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校政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状况,亦需进行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大众化、高校培养人才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需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具体路径是,以成就学生为理念,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以建立实践基地为着力点,以项目带动为龙头,以强化大学生实践锻炼为抓手。通过多年实践,效果显著:学生成果多,专业自信心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增强了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就业率高,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价较好。如何建立校政合作的长效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校政合作;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中央又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自此,“供给侧改革”成为当今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亦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改革的总思路。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相对需求侧改革而言,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面对多年来经济领域“供需错位”、“供需不匹配”的经济结构及由此带来严峻问题而开出的一剂良药。供给侧改革不但适用于经济领域,同样适用于当今的高等教育领域。
  一、高等教育需要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既可以运用于经济改革领域,也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供给侧改革,主要基于如下现实。
  1.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大众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9年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计划以来,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约500万,毛入学率不足10%。而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高校毛入学率接近40%。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直接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大规模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供给长期不足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但同时也带来就业压力。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创新高。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将达到765万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年毕业生加上未就业的每年需就业人数在900万左右。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国家和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的规模一般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大量毕业生涌向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开始呈现“溢出”现象。在这形势下,高校也应该加强“供给侧”意识。高校作为供给方,供给社会的主要产品是人才。如何提高人才供给方的人才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是高校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高校培养人才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社会和市场对大学生的数量要求。但近几年,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涌向社会,高校扩招背后隐藏的大学生不能当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而其中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比例不尽人意,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难找到合适岗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导致供需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一边是数目巨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比较难招到合适的人,特别是一些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千金难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一致凸显了人才供需结构性的矛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个方面是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而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需要与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之间的不对接。[1] 这些问题暴露了目前高等教育结构矛盾突出,一些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趋同,与产业发展、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出现就业难、招生难等问题。“长期以来,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质量和效益的问题不断凸显。”[2] 针对高校培养人才出现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高等教育要从原有的需求侧改革转向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方面是要更新发展理念和思路,要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从注重规模、数量发展转向注重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发展,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其落脚点是放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二、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既要从宏观层面(国家、教育部门),也要从中观层面(高校)和微观层面(院、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层面去思考和实施。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和教育部门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并改变过去一些对高校不尽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对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从中观层面看,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可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从微观层面看,高校的二级学院(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讲授的模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需求侧”的需要,即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广东省省属公办学校,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基于如下思考。
  1.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高校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具有社会需要的直接对应性特点,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服务意识,其培养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做到知识实践化和实践学术化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显著地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区分开来。由此也看出,未来高等教育规模应从原有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高等教育招生的增量继续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中西部地区高校倾斜,而且将进一步给高校简政放权,释放高校的办学活力。同时,将建立高等教育评估与教育经费投入挂钩制度,加快引导高等教育分类设置,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以校政协同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正是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的。   2.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及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人才在素质培养方面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人才建设正在经历由过去注重人事行政、行政法规、财务行政、组织原理和公文处理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转变到注重绩效评估、战略管理、科学决策、协作治理、有效沟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与加工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就对行政管理人才实践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只有与政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培养,才能够真正提升行政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
  3.地方高校及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天生不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1927年创办之初,在首任校长何香凝先生的倡导下,逐渐形成了“扶助农工”、“注重实验”、培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的办学思想。办校89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这一办学思想,坚持实践育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开办于2006年。作为在地方性农科院校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确实存在“天生不足”的劣势。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不太鲜明、可替代性强;且农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相对其他的老牌专业、传统优势专业(如农学、园艺、园林等)从一开始就处于“天生不足”的弱势地位。如何凝练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这既要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及优势。
  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正是在这些思考中探索出来的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三、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路径
  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归纳起来是,以成就学生为理念,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以建立实践基地为着力点,以项目带动为龙头,以强化大学生实践锻炼为抓手,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目标。
  1.以成就学生为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成就学生的理论基础是“成就教育”理念。成就学生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其认为有价值的目标,让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与实践中,出成绩、出成果、出特长,形成显而易见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目标的达成激励其更加努力学习的一种理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树立成就学生的理念,鼓励、帮助、促成学生出成绩,出成果,出特长。
  2.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3]。 校政合作实质是一种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校政合作一般是指高校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与各级政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协作联动。[4] 近年来,普通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全面融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依托,实现校地双方的共同发展。这种模式已被许多地方高校和政府所采纳。校政合作是一种协同培养的育人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模式的创新探索。高校协同培养人才既需要内部自身协同培养,更要通过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依靠其他主体提供支持,形成协同效应,并通过资源的交换,推动双方的协同成长。行政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我们的定位是“培养掌握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行政管理职业技能,能够服务于基层的高素质现代行政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后主要到基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类、文秘类和管理类工作。基于此,多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资源和优势,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以建立实践基地为着力点
  校政合作如何实施?着力点是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签订实践(实习)基地协议,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多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校政合作方式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城市管理研究联盟、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从化区政府、增城区政府、白云区政府、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以及广州市海珠区团委、海珠区赤岗街街道办、南华西街街道办、海幢街街道办、素社街街道办等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与之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或实践(实习)协议,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校政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合作双方本着协同育人、互换知识、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学生实习、志愿者服务、项目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达到较好的效果。
  4.以项目带动为龙头
  以项目带动为龙头,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团队中,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实践锻炼,在共同研究中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究精神,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达到成就学生的目的。在校政合作中,合作双方会共同进行一些课题研究。围绕课题项目的研究,相关老师带领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带领学生参与的项目研究有“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情况调查”、“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状况调查”、“佛山市低保户调查”、“广东省农村社会治理现状调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查”、“云浮乡贤理事会发展状况调查”、“清远农村社会改革之‘三个重心下移’调查”、“农村扶贫状况调查”等等。以项目带动为龙头,使学生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助力学生出成绩、出成果。
  5.以强化大学生实践锻炼为抓手
  大学生能力的提升需要实践锻炼。为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加强化实践锻炼,并搭建了梯度推进和立体化的实践平台。   首先,搭建 “立体化” 实践教学平台,实行 “三课堂”联动。依据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搭建课程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形成课程实习与综合实习、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寒暑假、专业训练与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的“立体化” 实践教学平台。实行“三课堂”联动,即第一课堂(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时事政治案例分析大赛、学生社团、创新训练等)、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为学生实践教学搭建 “立体化”的平台。
  其次,采用“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至大四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设定不同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使实践内容和实践能力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阶梯式递进。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三个层次若干个阶段实现。根据能力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
  实践环节不再仅仅是检验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已经成为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已经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获得实践知识,树立专业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就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学生搭建立体化实践平台,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长才干,出成绩。
  四、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效果
  1.学生成果多,专业自信心增强
  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通过这一改革与尝试,学生成果多,有成就。2013年以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先后有近60篇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大学生眼中的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书收录行政管理专业学生22篇论文,《城中村青年现状调查》一书收录学生论文13篇;《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青年参与——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收录了学生论文10篇。此外,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南方农村》、《青年探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大粤商》、《老区建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景德镇高专学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发表论文的人数占学生比的10.3%。多位学生获得“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东省优秀团总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学生在“环球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书香羊城”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书征文比赛等方面都获得不俗的成绩。行管122班于2014年从全校四百多个班级中脱颖而出,获得学校首届唯一一个“廖仲恺班”称号,2015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称号,2016年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形成了一种较特有的“行管122班现象”。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增强,前几年每年都有几个学生提出转专业出去,而今年不但没有提出转出去的学生,而且还有四个申请转进来的学生。
  2.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效果显著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实践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也是创新创业的落脚点。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以项目为龙头,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团队中,以科研带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结合参与的课题项目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挑战杯”等竞赛活动。通过实践训练,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学生在“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挑战杯”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铜奖;2015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该专业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广东赛区中获特等奖、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中获二等奖。2016年,学生在“挑战杯”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金奖。经过数届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增强了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 不是培养“器具”的地方,而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开发人的潜力、提升人的理性、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殿堂。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各方面才能,不拘于时、不滞于物、修齐治平的“通才”。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让大学生到政府部门等地实践实习,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看问题更加客观和理性,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对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认识往往是从媒体和一些道听途说中获得的,常常留下对公务员队伍的刻板印象。有了校政合作,在政府部门、街道等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大学生可进行暑期实习或定岗实习,让更多大学生了解政府各委办局和街道基层工作的“真面目”,改变了对公务员队伍的刻板印象。通过校政合作,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增强了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同时,除了专业实习之外,还可以通过扶贫支教、省情考察、加入志愿组织等形式,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与专业优势,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公共服务意识,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就业率高,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价较好
  当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上,很少有机会外出体验和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所以理论脱离实践成了大学生就业的“软肋”,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较为严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通过校政合作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和锻炼,学生成果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近五年来,每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数量约占20%,学生就业率较高,平均就业率达97%。在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问卷中,围绕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协作能力、综合素质五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用人单位给予“满意”和“较满意”的占100%,没有“不满意”的,用人单位满意率高。同时,近年来,在学校各部门招聘勤工助学学生时,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深受各部门欢迎,甚为“抢手”。 校政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收效甚显。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较显著的效果。如何建立校政合作的长效机制?这需要双方都有合作意愿。合作的意愿是“校府合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而互利共赢是培养合作意愿的重要基础。[5] 在校政合作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培养双方(而不单是校方)的合作意愿,确实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放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2]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改革[J].重庆高教研究,201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13/content_9740.htm.
  [4]刘金存.“卓越计划”模式下的“校政合作”机制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
  [5]娄成武,魏淑艳,曹丁.“校府合作”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9(9).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市场逻辑引致了社会诸领域从一元政府逻辑框架下的分离,多重制度逻辑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本科院校嵌入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中,办学行为处于多元化的制度场域,政府、市场、大学和文化等多重制度逻辑冲突造成了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制度化困境。多重制度逻辑冲突的长期性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对多重制度逻辑冲突实施有效管理,采取整合式的应对策略,将制度性约束与制度性战略资源辩证
期刊
摘要:高校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密度日益深化,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留学工作不仅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国家开放包容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更是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通过来华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对留学生个体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基于上海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共同努力探索以职业能力递进为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课标赛相融合的模块化贯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区域快速发展所需的报关行业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课程一体化设计;产业转型升级  一、上海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资产专用性会直接影响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治理结构。基于资产专用性的权衡模型,文中分析了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多重治理结构,并指出在规模经济条件下,极低的资产专用性易匹配市场化治理,极高的资产专用性易匹配内部一体化治理,而呈中间状态的资产专用性易匹配混合式治理。据此,文中建议应针对不同的治理结构实施与之相应的制度供给:一是对接专业标准与产业标准,提升院校的市场化意识;二是为混合式治理提供相应
期刊
摘要:样本选取东、中、西部12所新建本科院校,对其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行动方面的趋同现象进行了数据统计与事实描述,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组织趋同的扩散机制进行机理解释。研究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组织趋同是基于回报递增的规制性机制、基于承诺递增的规范性机制和基于共享观念的文化-认知性机制。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扩展新制度主义在教育研究中的解释力,并为新建本科院校组织转型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视角,以浙江G大学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文章在探讨多重制度逻辑视角的基础上,以G大学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及新校区建设为例,分析了政府意志对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作用过程;以招生规模及应用性科研活动的开展为例,分析了社会需求对高校转型发展的作用过程;以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探讨了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保障机制。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期刊
摘要:为了解我国近15年以来高校教师研究的发展现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脉络,研究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收录的有关高校教师研究的970条文献题录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从研究数量上看,高校教师研究经历了活跃增长和稳步增长两个时期;(2)从研究进程上看,经历了宏观、中观、比较与本土结合到微观层面的四个阶段;(3)从研究规律上看,呈现出由教师队伍保障建设逐渐向教
期刊
摘要:法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积极推动大学组织变革以提升其高等教育与科研实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中,大学与机构共同体是法国应对其高教体制“双重割裂”、财政困境和国际竞争等挑战所采取的一种组织变革手段。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看,在合法性机制的驱动下,“共同体”的建构在高校遵守法律的强制规定、开展相互模仿式的合并、逐渐形成“强强联合以发挥规模效应”等社会认知规范的基础上走向了组织趋同。而清晰的决
期刊
摘要:基于160篇教师胜任力的核心期刊论文,从论文数量、期刊、作者、论文影响力、基金支持和研究内容6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论文发表数量先增后减;教师胜任力研究成果发表的期刊比较分散;研究持续性不够,合作程度有待提高;基金支持率比较高,基金来源分布集中;研究对象多样化,研究主题分布不平衡。为了促进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应该长期关注教师胜任力、开发教师胜任力测评体系、开展科研胜任力研究。
期刊
摘 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是心理学专业核心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有效提升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职业技能。本文探讨了韶关学院心理咨询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帮助反思心理咨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并为其它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心理咨询技能是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心理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