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郭万刚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用39年时间实现了将“不毛之地”转化为“绿水青山”的梦想,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在第二代治沙人中,郭万刚干的年头最长。当年,30岁出头的郭万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开始了他的治沙生涯,一干就是将近40年,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终于守得沙漠变绿洲。
  治沙守家
   在甘肃河西走廊東端的祁连山脚下,有一条由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织”成的“隔离带”,这条7.5万亩的隔离带裹住了风沙侵蚀的步伐,孕育出绿色的希望。但是在40年前,这片林带所在叫作八步沙的地方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饱受风沙之苦的当地六位老汉,为保卫家园,毅然走进沙漠植树造林,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就是其中一位。
   “六老汉”中郭朝明的年龄最大,治沙行动开始时已经60岁了。沙漠里昼夜温差大,生活条件艰苦,造林任务繁重。有时为了看护好刚种下的小树苗,他们就在沙地上挖个坑,上面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做成“地窝铺”,碰到大风天气,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只好头顶被子,在冰冷的沙坑里挨到天亮。每天起早贪黑,对于郭朝明来说,生病是常有的事情,每次生病,郭朝明就让郭万刚来替几天班。
   那时的郭万刚在供销社上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3个弟弟妹妹,一大家子都靠着他一个月60元的工资生活。为了不违背父亲的意愿,郭万刚虽然每次都去了,但还是经常向父亲抱怨:“几万亩沙漠,就你们几个老汉能治过来吗?你们这样干简直是送命呢……”父亲总是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八步沙治不住,子子孙孙都保不住!”
   父子俩谁也劝不动对方,直到1993年的“5·5”沙尘暴,夺去了县里20多条生命,看着乡亲们悲痛的神情,郭万刚这才真正认同父亲的话——必须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于是郭万刚瞒着妻子偷偷辞了职,成为八步沙第二代首个治沙人。那个时候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守护好乡亲们的家园,实现父辈们的愿望。端着“铁饭碗”的郭万刚都能去治沙,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郭万刚的感召之下,其他第二代治沙人陆续加入了队伍。
  治沙强家
   在接过父亲的希望时,郭万刚一直在思考,老一辈无私奉献的情怀要继承发扬,但也要考虑劳动创造财富价值的体现。当年“六老汉”按下手印承包治理沙漠是为了守住家园,今天要让沙漠回报这份付出,实现“强家”的目标。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曲折。在治理完八步沙后,郭万刚带着大家向更大的沙漠进军。面积达11.4万亩的黑岗沙、双槽沙、漠迷沙等分布在铁路、公路和乡村周围,多年来一直灾害不断。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红柳、梭梭、白刺、花棒等适应沙漠生长的植物,一寸一寸向沙漠深处延伸。种了风吹死,死了再补种,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喜,腾格里沙漠终于被他们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沙漠也展现了它可爱的一面,张开怀抱接受了他们。苗壮了、树绿了、花开了、鸟来了,沙产业也以蓬勃之势呈现出盎然生机。
   2003年到2020年初,郭万刚带领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
   郭万刚决定集资办场,承包周围的荒漠边治理边发展,向沙漠要效益。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受益的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发展。
   在治沙过程中,郭万刚和大家在前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经验基础上,探索出“治沙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模式、新技术,逐步走上市场化治沙之路。
   2010年,八步沙林场实现企业化转型,八步沙绿化公司成立,探索“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2018年,八步沙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2500多户贫困户的1.25万亩土地,和内蒙古的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发展枸杞红枣经济林,通过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林场还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养殖沙漠“溜达鸡”,年收入可达20万元。
   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长出了经济作物,向沙漠要效益,这是第一代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治沙人终于有了收获,尽管这收获微不足道,但希望和曙光的出现却足以令治沙人欣慰。
  治沙圆梦
   如今的郭万刚变成了“郭场长”“郭董事长”,实现了他带领大家劳动创造价值的梦想。但是他依然是那个“郭老汉”,长年与沙漠打交道,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黑瘦黑瘦的,腰也弯了,头发也白了。
   已经68岁的郭万刚依然每天奔波忙碌在各个治沙点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第二代治沙人的身影和父辈一样,伴随着沙漠日出、风暴、热浪、寒霜,扎实的足迹写满了大漠。
   过去,八步沙黄沙漫天、植被稀少。132公里长的风沙线,犹如一条移动的巨蟒,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部村庄侵蚀,直接威胁着当地十几个村庄和几十万亩耕地,如今的八步沙已经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古浪县的沙漠,整体向后推移了15到20公里。
   郭万刚每年都去看望另外五个老汉家庭,向健在的二老汉汇报工作情况,慰问逝去的老汉亲人。郭万刚常说:“不能对不起老父亲的托付,不能把八步沙丢掉。作为生长在沙区的人,治沙造林是我们应该做的。”
   治沙造林,是郭万刚对父辈们信守一生的承诺,如果说一开始治沙只是为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后来不知不觉中他有了自己的治沙梦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梦想就是山更绿水更清,坚持到底。”为此,除了完成八步沙林场管辖区荒漠的治理,郭万刚还带领大家承包了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在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上沙丘,询问植物的名字,询问长了多少年。郭万刚把身边的植物挨个儿介绍给总书记,并汇报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讲了三代人的坚守。总书记听得很认真,称赞他们是当代愚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现在,郭万刚除了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之外,还是武威市政协委员。他在谈到古浪县未来沙漠治理设想时说:“我们古浪县有132公里的风沙线,有240万亩荒漠,我们才治理了一半,所以说任重道远。八步治沙人大多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坚持。今后一定不辜负我们父辈的生死约定,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我们古浪县剩余的荒漠,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尽快治理好,让我们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郭万刚正带着八步沙治沙人以坚韧持守的精神为动力,在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征途中奋勇前行。
其他文献
领导方法和工作指导问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
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研究,在党的十七大前夕,隆重推出包括八本书的什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
高低差速床生物质直燃锅炉结合了国内外生物质燃料燃烧先进技术,采用了独特的低倍率内外结合的循环燃烧方式,散装生物质直接入炉燃烧,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烧技术。它继承了循
近年来,66352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政治工作高品位,业务建设高水平,从严治军高标准,综合保障高效益,全面建设成绩喜人,大项任务完成圆满.部队曾被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
庄子确立了相对真理观,禅宗提出了主观真理观。两者颇具可比性:其一,两者的理论基础形式有异而实质相同:庄子真理观产生于其相对主义理论,禅宗真理观导源于其圆融哲学,而相对主义与
我国破产重整管理人制度已经在2007年《企业破产法》中确立,但是经过十年的实践运用,逐渐暴露出该制度仍存在对破产管理人在选任机制的不完善、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责的模糊性
如何带领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是新时期全军各级党委班子面临的使命性课题。伴随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着眼战胜最强的对手、应对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我们坚持真训实备,努力
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肺活量与胸围、体重间的回归方程,从而展示了人体部分主要机能与形态指标间的量化关系。
目前,我国网民中网络购物行为已经非常普及,但不同性别、学历、职业、收入水平的人群在网络购物上的参与度、消费结构存在诸多差异。研究着重从网络购物的个人主体——网民出
利用边界条件及非线性Klein-Gordon方程得到其在空间上的三阶与五阶导数的边界值,进而分别在内点和边界点建立三点和两点紧差分格式;通过数值算例,得到了截断误差是关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