗做了铺垫。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再将前四小节的最后一行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发现都是在写“我”懂得了什么,这是相同之处。同时,还发现前三小节只写“我”懂得了“自然”“生命”“时间”,而第四小节则是“我”懂得了“世界的博大和精彩”。学生不由产生疑问,可不可以把“博大和精彩”去掉?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和质疑,同时也是在对比阅读中品味语言的结果呈现。有的学生说可以去掉,这样显得更整齐划一,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有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去掉,去掉了再读就没有了诗歌的味道。
  是的,儿童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表达特别自由,可以用一个精炼的词语表达,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可以用一串词语表达,让人读出画面之感。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学生对儿童诗语言的特点不仅有了更为感性的触摸,还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因为品味语言除了理解、欣赏语言外,还包括创新和批判语言,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这样的品味,可以使外在的语言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逐步学会运用语言。
  四、在分享阅读中品味语言
  分享阅读一般是指个人或集体把可供阅读的健康资源分享给另一个或几个人或集体的行为。班级授课制中,分享阅读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彼此学习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课堂上,学生仿照《礼物》前四小节的构段方法写了一首小诗,这正是检验学生内化语言、实践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环节。
  一个学生分享了他的作品:今年秋天,朋友送我一个八音盒,欣赏着八音盒美好的音乐,我懂得了艺术。其他学生评价时认为“欣赏”一词用得好,“八音盒”和“艺术”相通,这个创作角度特别新颖。但也有一个学生指出:“我们现在上课的季节还是春天,所以不能用今年秋天这个时间词语。”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写诗可以大胆想象,但也要尊重事实。这样的品读语言难能可贵,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再如另一个学生的作品:去年冬天,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精美的滑板车,我骑着滑板车来去自如,我懂得了快乐。有的孩子对诗中出现的“圣诞老人”表示质疑,现实生活中哪有圣诞老人。我们知道“圣诞老人”可能就是这个孩子的家人,想用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作为教师,应该为孩子保留一份美好的纯真。于是,教师评价:“老师特别欣赏你用了‘快乐’一词,也希望圣诞老人陪伴你渐渐成长,永远快乐。掌声送给我们的浪漫小诗人!”
  在这里,分享阅读中的品味不再是单纯的就词语品词语,它检验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检验着学生对品味语言的方法的吸收、融合与实践,也考验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智慧。
  (沈霞,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摘要:“更好的教育”是服务学生自然成长、启迪学生自己成长、引领学生自由成长、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追求“更好的教育”,必须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范式和校长管理服务方式,构建促进心灵转向、滋润生命生长、点燃生命火焰、提供外在自由的课堂。追求“更好的教育”,需要县级政府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行为导向、改变实践路径,让基础教育发展更为理性、创新更富实效、治理更加有力。面对基础教育发展
拿到陈明华先生的新著《语文的享用与工艺》时,适逢首届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高级研修班在南京师范大学火热进行中。在组委会推荐的众多名师著作中,这本书颇为碍眼,封面有些土,色调有些暗,很随意的一只咖啡杯,隐隐的很散乱的几滴飞溢的咖啡或是墨汁,细看那微微突起的黑色竖排书名“语文的享用与工艺”八个字,由不得你不去咂摸这封面的整体构思,这时你的心头会涌起雅致、厚重等一些词语了。陈明华先生是江苏省中学语文教授
摘要: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化实习课程是适应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校内外实践性教育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适合本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特点同时又能突出本校特色的实习课程。校本化实习课程的实施应秉承建构性理念、情境性理念及“全实践”理念;集中分散四位一体实习模式和双导师制实习模式及分区督导评价机制。  关键词: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化实习课程;实施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
有幸得以细品张齐华老师的两节《用数对确定位置》,先是叹服于第1版本中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继而又被课例2当中孩子们对规则的精准把握和精彩外延所吸引。再三把摩、沉思两课细微之处,则不禁敬佩张齐华老师在这一异构过程中所传达出的对学生的人本关怀以及对教学的不懈追求。躬逢美课,恰如游走于色彩斑斓之山溪美景,不免要生出色授魂与之感。乃强为置喙,恭疏短见于下。  一、改课,不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两个版本课堂
袁爱国老师是扬州宝应人,执教于宝应实验初级中学,18岁师范学校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语文教坛上勤奋工作,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在阅读爱国老师的文稿时,我发现他一路求真、向善、寻美,有梦想,更有坚实的行动,在思与诗之间发现了语文的魅力,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他成长、成才、成名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迪。  一、求真:做一个热爱生活、素心追月、明道正学的授业
摘要: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后果,得出历史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在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加深对相关史实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概念;历史味道;本质和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
所谓“发现”,《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找到、发觉;通过探索找到前人未知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语文课堂中的发现机制,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即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品读语言、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
摘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必须把握好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体系建设作为战略目标、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要求等基本思路,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采取更加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等积极有效的推进策略,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果。当前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时期,江苏职业教育应着力做好稳定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推进
摘要:推进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要注重通过文化熏陶、舆论导向、课程渗透、活动领悟、实践体验路径。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应遵循多元化、多样化、隐性化原则。  关键词: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路径;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68-03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扬州商务高职校”)高度重视“仁”文化教育,取
摘要:职业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从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休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收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36-0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