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让幼儿在舞蹈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在不同年龄层次的要求中是不相同的,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所起到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我们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学。
春去冬来,寒暑交往,不知不觉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29个年头,在这29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从事教育事业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激烈自己。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要以幼教为起点。爱心与童心是我们幼教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在工作中我时常以陶老为楷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此,本人对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四个层次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层次:节奏训练
据台湾学者林朱彦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5岁幼儿喜欢具有规律性的歌曲和舞蹈。由此研究可知,4-5岁的幼儿经训练后能达到正确辨别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等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要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同时带领幼儿玩节奏模仿等锻炼幼儿感受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帮助幼儿获得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与反应能力。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培养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有良好的节奏感,不仅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而且还有利于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从小班幼儿抓节奏训练,可以为幼儿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舞蹈学习作铺垫。为了方便幼儿能更快的领悟节奏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准备了一些游戏结合节奏训练,比如:老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走,老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因此,小班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层次:感受音乐
当幼儿升入中班的时候,经过一年的训练,小朋友对于音乐的感受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幼儿在中班舞蹈学习过程中,应该将音乐感受与把握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幼儿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在聆听音乐时,我们老师可以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她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体会安静、优美、热烈、雄壮、急促、缓慢的不同,引导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的翱翔。我个人认为,中班幼儿在学习中让她们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如:中班活动《绿毛虫》,音乐是2/4拍的,整体结构是非常跳跃性的,以高音为主,谱出了毛虫蜕变成蝴蝶的美丽过程。于是我要求幼儿认真倾听音乐,感受这段音乐中美丽的故事。幼儿探索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脱皮等动作来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趣。我发现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于是我采取加上图片的引导,让幼儿音乐倾听完,小朋友便夸張地使劲将粘在身上的“皮”用脚踹下,嘴巴里还有意识地说:还差一点,还差一点了……。
第三个层次:学习动作
幼儿期是大量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身体柔软,容易学习,再加上她们喜欢模仿,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因此只要我们老师能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她们就可以获得许多运动技能。我们老师应该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动作发展不仅是生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儿童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动作发展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动作发展是幼儿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它是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的结果。如:幼儿先学会走路然后才会跑跳,再如幼儿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拇指、食指合作的“拿”。因此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进程和顺序,前一个动作的发展经常是为下一个动作的发展做准备的。所以当小朋友能够感受到这个音乐的节奏并且对音乐的旋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体会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开始教小朋友学跳舞了。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是舞蹈教学的核心。但同时应该注意,我们老师在教小朋友动作的时候,不可忽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充分理解小朋友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根据不同小朋友恰当的指导他们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切忌生搬硬套,用规范性的动作来束缚小朋友的表现力。例如歌舞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这首欢快的舞曲欣赏中,孩子们会跟着音乐的节拍晃动手臂、转圈,我们老师会发现每个孩子脸上都挂满了喜悦的表情,她们虽然不会用语言来描述,但是却能用舞蹈这种表演形式对自己快乐的心情进行细腻的表达,从而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很快掌握并学会了歌曲的各种基本动作及舞蹈,通过巡回表演让孩子们对学习动作能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第四个层次:鼓励想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孩子们对舞蹈的动作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象,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跳舞,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由的表现,在表现中慢慢激发孩子们的舞蹈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真正地能起到促进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大班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创编应该不陌生,她们有了自己对美独特的想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她们有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发挥大班幼儿的主体性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研究的问题,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以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她们舞蹈动作的创编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挪威舞曲》,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表演的时候,树和小精灵并不是一起不停地动,而是根据音乐变化用故事情节引导,表现树的生长时,“小精灵”不出现,小精灵来到树林时,“大树”们都摆好了各自的造型,以便“小精灵”在“大树”周围穿梭,孩子们边听音乐边表演,这样才使孩子们的表演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也更容易进入角色使表演更加投入。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会倾听幼儿的感受和需求,让幼儿在掌声中树立自信;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自信,让幼儿在交流中树立自信;最终使幼儿大胆、自信的表现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应该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对创作的激情,从而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的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坚持鼓励欣赏,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因此重视发展幼儿舞蹈教育,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门重要的课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舞蹈不断繁荣发展。
春去冬来,寒暑交往,不知不觉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29个年头,在这29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从事教育事业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激烈自己。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要以幼教为起点。爱心与童心是我们幼教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在工作中我时常以陶老为楷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此,本人对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四个层次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层次:节奏训练
据台湾学者林朱彦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5岁幼儿喜欢具有规律性的歌曲和舞蹈。由此研究可知,4-5岁的幼儿经训练后能达到正确辨别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等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要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同时带领幼儿玩节奏模仿等锻炼幼儿感受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帮助幼儿获得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与反应能力。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培养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有良好的节奏感,不仅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而且还有利于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从小班幼儿抓节奏训练,可以为幼儿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舞蹈学习作铺垫。为了方便幼儿能更快的领悟节奏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准备了一些游戏结合节奏训练,比如:老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走,老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因此,小班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
第二个层次:感受音乐
当幼儿升入中班的时候,经过一年的训练,小朋友对于音乐的感受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幼儿在中班舞蹈学习过程中,应该将音乐感受与把握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幼儿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在聆听音乐时,我们老师可以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她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体会安静、优美、热烈、雄壮、急促、缓慢的不同,引导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的翱翔。我个人认为,中班幼儿在学习中让她们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如:中班活动《绿毛虫》,音乐是2/4拍的,整体结构是非常跳跃性的,以高音为主,谱出了毛虫蜕变成蝴蝶的美丽过程。于是我要求幼儿认真倾听音乐,感受这段音乐中美丽的故事。幼儿探索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脱皮等动作来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趣。我发现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于是我采取加上图片的引导,让幼儿音乐倾听完,小朋友便夸張地使劲将粘在身上的“皮”用脚踹下,嘴巴里还有意识地说:还差一点,还差一点了……。
第三个层次:学习动作
幼儿期是大量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身体柔软,容易学习,再加上她们喜欢模仿,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因此只要我们老师能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她们就可以获得许多运动技能。我们老师应该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动作发展不仅是生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儿童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动作发展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动作发展是幼儿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它是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的结果。如:幼儿先学会走路然后才会跑跳,再如幼儿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拇指、食指合作的“拿”。因此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一定的进程和顺序,前一个动作的发展经常是为下一个动作的发展做准备的。所以当小朋友能够感受到这个音乐的节奏并且对音乐的旋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体会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开始教小朋友学跳舞了。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是舞蹈教学的核心。但同时应该注意,我们老师在教小朋友动作的时候,不可忽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充分理解小朋友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根据不同小朋友恰当的指导他们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情感。切忌生搬硬套,用规范性的动作来束缚小朋友的表现力。例如歌舞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这首欢快的舞曲欣赏中,孩子们会跟着音乐的节拍晃动手臂、转圈,我们老师会发现每个孩子脸上都挂满了喜悦的表情,她们虽然不会用语言来描述,但是却能用舞蹈这种表演形式对自己快乐的心情进行细腻的表达,从而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很快掌握并学会了歌曲的各种基本动作及舞蹈,通过巡回表演让孩子们对学习动作能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第四个层次:鼓励想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孩子们对舞蹈的动作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象,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跳舞,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由的表现,在表现中慢慢激发孩子们的舞蹈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她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真正地能起到促进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大班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创编应该不陌生,她们有了自己对美独特的想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她们有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发挥大班幼儿的主体性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研究的问题,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以老师适当的引导,让她们舞蹈动作的创编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挪威舞曲》,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表演的时候,树和小精灵并不是一起不停地动,而是根据音乐变化用故事情节引导,表现树的生长时,“小精灵”不出现,小精灵来到树林时,“大树”们都摆好了各自的造型,以便“小精灵”在“大树”周围穿梭,孩子们边听音乐边表演,这样才使孩子们的表演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也更容易进入角色使表演更加投入。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会倾听幼儿的感受和需求,让幼儿在掌声中树立自信;让幼儿在学习中树立自信,让幼儿在交流中树立自信;最终使幼儿大胆、自信的表现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应该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对创作的激情,从而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的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坚持鼓励欣赏,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因此重视发展幼儿舞蹈教育,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门重要的课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舞蹈不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