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出现的。对于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行为,规范财务运作程序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行政单位 会计 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合法、完整,有效实施管理活动并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在单位内部制定的会计控制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提高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1.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和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是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使这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流于形式。
1.2、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迄今为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用一般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
1.3、预算控制的作用难以发挥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尽管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由于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计划性,大部分没有细化到某个具体的项目,实际操作不适用、不顺畅,结果往往不时进行预算追加和变更,预算控制形同虚设。
1.4、人员素质低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控制失效。另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对固定资产和其他物资重购轻管,不按规定定期进行财产盘点,不按时进行卡片和明细账登记,导致对资产的管理过于粗放甚至放任,记录的只是一笔糊涂账。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要素
我们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权利与责任。也就是明确单位行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责任,并据此明确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程序与手续。就是单位在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也就是要求明确规定每一项经济业务需要经过的手续,以及相关负责人,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相应的、具体的处理方法等。
三是控制方式,即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某人办理的业务时,一定要经过其他人员的核准和同意,同时还需置于其他人员的监督之下,保证所有的有关人员之间能够形成监督制约关系。
3、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不同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这样才可能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第一,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经过适当的授权。单位内部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在获得批准和授权的前提下,才能执行和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人员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其基本要求是: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而其他的各级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职权和责任,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也就是说不允许超越权限去处理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比如说非会计员处理账务、非出纳员收付货币资金等。根据授权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授权控制分为两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所谓的一般授权,就是指按照常规处理一般的经济业务的标准。被授予一般授权的有关人员,只能处理一般经济业务的权利,比如说,采购员可在计划指标内购买材料,推销员按规定价格销售产品或商品等;而特定授权则是指被授予人,具有处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利。比如说,企业削价处理积压的存货、销售闲置设备,都需要经行政领导特别批准授权后才能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任何人不能自行决定,否则,就是越权行为,那就意味着销售价格失去控制,单位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就有可能产生漏洞。
第二,分权控制分权控制也可以称为职务分管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掌管,禁止任何个人单独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能够在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这就有效的防止个人包办经济业务全过程而造成弊端和错误频现的状况。一般来说,以下职务和权力应当实行分管:①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应予以分离,也就是把审批权与执行权分离。②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应予分离,也就是把业务的执行权与记录权分离。③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必须分离。④经济业务的经办职务与稽核职务必须分离。⑤货币资金出纳职务与总账记录职务必须分离。
第三,凭证控制所谓的凭证控制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要经过填制和传递原始凭证,这样就可以对经济业务实施全面的记录控制,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发生时都有据可查。总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的管理中,相关部门既要接受外部的各种监督,又要自己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既要加强联系,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进一步加强有关经办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协调的程度,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强调制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让所有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以防止营私舞弊和技术错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05).
[2]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01).
关键词:行政单位 会计 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合法、完整,有效实施管理活动并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在单位内部制定的会计控制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提高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1.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和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是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使这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流于形式。
1.2、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迄今为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用一般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
1.3、预算控制的作用难以发挥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尽管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由于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计划性,大部分没有细化到某个具体的项目,实际操作不适用、不顺畅,结果往往不时进行预算追加和变更,预算控制形同虚设。
1.4、人员素质低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身体不适、理解错误、判断失误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控制失效。另外,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对固定资产和其他物资重购轻管,不按规定定期进行财产盘点,不按时进行卡片和明细账登记,导致对资产的管理过于粗放甚至放任,记录的只是一笔糊涂账。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要素
我们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权利与责任。也就是明确单位行政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责任,并据此明确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程序与手续。就是单位在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也就是要求明确规定每一项经济业务需要经过的手续,以及相关负责人,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相应的、具体的处理方法等。
三是控制方式,即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某人办理的业务时,一定要经过其他人员的核准和同意,同时还需置于其他人员的监督之下,保证所有的有关人员之间能够形成监督制约关系。
3、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不同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这样才可能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第一,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经过适当的授权。单位内部的各级工作人员,必须在获得批准和授权的前提下,才能执行和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的人员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其基本要求是: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而其他的各级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职权和责任,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也就是说不允许超越权限去处理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比如说非会计员处理账务、非出纳员收付货币资金等。根据授权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授权控制分为两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所谓的一般授权,就是指按照常规处理一般的经济业务的标准。被授予一般授权的有关人员,只能处理一般经济业务的权利,比如说,采购员可在计划指标内购买材料,推销员按规定价格销售产品或商品等;而特定授权则是指被授予人,具有处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利。比如说,企业削价处理积压的存货、销售闲置设备,都需要经行政领导特别批准授权后才能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任何人不能自行决定,否则,就是越权行为,那就意味着销售价格失去控制,单位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就有可能产生漏洞。
第二,分权控制分权控制也可以称为职务分管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掌管,禁止任何个人单独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能够在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这就有效的防止个人包办经济业务全过程而造成弊端和错误频现的状况。一般来说,以下职务和权力应当实行分管:①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应予以分离,也就是把审批权与执行权分离。②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应予分离,也就是把业务的执行权与记录权分离。③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必须分离。④经济业务的经办职务与稽核职务必须分离。⑤货币资金出纳职务与总账记录职务必须分离。
第三,凭证控制所谓的凭证控制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要经过填制和传递原始凭证,这样就可以对经济业务实施全面的记录控制,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发生时都有据可查。总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的管理中,相关部门既要接受外部的各种监督,又要自己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既要加强联系,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进一步加强有关经办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协调的程度,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强调制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让所有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关系,以防止营私舞弊和技术错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05).
[2]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