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不忘本来 特色发展开创未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从创立伊始就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李主一、刘晓等革命先烈于1927年创办私立曙光中学,并在此建立了中共奉贤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李主一不幸被捕,慷慨就义前立下了“死得其所”的遗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曙光学子。
  历史的镜头切换到现在,为推动“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建设,曙光中学以“新成长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品牌”计划为抓手,探索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不忘初心,延展办学脉络
  “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不要为我多花钱。要替我在曙光中学后面买两亩田,就把我葬在田里,坟墓旁立一块石碑,碑上题‘死得其所’四个字,这样我虽死犹生……”这是曙光中学创办者、革命烈士李主一英勇就义前给妻子留下的遺言。历经风雨九十余载,刻有“死得其所”四个字的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如今傲然屹立于曙光中学的主一广场。李主一办学济世的教育理念对曙光教育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的红色信仰也在传承中变得更加坚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早在学校创立之初,李主一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并题下“布置洪炉铸少年,年年春夏诵和弦;栽成桃李浓荫遍,文化中心岂偶然”的诗句。铸就身心俱健、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是曙光中学坚守的教育初心。校训“沐曙光,循大道”激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理想,成为播撒光明的师者;鼓励学生牢筑理想信念,砥砺务实担当的品格,主动把个人的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红色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属性。校长程立春刚到曙光中学时,就被学校的“红色精神”打动了:“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创新开拓等核心价值跨越时代仍历久弥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频共振,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奉贤区推出促进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的“品牌”计划,擦亮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曙光中学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以“红色精神培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利他品格、社会管理基础能力的时代新人作为特色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寻求办学突破,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发展优势。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课程
  曙光中学在奉贤的革命史、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象征,围绕“红色精神”,学校展开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在“新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普适型课程为学生铺就红色底色、以选择型课程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成长、以探究型课程支撑学生对接未来专业发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不断优化红色精神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旗帜”特色课程体系(A FLAG)包括厚植课程(Adding)、必修融合课程(Fusing)、拓展延伸课程(Linking)、活动体验课程(Acquiring)、专题探究课程(Groping),旨在将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培养“大格局、稳心态;善沟通、懂协同;重实践、会创新”的时代新人。其中,厚植课程是“旗帜”特色课程的内核,也是学生特色发展的引擎。
  “红色基因”课程群的“大美中国”“大国国防”“英雄史诗——长征精神”等主题课对接地理、历史、思想政治、物理等学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红色精神特色培育的落地。“学生发展指导”课程通过生涯讲堂、心理课等,加强对学生心理、生涯和生活的指导,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公共参与”课程群针对当今高中生政治参与不足、公共参与缺失的现状,帮助其提升公共参与的基本能力和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如“模拟法庭”“模拟政协”课程,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提升法制和民主意识。
  在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构建了多元学习空间。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和其所在的主一广场作为奉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奉贤各校提供红色教育资源。学校“一馆(洪炉校史馆)、九室(长征精神等专题教室)、一基地(农耕基地)”助力课程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凸显育人特色。在校外,学校与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近20个实践基地签署共建协议,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牵头组建“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拓展资源。2020年暑假,党章学习小组开启了“行走课程”,学生不仅体悟到革命先烈救国图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还从历史中汲取了经验智慧。
  优化机制,打造区域品牌
  程立春认为,建设特色高中对于曙光中学来说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新机遇。“高中教育正在从分层走向分层分类相结合,特色发展能够有效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只有学校扬己之长,师生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看到更多发展的可能。”在打造特色高中的过程中,曙光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迈上了新台阶,学校的办学品质也在不断提升,这得益于学校日趋完善的培养和保障机制。
  教师是教育之本,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曙光中学以培育政治素养坚定、专业技能扎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的教师为目标,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特色培育机制。通过名优引领、师徒带教、实践研训、分层培养等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特色教师搭建平台,鼓励特色教师走进高校、名校进行课堂观摩和现场学习;加强特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特色教师的创造创新才能,鼓励他们将实践、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资源。此外,依托校史资源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走进校内外的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感受先辈前贤的崇高信仰,牢筑理想信念之基。
  健全特色创建教科研工作机制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保障。曙光中学以龙头课题为引领,以条线课题驱动部门工作推进,形成“学校—部门—教师”教科研联动机制。
  同时,建立与高校、研究院、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突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社会机构之间的教育科研壁垒,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家、校、社教育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赋能学生多元成长。
  曙光中学以厚重的校史资源为根,以新时期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为方向,积极构建区内、市内乃至全国联动的红色精神培育教育资源联盟体,并以“ 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为载体,让特色课程真正服务于广大学生。
  今年3月,奉贤区教育局引进华东理工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探索具备“红色底蕴、理工特长”的拔尖人才一体化培养路径,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建设为上海一流、全国知名的高中。未来,曙光中学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创校先辈的精神火种,培育不忘初心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自从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风靡全球以来,“巴学园”就成了美好教育的代名词。在中国,命名巴学园的教育机构不少,但名头最响、最“忠实复刻”这一美好教育模式的,是李跃儿创办的“芭学园”。  数年前,拍摄于芭学园幼儿园的纪录电影《小人国》和电视片《成长的秘密》上映,获得巨大反响,这让李跃儿和芭学园在学前教育领域广受称道。至今,提到“李跃儿芭学园”,很多人还停留在幼儿教育的印象里。殊不知,“芭
期刊
五月的青岛碧空如洗,海风习习。坐落于江苏路9号的青岛市实验小学,掩映在一片行道树的浓荫之中。正对大门的二层德式小楼,醒目地镌刻着学校的诞生年份——1901。不大的校园里,伫立着一棵高大葱茏的榉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最初的“胶澳总督府小学校”“青岛市公立女子小学校”到“青岛市立江苏路小学”,再到如今的“市实小”,历经时代巨变、数次更名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保持着耀眼的办学成绩——1
期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办好教师满意的教育,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人民满意就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教师满意源于职业获得感。“获得感”源自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薪酬,二是精神
期刊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巨龙小学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校一品”阳光体育课程,积极引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他们参与体育、学习体育、喜欢体育、享受体育,为学子们打开了一扇幸福之窗。  阳光体育课程立足新课程改革,是学校践行新课程理念的精髓。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掌握体育技能,遵守游戏规则,激发参与热情,体验成功喜悦,增进体育与传统文化、德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
期刊
线上课堂是师生利用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课堂等在线交流方式传授和获取知识,解决教学相关问题,让课堂从线下转场“云端”的教学方式。与线下课堂不同的是,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时间、空间是分离的。时空分离导致线上课堂教学难度大幅提升,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评一致”的落实,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梳理教学目标,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评价的有效性,让学生完成从浅层
期刊
位于上海市南部的奉贤区临江濒海、地域面积大,与中心城区相距较远,流动人口数量较多,教育区位优势不足。面对此种情况,奉贤区自2015年起就开始进行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办学质量快速提升,以“资源足、质量优”推动区域教育的品质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为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奉贤教育肩负起新任务,致力于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以新成长教育绘就面向
期刊
上海市奉贤区最南端的杭州湾畔,是风光绮丽的海湾旅游区,也是远离中心城区的边隅之地。海湾小学成立于1978年,是海湾旅游区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作为海湾旅游区的“独苗苗”,海湾小学一度面临发展窘境——师生水平提升无门、硬件设施老旧、场地局促、教育面临乡村凋敝困局……  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扭转局面?海湾小学乘着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这股东风,立足新成长教育,以“支点”计划和“星光”
期刊
我们用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以及别人对某类人的评价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学会与人相处。  近年来,笔者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角度,结合实践全面深刻地思考“健康自我”的教育问题,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相处,悦纳自己,继而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探索出了一条从心理到道德再到思想(三观)最后到政治(信仰)的螺旋上升的德育路径。  练就强大心理,关注学生发展动力和内在需求 
期刊
在儒家伦理中,教师的地位相当尊崇,有言曰“天地君亲师”。“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义丰富,其中,学识渊博是其最基础、最核心、最本质的含义。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师”之界定,即体现为此。  教、能教、善教、乐教,是对教育者最根本的要求,这从几千年来汉语对教育者之称呼——教官、教习、教员、教师中可窥探究竟,而精湛的业务是教育者完成“教”的角色的根本前提。做教师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对专业知识全
期刊
2021年是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建校100周年。她宛若藏于红尘的美玉,镶嵌在骑楼林立的海珠之西,怀揣着绮丽的梦想,在百年岁月间淋漓演绎着教育之美。  百年雕琢,玉成其美  1921年,历史在广州掀起滔天大浪,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同年,宝玉直小学的前身——广州市公立第26国民小学应运而生。  1949至1951年,学校改名为海幢区第一中心小学;1952年,改名为河南区第一中心小学;1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