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相交悬念迭出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明末冯梦龙编写的话本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在结构上安排了两组线索,一组明线,一组暗线。第一条明线是画眉鸟的几经易手、时隐时现,第二条明线是案件的重要物证——沈小官的头颅二次“现身”、真假相杂。暗线则是把情节分割成若干“块面”,一节一节地加以叙述。同时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段落或篇幅来交替叙述,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
  【关键词】结构 明线 暗线 曲折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是明末冯梦龙编写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中的一篇。话本小说之所以在其名称加上“话本”一词,是因为这些“小说”来源于民间艺术——说话。从唐朝开始,以中原为中心的一些大城市,逐渐兴起了一种“说话”的民间艺术,就是在人群集中热闹的场所,由“说话人”给大家伙讲说历史传说、佛经故事和故事新闻。这些民间艺人性质的“说话人”,一开始讲的故事并没有完全固定的脚本,并且是在艺人与艺人之间口耳相传的。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为了教授艺徒的方便,逐渐形成了可以读训的文字脚本,即“话本”。南宋时期,此类说话艺术大为兴盛;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的“杂记”,就有“小说、谈经、讲史书、合生”四个科目,并说“小说”一科最受欢迎[1]。明中叶以来,通俗文学界汇编总集的风气盛行。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濛初的“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就是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2]。其中所收集的短篇通俗小说,如一颗颗星辰,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天空闪耀出明亮的光芒。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就是这片天空中的一颗明星。虽然,在整体结构上,《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沿用的是话本小说结构的滥套,但由于作者在这种滥俗的套路中,加进了自出机杼的关窍,便使得整个故事环环紧扣,悬念迭出。
  这篇话本小说的故事梗概为:
  沈小官嗜好玩画眉鸟。一天早晨在郊外树林遛鸟,因疝气发作昏倒在地。箍桶匠张公经过,见财起意,欲拿走画眉。正好沈小官苏醒过来,与之争夺,被张一刀杀死,头颅被扔进树洞里。接着画眉鸟被客商李吉买去。此时官府悬赏寻找凶手和沈的头颅。贫民黄老狗让自己的儿子大保、小保杀割自己的头埋在阴沟里,然后去报官,果然领得赏金。但头颅得了而凶手未到案。沈小官之父外出一边经商一边寻找凶手,无意中在东京御鸟房发现儿子的画眉鸟,查知为李吉所进贡;遂去告官。李吉被捕,屈打成招,处以死刑。为雪冤屈,李吉的两个朋友到杭州寻找买鸟的箍桶匠,终于找到张公,并据供词在树洞中找到沈小官的头。大保兄弟被以贪财杀父罪名处死。张公亦被处斩,张婆也受惊而死。(画线处为七条人命)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故事梗概,清理出一条简单的线索:遛鸟——夺鸟——买鸟——遇鸟——寻卖鸟人。所有的故事,从乡村到集镇,从府衙到京城,不管时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一只“鸟”。
  至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这篇话本,在结构上有两条明线,即是作为沈小官被害的唯一“见证者”——画眉鸟的几经易手、时隐时现,以及案件的重要物证——沈小官的头颅二次“现身”、真假相杂。
  从受众心理学方面分析,这样两条明显的结构线索,主要的作用就是说书人在讲述故事时,用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抓住了一般民众在听故事时的好奇猜度心理和参与创作心态。
  为什么说这是两条“明显的线索”呢?读完全文,我们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有关人命官司的故事,接近于俗称的“公案小说”。这样的题材在“三言”“二拍”之中比比皆是。作为一个讲述案情的故事,最起码的一点要求,就是要有一条明晰的案件起止线索,亦即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各个环节要交代清楚。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叙述薄弱了,听(观)众就会“有意见”,就会觉得因为不精彩而感觉“不过瘾”。而《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在结构上就很注意这一条明线的铺叙:沈小官祸起遛鸟,这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当事的两个人没有料到,读者也没有料到。正是这个意料之外的开头,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死者不能冤死,恶人不能逍遥,——谁来惩恶雪冤?如何惩恶雪冤?能否惩恶雪冤?读者就这样带着悬念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接下来,那只画眉鸟就成为牵引读者心绪的一件活道具,一直将读者引到冤案昭白。另一条明线的设置,更是作者的匠心:围绕沈小官头颅的失而复得、真假交错,不只是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引出了相关人物的先后上场,同时也使得读者通过“失头颅(真)——得头颅(假)——得凶手(假)——遇凶手(真)”这一条线索,不仅领略说书人的睿智,同时也以知情者的身份“旁观”府衙理案。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两条线索虽然是结构上的明线,但不时出现相交的情形。作者安排画眉鸟开始在柳树林中亲见沈小官遇害,又在李吉被屈打成招的大理寺审案现场,就是借此把两条明线于此二处绞而为一,成为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紧箍”之处。这只小画眉,遂作为一件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3]
  为了使全篇故事引人入胜,作者在构思和安排情节时,又根据时空的变换,安排了一条情节隐线。这条隐线的主要特征, 就是把情节分割成若干“块面”,一节一节地加以叙述。点检全篇,这些紧要的“块面”有十一处:
  上表所列十一个大的块面,就是十一处精彩的情节。如果我们把前述的两条隐线作为主干,全篇中的所有细节作为叶子,则这十一个情节就是叶子中最为茂密的十一个叶球,参差着围裹在主干的周围。而每一个叶球又都各有自身的精要之处,其中又以第一个块面中沈小官疝气发作、第六个块面中沈父闯入御用禽鸟房、第八个块面中暗寻真凶的贺朱二人路遇真凶张公为最紧要关钮。如果说,十一个重要情节使得案情即故事一次次进入山重水复的曲径,那么,三处紧要关钮又让扑朔迷离的案情渐次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明清话本小说的角度,对话本小说叙事线索的曲折性作一个全景似的俯瞰,我们就会发现,这时期的话本小说,虽然还只是篇章不长的独立的单个本子,其中也已经运用了当时长篇小说所使用的某些制造或增强叙述的曲折性的手法,或者可以说,比长篇小说出现更早的话本小说,在曲折性方面已经为后来出现的长篇小说准备了成熟的创作手法[4]。这种手法,就是创作者有意在叙述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段落或篇幅来交替叙述,使全篇结构呈现出一种间歇式的曲折,以制造出“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艺术效果。《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就具备这样的跌宕风格。其中的三层跌宕最见安排的巧妙:   第一层跌宕:沈小官遛鸟被张公杀死;张公急于将劫夺到手的画眉鸟脱手卖出;遂在旅次与李吉成交。此一段故事,完成了后面情节发展的几个重要铺垫,一是张公就此从台前隐到台后,二是李吉不知不觉地与命案扯上干系,三是画眉自此成为情节的牵引线索。(作者叙述至此,将笔墨从沈小官、张公和画眉身上移开,转而去详述沈小官尸体如何被发现、为寻回死者的头颅,沈父与府衙如何重金悬赏、黄老狗与他的两个儿子如何为得到赏金而不惜自戕的诸多情节了。)
  第二层跌宕:沈父解缎匹进京,偶遇沈小官被夺的画眉。由此引出李吉的被逼杀、画眉被大理寺判还沈家、沈父沈母心存慰藉的情节。至此,李吉又走到前台且成为刀下冤鬼,又埋下了一个伏笔;画眉亦物归原主,基本完成了穿针引线的任务。
  第三层跌宕:李吉的两位生意上的朋友发誓要找到真凶,为其申冤。于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张公最终露出了马脚。随着第一层跌宕中的伏笔被渐次抖开,那些过渡性的情节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在篇末被快刀斩乱麻似的,痛痛快快做了了结。
  “文忌平衍。”[5]小说作为“纯粹”的故事体裁,由于是以情节取胜,故而在复杂曲折上比其他的文体更为讲究“忌平”。冯梦龙在编辑整理加工话本小说时,“从本事(指故事原版——引者注)中去体察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和他们在物定环境中的感情,研究每一个故事在发生中应有的过程,然后下笔”,同时,马梦龙还“具有善于把一则简短的本事铺张描绘成成千上万字的短篇小说的能力。”[6]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得到的《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以及其他许多精妙的话本小说。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138-145.
  [2]王枝忠.古典小说考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151-169.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2.
  [4]孙维强主编.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卷[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382-383.
  [5]袁枚.随园诗话卷六[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060.
  [6]周楞伽. 冯梦龙与古今小说. 北京:文史知识[J]. 2009(1):44.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人也应该是学生,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人呢?本文依据生本教育理念,阐述了生本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真正“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并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建构生本课堂的策略:以学定教;开放课堂;真正“对话”。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探索  一、生本课堂的特征  以生为本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
【摘 要】运用课前预留五分钟由学生演讲的方式导入课堂;为了激励学生,通过“寻找闪光点”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提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导入 演讲 评价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上每一堂课都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知道好的导入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见的方式一般有:复习导入法、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美化教学语言,打造诗化课堂的观点,并在个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指出语文教学语言要注重意境之美、语音之美、幽默之美、情感之美,力求创设“文味”十足的高效语文课堂,为学生展现别开生面的文学舞台,全面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 教学语言 情感 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
【摘 要】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lots of these sentenc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which looked ordinary. If we read these words several time we’ll find the quintessence cryptical. Through the words reader
【摘 要】一个政党要永葆先进性,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的前提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是我党推动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大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
一、正确面对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阶段正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生源复杂,个性差异大。大多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居多,缺少父母的约束与爱,缺少自我肯定的信心,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我控制力差,判断是非能力差,盲目性大,受不良习气影响大。传统教学观念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差异、重认知轻情
“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它是匆匆的,快去寻月吧。”这里写了月的变化过程,月在变化,无数诗人也注意到了月的变化,进而,月亮也具有了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方面的特点。月亮成为了“人化”的事物,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用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知识渗透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学法 课堂教学 历史 渗透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也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历史知识渗透。
【摘 要】本文就高中课文《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关于“推敲”而发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根据相关资料和自己的分析对《题李凝幽居》作了合理的解读。  【关键词】推敲 《题李凝幽居》 幽居 幽人 幽情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就诗之意境而言,“推”比“敲”更佳。果真如是乎?  朱先生之所以如此认为,一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是其“自掩自
【摘 要】英语写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通过分析我院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现状和成因,提出基于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遵循优化输入、强化输出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写作主观能动性。写作的整个过程得到重视,尤其是写作前的信息输入准备和写作后的评阅与反思,切实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过程体裁法 英语写作 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