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内蕴见识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访钟叔河先生那天,正值酷暑,听说钟先生是在长沙一栋楼的20层住,一路上问了不少人,等到看见20层门前挂一竹额题“念楼”二字时,我们已汗流浃背。然而一进门,钟先生就让人端来西瓜,生怕我们不好意思吃,就笑着说由他带个头吧。钟先生的平易近人让我们如沐春风,心间顿生一阵清凉。一下午轻松愉快的谈话,给我们的感觉钟叔河先生是位性格谦和豁达、眼光睿智、观点犀利的老者。其话语,在腴润里带有苦涩,在随意中隐着谨饬;在乡俗里透出雅趣,在直白里饱含书卷气。
  
  年少最嗜书
  
  “记得青山那一边,年华十七正翩翩,多情书本花间读,茵梦余哀已卅年。”
  这是钟叔河先生在被囚禁的那段极端孤独和苦闷的日子里,记忆中默诵巴金一节译文时写下的四句诗。而诗中提到的“多情书本”,便是巴金译的德国19世纪中叶著名作家斯托姆的《蜂湖》。钟先生告诉我们,对于书名,他好像更愿意叫它后来由郭沫若译的《茵梦湖》。
  提到《蜂湖》这本书的时候,年已七十有余的钟先生还十分清晰地记得书中的动人故事,并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起来,渐渐地我们也跟随他的情绪沉浸其中。语末,钟先生还说这本书“清丽的文笔,简朴的结构,纯真的感情”给他当时年少易感的心以足够的温存和慰藉。可能如果没有巴金,没有巴金那和斯托姆一样清丽的文笔,年少时的他便不可能读到如此多情的书本,而自己从书中产生的蒙眬的感情也就不能得到宣泄和释放——抑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稍微抒解郁积在心里的余哀。也许正是这样,才让年少的钟先生很想读书。
  钟先生是一个读书人家子弟。他的父亲是最后一届考八股文的秀才,后来父亲学了数学又教数学,哥哥学农的,从而使他接触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慢慢就对植物学感兴趣,之后也看过一些考古的书,对挖掘人类古文明的事也有兴趣。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湖南平江老家读的,他幸运地碰到了两个好老师,对他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地理老师。国文老师选了很多好文章,鲁迅、冰心、许地山……而那位地理老师则使钟叔河从此热爱上了大自然,对地理学极感兴趣。期间钟叔河还在他哥哥的国文课本上读到周作人的散文,谈金鱼,讲故乡的野菜,那些文章不做作,看得懂,而且意思很深,每次看都会有新体会。渐渐地,觉得周作人的文章对自己的胃口,于是不断地找他的书来读。抗战胜利后钟叔河到了省城长沙读高中,又有机会读了不少外国文学名著。1949年,18岁的钟叔河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他本想考北大学考古或地理,可惜造化弄人,因偶然缘故他报考了一个“新闻干部训练班”,成为了一名编辑。
  
  苦难最磨人
  
  “你们像刚下水的船/我祝你们破浪乘风而去/不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地走/因为越平安也就越无兴趣/没有风,怎显得我能镇定/没有浪,怎显得我能驾驭/即使不幸沉没了/那也无须恐惧/因为后来还有更多的船/它们将要走我们的路”
  谈起过去的苦难成长历程时,钟先生倒背如流地朗诵起高小毕业时国文课本最后一课《告别词》里的这段话。我们从他坚毅豪迈的性格中,也自然了悟了他喜欢这段话的原因。
  1957年,钟先生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打成“反革命”而身陷囹圄长达十年之久,这些使他面临人生的一次又一次低潮。在打成右派之后,钟先生没有回到报社,而是在街道上参加劳动,靠拖板车来接济生活。拖板车是重体力活,刚开始不适应,痛了几天,还好睡几天也就不痛了。钟先生就是这样冒着严寒酷暑,每天从早到晚一趟一趟地卖苦力。尽管历尽坎坷,然而生活的苦难与艰辛并没有阻止他读书的习惯。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钟先生反倒有了人生中一次难得的平静的读书机会,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周作人有了一段交往,为他出牢后进入出版行业大胆率先出版周作人的作品埋下了伏笔。
  先生多次说过“死都要做个明白鬼”,怎样才能做“明白鬼”,唯有多读书。生活的历练及平时的学习与思考告诉他,成长内蕴见识。自以为知,其实所知甚少;因为无知,所以读书,因为怀疑,所以读书,读书是用心甚至伤心的事,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快感,可能是伤感,甚至痛苦,而或许往往以痛苦为代价成长更能够深刻地体验人生,以幻灭为代价冒险更能够探求人性最深处的奥秘。
  也正是因为不断地读书,才使钟先生在精神上无所畏惧,使他漠视自己的苦难而放眼看世界。人生命运的成长过程于先生,可以说是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对自我生命的超越,对个人价值的超越,最终让自己曲折的人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编辑与写作是最爱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先生在一篇名为《“这也是生活”》的文章中如是说。我想钟先生在出牢后所从事的编辑出版工作的意义大概也就在于此吧。在钟叔河先生的眼里,编辑是一种职业,除了要有责任心,还要有理想有信念与使命感。
  粉碎“四人帮”后,他回到编辑岗位,编辑出版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系列丛书——“走向世界丛书”。钟先生回忆说,之所以要以系列来出,是认为如果分散来出,没有什么印象,而且不一定什么人都能看懂,所以他还必须亲自在每篇前面写导言,介绍作者的背景,还有他到外国去的背景,以及他记载的各国风物,然后透过这些记载,看出作者的心态和他的见识。每篇一般四五万字,最短的一万多字,一个月一本。虽然比较辛苦,但还是觉得搞这个事情有味道、有意义。
  钟先生任湖南岳麓书社总编时,先后又编辑、出版了周作人的各种集子。这些集子并非是照原样排印,而是根据初版本进行认真校定,写出校记、编出索引,为人们研究周氏提供了可靠的版本。他编辑的《曾国藩全集》,为国内搜集最全,文字精确的本子。钟先生还为此集写了序言与后记。这并非是说明性的文字,而是有见地的书评或书话。这些文章均收入在《书前书后》集中。近年,钟先生给广西师大出版社编了周作人散文全集,这是周氏著作的集大成,收有很多集外文和未刊稿。钟先生的学识令人钦佩,而他的胆略和见识更加值得敬重。对此,钟先生却自谦地说:“惭愧的是我做事太少,而且年过七旬,并非‘强弩’,已是其‘末’了。”
  现在的钟先生除了编书,还写一些散文,也为几个报纸写专栏,有读旧书的随感,也有一些生活随笔散记,大多数都是借题发挥。钟先生说,写东西总之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所感,或者有所思,或者有所知。我们衷心希望先生在工作的同时也多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其他文献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当忧郁成为“modern”……至上一集刚刚舍弃了八年抗战(坚持八年没有尝试新鲜事物)确定鸭下巴为好吃的后,小明又“生不逢时”地撞上了这股不知从哪个什么什么洋刮来的代号为“忧郁”的台风,而且忧郁得一发不可收拾,大有将忧郁进行到底,把牢底坐穿的架势。有好几次,小明还模仿电视上的广告词:忧郁啊忧郁,我一直在努力,噢耶!可惜爸爸妈妈哥哥对他的忧郁都不屑一顾,这是怎么回事呢?欲
期刊
刚出校园的、本像天使般纯真的Andy,一不小心闯入了时尚圈,遭遇了穿Prada的“恶魔主编”Miranda。在懵懂的Andy不知不觉地被时尚界奢华虚荣沾染之后,她和在餐馆打工的本来很相爱的男友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经历了巴黎的一夜情,以及看清了虚伪的背后如此龌龊的真实后,Andy终于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究竟需要珍惜的是什么……    坚持或是妥协  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当你置身于
期刊
片段选读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死板、虚浮。文采和质朴结合匀称,才是君子。”  【注】  朱熹《论语集注》:……与其史也,宁野。  【读】  “文”在这里指各种礼节仪文。今日有的人豪放不羁,言辞直爽流于粗野;有的人恭敬礼貌,谈吐严肃,却流于呆板。“彬彬君子”的外在风貌,也不容易;如何能内在地文质协调,就更
期刊
【大师小传】  西德尼·谢尔顿(1917~2007)被公认为是美国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谢尔顿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说故事高手,也是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作家。其作品共计被翻译成51种语言,远销180多个国家,创下3亿册销量,世界各地都有一批“谢尔顿迷”。他本人是剧作家、导演兼演员,曾获戏剧“托尼奖”和电影“奥斯卡奖”,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无不轰动一时。197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
期刊
做现代文阅读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一、要破除畏难的心理。  二、必须练成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做到大致上把握文章大意;先阅读,再做题。  三、做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作答步骤。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紧的功夫就是要基本读懂文章。为什么这样说呢?基于两点:一是读一篇文章,总是要基本读懂文章才算是“阅读”过了,否则读了一篇文章没有一个基本理解,又怎么叫“阅读”呢?二是高考考的就是基本阅读,首先考试大纲中明确
期刊
上一集我们的非著名童星小明精彩亮相了,除了他略带自嘲的自我介绍外,小明同学也紧跟流行潮开起个人博客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非著名童星还会有一些什么大动作呢?大家几乎快两个月未见的小明究竟怎么样了呢?欲知详情,请看第2集:小明生病记。  (导 演:田 野)    【小明登场】  小明我今天生病了,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还好好的,第二节数学课头开始有点儿疼,到了第三节政治课,老师让我背书,我的头就越来越疼
期刊
老同学、老同事见面,免不了嘘寒问暖、彼此关心一番,这是人之常情、世之常态,谁都觉得天经地义,无需大惊小怪。要是与朋友见面也要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一通,这人势必遭人耻笑。但若是一位官人与普通百姓见面,不论是社会评价还是个人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同样是嘘寒问暖、彼此关心,那位卑的就要格外感动,位尊的却多少有一些恩赐的味道。  老百姓天天粗茶淡饭,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来的。山村偶尔来了一位大员,象征性地吃了几
期刊
《天使不穿Prada》故事的结局是Andy终于找回了自我,远离了荣耀的光环——离开《Runway》,到一家报社应聘。然而,记者的职位和高级时装其实只是不同的梦想罢了,正如Andy和Miranda是在不同的职场里一样。没有Miranda的造就,没有在《Runway》的经验,Andy又怎会成功应聘到自己想去的报社呢?一个职场换到另一个职场,无非是名字的变化、人物的变化而已。如果Andy想要成功,在报社
期刊
【考点扫描】  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3~6分之间。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1.问号的使用。2.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3.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1987年以来,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能力提升指导】  句号、问号、感叹号使用中常见差错举隅。  1.非疑问句用问号  如:我
期刊
【大师小传】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在“一战”中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人道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赴前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