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式举隅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作为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1、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七年级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经典古文名句249条》《中国百句名言实录浅议》《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利用自读课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金屋闲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多写一撇打了败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如:读一读山海关外盂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盂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是时代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中,作为母语课程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基于此,简单对高中语文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有效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接纳实施的程度如何,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最大的问题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现象。所
【摘要】摘要: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刻不容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课堂抓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应该采取些什么样的措施呢?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课堂教学    一、拓展美术课堂教学    将课堂与
[摘要]捕捉学生作文之契机进行指导,掌握学生修改之时机进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契机 时机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作文既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因此,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埋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的人文性。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培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13-02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思维性的特点,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达到某种体验,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1-01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
【摘 要】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电教多媒体教学给数学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空,为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 信息技术 突破 直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
【摘 要】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学的前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角色体验又能促进自主学习的参与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师指导 民主平等 教学情境 角色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新课改形势下,要求教
自实施教改以来,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已被现代流行的“大语文艰”所替代,即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时至今日,虽然课内阅读的地位并未动摇,但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实,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尽管制定语文教材时专家考虑得比较周
本方案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一节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本地区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材    1.1 教材简析  本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ATP的生理功能、ATP的结构简式、ATP-N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教材对糖类、脂肪的功能做简单分析,直接过度到ATP的功能即: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