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阅读的再认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但有一些老师只重视文章的教学,练习的巩固而忽视学生阅读。把阅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只要抓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阅读 方式自我完善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因此,近年来,有一种新的提法,即把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可见,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然而视听文化强有力的浸渗和影响,使阅读发生了倾斜。由“读”到“看”的出版物的激增,电视的飞速普及,娱乐消遣式的大众传播的威力日益发挥,导致了阅读状况一系列的变化。最令人不安的是阅读兴趣的锐减,以及阅读能力的降低。这些,又明显地集中地反映在中小学生的阅读之中。今天的小学生、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工人、农民,公务员……长此以往,则是出版物的增长与会读书人数下降的矛盾日趋激化。
  面对这种矛盾,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作出怎样的决策?在视听文化勃起和泛滥的社会里,阅读的地位何在?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让我们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简单的考察和思索吧。
  一、从过去看,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的对象就是读物,即各式各样的书籍。书籍作为知识,思想,情感的载体,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逐渐壮大的记载和传播文明的庞大船队。我们要了解固有的文化,继承丰富的传统,就必须读书,读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各种类型的书籍。于是,“读书,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语)
  我们要走向未来,我们正在走向未来。未来的社会在“听”和“看”的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学习的方式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很大的变化。比如“电视爆炸”、“展览馆爆炸”甚至“电脑爆炸”等,尽管有些耸人听闻,但毕竟反映着现实的一个方面。然而,书籍仍然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最普通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其他手段所不能有的优越之处。这就是负荷的信息量大,使用的技术不复杂,便于读者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快慢自如的、反复自由的阅读。对比之下,电视、录音等“视听”手段虽有自己的长处,但更有其局限性。因此,“视听”文化只能是“书籍”文化的补充,而决不可能取而代之。
  总之,书籍作为知识之流,是永远不会枯竭的。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必须学会开掘这一源泉,吸饮这一清泉,滋润自己的心田,更好地收获新的时代所需要的果实。因此,奥地利学者理查德·巴姆伯尔说:“阅读是学习的典型形式。”美国语文教育家G.W·阿普斯指出:“今天的学生确实有许多可以用来学习听和看的机会,但是,印刷文字仍然是正规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地估量阅读的重要地位。
  二、从现在看,阅读是造就新人的必要基础
  高尔基在谈到读书的感受时,说:“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的时候,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的面前打开一扇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浩如烟海的书籍,究其实,无一不是一定时空的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的反映。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了解、感受、认识人类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中丰富多彩、内蕴深邃的生活。从中,接收一代一代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教诲,受到一次又一次生活的、道德的、哲理的、情感的陶冶和洗礼,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奠下坚实的基础。在学校里,语文课中的阅读课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原因也就在这里。日本光村图书公司在《新版现代国语》的内容介绍中说:“高中生对世界社会不满和不信任,找不到出路,表现得以我为中心和早衰,这本书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人生真谛,以便自己体会到人性的丰富,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阅读对人生来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其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种“吸收”当然并非从船上卸下货物那样的简单交割而是“领受”、“接触”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除了增知、移情,悟理……之外,还可以使读者的思维经受很好的训练。英国作家艾迪生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当然,还是培限说得更加详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因此,可以说,阅读在培养思维,增进能力方面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从书中直接得到的收获。阅读,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也打开了自己智慧的大门。
  总之,阅读,等于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凭借着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了解各式各样的生活,可以透过这些窗口,呼吸和领略各个时代、各种社会、各种人生的空气;就在这种观察与了解、呼吸和领略之中,积累知识,增长才智,陶冶心性,启迪思想,同时掌握武器,开拓新的领域……
  三、从未来看,阅读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
  人,是今天的人,但更是明天的。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适应服务。这就是教育,也是终生教育的出发点。为了适应发展着的社会,服务于飞速变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于是,阅读便成为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学生来说,这就更加现实,更加重要了。他们今天的学习,只是明天继续加强学习的基础。语文的阅读便是这种基础的基础。只有学会了阅读,他才有可能运用这个武器去开拓新的领域,去抢占征途中许多重要的高地。
  要使今天的学习为明天服务,重要的不是吞食许许多多的知识之果,而是提高猎取知识的能力。在阅读方面,就是要培养高而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再学习做好根本性的准备。就像有了良好的造血系统和良好的造血机能一样,无须在日后不断地靠外部的血浆输入。
  什么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是个复杂的研究课题。一般认为,它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联想想象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活用能力。显然,后者是将联想、想象能力归并于理解能力之中,再加上活用能力一项了。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理解的实质,就是依据文字符号提供的思想材料,通过联想和想象,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了解读物本质含义的过程。活用能力之所以应该成为阅读能力之一项,就是因为理解了知识,存贮起来之后,还要能够发挥其再生的作用、运用的作用。这关系到阅读的终极目的。因此,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少人读了许许多多的书,而只能成为“活书柜”的教训是不可忽视的。
  阅读能力只能从阅读中获得。然而,并不是任何阅读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因为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很多。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这些因素。一般来说,影响阅读能力的有诸如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联想力、记忆力等心理因素;有作为能力基础的知识因素,有形成能力的技巧因素;有规范阅读感知的思想因素;其中的心理因素和技巧因素最为重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阅读中,我们必须接受严格的科学的系列训练,而这种训练又是以阅读方法为核心而安排的。因此,说到底,旨在提高阅读能力的阅读训练,其实就是科学的阅读方法的训练。
  总之,书籍,过去是,今天是,明天仍然是人类记载和传播文化的主要手段。因此,阅读永远不会失去现实意义,它永远是年轻的。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断地吸收,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永远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自由的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
其他文献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它是个体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逐步养成的一种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
一、提高认识,增强教师的生态意识  高中的生物教学,教师起着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作用,要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首先是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生态意识。在生物教师的培训环节中,就要注重加强生态意识的教育,主要针对于环境生物中的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具体的研究。  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宏观方面可以研究一下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例如生态系统中的富集、迁移、归宿、转化或是对于生态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学生涉猎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但农村学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对语文知识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开阔
2月2日,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三金潭消防救援站举行驻勤火神山医院出征誓师大会  在此次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他们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和各项安保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宁。  副支队长罗洪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防疫一线,消防支队中的党员冲锋在先,开展各项消防监督工作;在不打扰医护人员的前提下,深入一线危险作业;确保生产企业物资存
山水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类别,它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首开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独步天下,开创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双峰并峙,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在仕途不顺或者历经人世沧桑之后,往往将山水田园作为慰藉心灵的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
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都少不了数学,然而在如此多年的数学学习中,真正爱好数学的人却很少,数学几乎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虽然新课改在教材的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上新授课时兴趣浓厚,但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上习题课,对于习题课,学生们也就提不起什么兴趣了。因此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习题课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习题课上学生们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往往上课“整堂灌”
在语文课上进行爱的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爱的价值观。充满爱的教育,充满爱的语文,才是教育的真谛,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更诗意、更生动、更美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爱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一、“爱”充满着语文  中学教科书中所展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社会对祖国的爱;有对父母的感念之爱;也有对生命的人文关爱。这就
【教学设想】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中的老王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善良之人,而我们从作者对老王的态度上也分明感受到她的善良,可是作者认为自己每当想到老王时,就觉心上不安,后来衍成内心的愧怍。不安源于愧怍,愧怍又是因何而起呢?教参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起自己对老王的关
一、导入语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如果说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是泛舟荡漾在化学的河川之上,为沿途的旖旎风景所倾倒,那么我们进入高中以后,一定会发现眼前的河面越加开阔,景色更加优美,让我们扬起风帆一起遨游于神奇的化学海洋之中吧。  情景一:溶洞景观的图片(千奇百怪的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情景二:节日焰火的图片(五彩缤
教师的人生就像播种,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颗爱心;播下一颗爱心,收获一片希望;播下一片希望,收获孩子灿烂的明天。让“关爱体现在细节中”,让“细节展现出关爱来”一直是我教育的信念,也是我永恒的追求。我要用这种信念,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关爱在细节中绽放人性的光彩。  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集中优势精力、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